【香知蜜读759】2018/01/12星期五 荐书蜜友:佳
文: Luna
如果说我对学校教育有什么顾虑,其实我挺担心学校教育还在大搞应试和题海战术那一套,把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给磨没了。
通过一次家长会,我了解到,课程教育改革从大方向到小细节都在越变越好,也对学校教育重拾了信心。
我也想对焦虑的家长们说,别光顾着研究奥数班、英语班、小升初的“坑班”,如果有时间多了解一些学校教育改革的现状,也许更能缓解焦虑。
女儿在北京海淀区上小学,我自然也成了传说中的“海淀家长”的一员。当我第一次听网上说“海淀家长”是和“朝阳群众”一样生猛的名词时,有点惊愕,因为我可不像传说的“海淀家长”,能对各种奥数班、英语班、小升初的“坑班”如数家珍。
其实,我想所有的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可能关注的点不太一样的。我着眼于大面儿上,不太关注孩子哪天单元测验,具体考了多少分;比较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认真好学的状态,还是在对付任务。
如果说我对学校教育有什么顾虑,其实我挺担心学校教育还在大搞应试和题海战术那一套,把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给磨没了。
据说,北京市尤其是海淀区的课程教学改革做得挺好的,作为“海淀家长”,我之前了解的也不多,直到上周参加完孩子的家长会,我激动得几乎逢人就想分享一下,我在家长会上的所闻所感。
主要的惊喜是这学期新上任的数学老师,给我们讲了海淀区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孩子的数学老师非常干练,思路清晰,20分钟的分享真是干货满满。
首先她讲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数学素养的人”,具体体现在:
大胆猜想,小心验证
良好的数感
常见量的识别
举一反三
总结反思
学会推广
勇于质疑
听起来好像还是很抽象吧,听我具体往下说:
小学数学培养的不仅是计算能力
重点是培养数学思维
在很多家长看来,小学数学尤其是学校教的那些内容,就是算术。老师强调的最多的就是计算能力,方法就是让孩子做大量的练习。
其实并不然,老师告诉我们:以后的数学考试评分标准有两套,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考分,另一个是思维等级分(rasch分),现在初一的学生已经在用这套评分体系了,小学六年级有的也正试用。
比如,同样的一道题,传统分是4分,思维等级分也是4分,像我女儿一粗心,直接把题中的数字给抄错了,传统分当然就得全部扣光了,但是思维等级分考察的是孩子做题的思路是不是清晰,方法对不对,虽然数字抄错了,但是她解题方法和思路完全正确,那么思维等级分的4分还能全部拿到。
▲ 题目中的下底是153cm,女儿直接抄成了53cm,解题方法倒是都正确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用思维等级分可以补充传统分数的评价方式。比如说两个学生,一个是94分但思维等级分是满分(比较粗心大意,计算过程中出了几个错);另一个呢,95分,但是思维等级分也是95(只有一道5分题不会做,思路混乱,思维等级分和传统分数都没得到),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94分的孩子数学能力更好一些。
这同时也是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的好方法。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思路清晰,有的在计算上还有不熟练不细心的问题(思维等级分很高),还是大部分的孩子在某类问题上的思路都不清晰(思维等级分偏低),那就需要老师再重点给孩子们讲讲解题思路了。
考试和测试的目的之一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么增加了思维等级分,无疑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另外,据北京市专业负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相关人士介绍,现在北京中考时有一些数学题为了强调过程,都不要求计算最后的结果,这也说明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指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不仅要方法好效率高
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有很多家长认为,学校的数学培养的就是解题能力,同样一道题,那就是比谁的方法又好又快,效率最高。这种理解似乎也没有错。
但老师介绍说,有一种类型的题,现在越来越多,就是:同样一道题,4个同学的思路和答案也都列出来,请孩子判断,有几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解题思路是对的。
▲ 典型的理解题,有人说这是在考语文吗?其实考察的还是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
我觉得这类题特别好,因为数学本来就是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作为理工女,我信奉的准则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方法至少有三种。
我们习惯了追求自以为的精妙和效率,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是需要和别人合作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理解别人的思路和考虑问题的角度。说实话,这个意识和能力都挺难培养的,所以我们才会遇到那么多自以为是的“精英人士”。
如果孩子既能努力寻找高效的解题方法,又能够理解最普通最“笨”的解题思路,那他肯定会是一个更有合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人,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真的没想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竟然已经在做这样的培养。听完老师的介绍,我真的莫名感动了很久。
不仅会做题,还要尝试推理
哪怕是不成熟的推理也没关系
数学老师说,女儿所在的班级参加全校公开课,在“如何比较分数的问题”上,孩子们一共想出了7种比较方法,听课的老师们都为之赞叹“孩子们的思维太活跃了!”
