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1张图片
slackbot

各类应用服务层出不穷,只有一个产品成功上市后,大家才开始主动挖掘和推演其成长过程。作为15年就开始接触Slack的用户,同时也尝试过Trello、Asana等众多知名SaaS服务的尝鲜者,这次将深度挖掘Slack成功背后,一些与众不同的本质区别。

内容概要:

1.Slack的上市为什么这么特殊?
2.Slack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3.Slack产品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1.Slack的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IPO”和“直接上市”的区别。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2张图片
上市

IPO: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一家公司上市前通过IPO募集资金,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但是IPO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为保障投资人利益,承销商通常提供价格保障,上市后的原有股东股票流动性受到限制。

直接上市:直接上市(direct listing)中,现有投资者和员工直接向公众出售其股票。它完全跳过了承销商。直接上市与传统IPO不同,因为他们不寻求筹集额外资金或发行新股。直接上市可避免股票稀释,并消除员工和现有投资者的锁定限制。虽然成本较低,但投资者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从前,很少有公司使用直接上市,而近年,Spotify和Slack都决定直接上市,Airbnb也倾向于直接上市。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公司选择直接上市?

自信心

我相信Slack的CEO对自己产品的充足信心是直接上市的根本原因。除了良好的现金流和增长率,优质的产品设计之外,特殊的细分行业也是原因之一。通常拿到上市的资金作为市场扩展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对于相对粗放型的行业来说是非常适用。然而,Slack作为企业工具,服务对象通常是团队和企业,这个方向并不完全依赖资本注入。我们看到过往的一些企业工具软件服务商,如Salesforce、Atlassian,甚至没有上市,依旧能成为行业领先者,说明企业服务相关领域所具备的市场扩展,资本影响力具有局限性。

2.Slack的独特竞争优势

首先我们看看有哪些竞争对手。微软的Teams,Facebook的Workplace,Atlassian的Hipchat,都是Slack的竞争对手。国内的钉钉,企业微信,倍恰bearychat等工具,也是Slack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那么在这场企业工具的战场上,Slack又具备了那些独特的竞争优势呢?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3张图片
vs

a.独特的成长历程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4张图片
growth

Slack的创始人兼CEO巴特菲尔德曾创立过图片分享平台Flickr,并将Flickr卖给yahoo。Slack最初是其游戏公司运营中工程师开发的副产品,最后游戏没成功,Slack却成为新的发力点。2013年8月,Slack公司成立,2014年2月,Slack正式发布。当年4月份,Slack拥有自发增长的6万多名日活用户和1.5万名付费用户。这个数据证明了Slack这个产品已经PMF完成,且市场前景良好.

b.用户体验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5张图片
UX

CEO巴特菲尔德的初衷,是创建一个新型软件,在用户、应用、数据等方面重新融合,帮助使用团队高效工作。在此基础上,巴特菲尔德给Slack灌输的产品思维方式,也是以Slack用户体验出发,收集用户反馈,找出Slack的问题,不断改进产品。

c.产品力

首先,相较于SMS、Skype等已有的通信工具,Slack在产品的迭代上,也体现出小产品快速迭代的特点。从一个IRC类的通信工具,到成为Slack现有这个产品,包含了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等多种功能的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工具的应用,Slack在产品迭代中,不断地让用户拥有更丰富的体验,船小好调头的特点被发挥到极致。
其次,Slack从自己的产品中生长出来的新功能,和其他工具简单拼凑出来的功能集合,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由于自然生长的缘故,没有兼容性、适配性的问题,在Slack的架构范式下,新的功能,新的接口层出不穷,却又完美融合,能够不丢失老用户和无关用户的用户体验。

Slack作为没有“包袱”的一个团队和项目,在面对微软、Atlassian等对手,Teams、Hipchat、Skype等强劲产品的围追堵截下,从0到1成长起来,拥有一批Slack的死忠粉,真正的重新定义了新的企业软件分类,融合型通信工具的诞生。

3.Slack产品本质思考

a.通信的本质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6张图片
slack

Slack中channel(频道)的定义,是非常接近通信本质的一个定义方式。聊天工具作为通信工具的一种,在信息过载的当下,难以解决通信中产生的噪音问题。例如Slack中一个Logo频道,讨论logo设计相关事宜,只需要相关设计师参加,完成后可以释放。Slack的channel在定义上就将事件、人员天然划分。而QQ、微信、钉钉等工具,通常以群组的形式进行划分,群组的概念是人群的概念,天然就不是以事件为基础。当各种事宜在群组中隔空讨论的时候,任何无关人员都成为了这个群中接受噪音干扰的工作者。尤其是当有些人以“群里已经说过“为由推脱责任的时候,这种噪音的干扰更成为了工作压力的来源,办公室政治的帮凶。

b.心理学解释

Slack有许多很有意思的标语:You’re in good company(用slack说明你在一家好的公司),”Whatever work you do, you can do it in Slack“(无论何事,在Slack都能做)。所有这些标语,无一不再标榜着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也许是CEO曾经做过Flickr和游戏的缘故,“占领心智”贯穿在Slack的产品宣传中。中小型公司和团体,在使用了Slack的同时,还能以此作为吸引人才的方式,能让员工都觉得自己的公司和其他公司不一样,这就是一种心智模式的胜利。
而好的公司(对员工而言),work-life balance的特性必然是很突出的。区别于社交工具(如微信),商务社交工具(如钉钉),Slack天然只包含了工作,不包含生活。而微软的Teams虽然也是工作场景,但office本身不区分工作生活场景,依旧会在这方面产生副作用。这是条件反射式的存在,钉钉一响,微信一动,你不得不调动起疲惫的身体,在生活时区做着24小时的准备。

c.买到的不只是工具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7张图片
slogan

作为Slack的用户,在使用Slack的2年中,除了使用到Slack各种丰富的功能之外,最大的体会是Slack能给你带来专注工作的体验。假如严格准守8小时工作制,那么员工的每一分钟都很值钱。无意义的会议和无主题的讨论只会分散工作精力,让员工生产力降低。如果Slack能够帮助团队解放生产力,降低通信中的噪音,对团队是一种释放。
用工具帮助团队搭建一套体系,形成正反馈,让整个团队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前进。除了Slack,其他的工具也能做到。但Slack把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属性定义在帮助团队成长,那么在多年迭代之后,自然就与Skype等通信工具区分开来。

d.时尚类软件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8张图片
bot

互联网、软件、工程、销售、IT、市场、用户支持、HR、项目管理,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SaaS工具才会有生存的空间。又因为网络技术和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的SaaS服务越来越丰富,Slack这样具有集成特性的工具自然有很多的发挥空间。

这正是这个时代飞速发展,即使如Slack这样的小企业,也有机会做出和微软这样的巨头抗衡的产品。“一代新人换旧人”,一代新产品换旧产品,很多时候不是旧产品不好,而是新产品开创的不单单是产品本身,更是一种潮流,有机会让新新人类和尝鲜者去伴随一个产品或公司的成长。也许只有极少的公司,能够如腾讯那样,在同一个领域,完整的重头来过,重新做一次创新,重新的和时代生长交织在一起。

e.驱动力的来源

下图是用来描述应该如何打造MVP的一张图。

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_第9张图片
mvp

从Slack的CEO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Slack的发展历程就是从一个滑板升级成一辆汽车的过程。通常,一个产品的驱动力可以区分于两类:内部驱动和外部驱动。内部驱动通常由产品、设计、研发等因素驱动,外部驱动通常由市场、用户等因素驱动。
乔布斯曾分享过毕加索的名言“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哪怕是苹果的产品,也曾被人认为有Sony、Miele等大牌的影子,尤其是工业设计上。Slack做完成的功能,以前的SMS,后来的IFTTT等服务也都曾经完成过。和其他伟大产品初创时类似,Slack不是简单地收集了用户需求按照用户需要去实现功能,而是通过产品设计去达到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评论功能:跟帖后所有讨论都在这一个消息下被折叠,避免「刷屏」。
这样的功能,点虽小,却契合使用者的需求。通常能做出这种需求的团队,必然是深入一线和用户进行交流,本身就是这个产品的深度用户。驱动产品的人热爱自己的产品,热爱自己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为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种子用户)创造超凡的体验,这种成就感,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驱动力。

总结:

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产品,Slack就是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一个产物。下一个超级应用和服务的产生会如何帮助甚至颠覆用户们的使用习惯,不得而知。Slack在中国落地,必然会遇到许多本地化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真正通过产品设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建立团队良好的正反馈,在抄袭严重的时代,保持高速高效高能的成长,让用户在得到优秀产品和服务的同事,站在潮流的浪尖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Slack在中国能火么?深挖产品背后的本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