其中还有一个孩子想出了用数轴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是她教学十几年中第一次看到由学生提出来的比较方法,她也因此十分欣喜。
同时,在“判断什么数可以被整除3”的教学中,孩子们也根据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进行推理和思考,虽然有些推理还不那么完善,但是只要孩子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都会得到老师大大的鼓励和认可。因为这就是“大胆猜想”的第一步,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才可能有后面的“小心验证”。
“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可谓是数学家的思维。至少在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没有人教导我们要这样思考问题,在学“判断什么数可以被整除3”时也没想过这是为什么。现在有时女儿回家和我讨论数学问题,我都觉得挺惊讶,因为她会问“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你推导一下”。
另外,海淀区的“减负增效”真的做得非常到位,女儿五年级了,极少看到她回家做作业的。老师告诉我们海淀区真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家庭作业时间也要为零,她们也真的做到了。
主要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做最能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题,老师随堂判,及时发现孩子在知识上的不足,当堂课就能解决问题,那种单纯练习计算能力的重复练习题几乎没有了。
如何看待课程教学的改革?
比起家长会老师给我带来的惊喜,让我更有感触的是我跟别人分享时,大家对这些变化的不同态度。赞同的支持的也有,但也并不是很多人。
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容易吗?
很多人听完我说的这些,会表示“哇!这题好难啊,我小时候肯定都不会做,我现在都得琢磨琢磨,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这其中很多人,自己也是家长,所以我还挺惊讶的:都像咱们小时候那么学,不能有一点改变,社会可如何发展进步呢?
再则,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有趣的,稍难一点的题或者涵盖面广一点的题,不都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吗?这个真的是苦吗?孩子就真的那么不容易吗?
窃以为,这些家长们的学习态度挺不端正的,还要代替孩子去感受和判断“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如果真把这样的态度传递给孩子,真是大大的不妥。
没有作业,你不担心吗?
你还不辅导孩子学习?
当我特别兴奋地跟别人说,女儿学校真的没什么作业!又有很多人好意提醒说:“那你还不赶紧买一本黄冈小状元,让孩子在家做”。当我说到那些猜想和推理的方法时,也有人说“你说的那些,《数学全解》上都有的,给孩子买一本,辅导辅导不就行了。”
我很困惑,为什么我明明在和他们谈论的是教学理念和方法,他们总是要拉回到具体的技能和知识点上呢?学习难道就是“授之以鱼”?我们做家长应该做的就是——每天给孩子多喂“几条鱼”下去?
可是,从三年级起,女儿就郑重向我申明“不要干涉我的学习,如果有不会的,我会向你们请教的。”大家说的这些,在我家还真实现不了,当然我也不想那么做。
所谓“术业有专攻”,我真的一百个相信:学校老师的教学能力肯定比我强,孩子自己尝试探索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肯定比我的好;孩子对学习的感受也比我的感受更真实;孩子自己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学习意愿,更是比我在一旁监督辅导,对她的人生更有益更重要。
也许是在生活中的分享,屡屡碰壁,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读完这些内容,有什么感想,希望不全是我刚刚列举的那些说法。
期待这样的了解越来越多
我参加了很多次孩子的家长会,这样的内容,老师还是第一次分享给我们,否则我也不会这么兴奋啊。更多的时候,老师会讲班级的状况、举办的活动、学校的一些情况。
但在具体教学的内容方面,老师说的并不多,可能觉得教学是比较专业的内容,家长们不感兴趣吧。其实我想代表很多家长说一说,我们真的特别希望了解“教育改革在做些什么?”,就像这次家长会上数学老师的分享,期待每一次都有。
因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了解了这些内容和细节之后,我真的觉得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小细节都在越变越好,打消了之前很多的顾虑和焦虑,我也因此对学校教育充满了信心。
现在关于中小学的文章,除了中小学的排名,就是如何小升初、如何幼升小,如何择校,那样的文章,可谓满篇的算计和功利主义。说实话,越看越焦虑,看得越多,越没办法踏下心来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长。
而参加这样的家长会,了解更多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令我感到特别的踏实和感激。
也希望我们的教育者能有意识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与家长们多交流,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才是“家校合作”的良好开端,家长们对于学校教育的质疑和焦虑才能真正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