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真情永驻》变成“惊弓之鸟”

二零一六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央视调查结果显示,语言类小品《真情永驻》获得了收视率前五名的好成绩,结果网评如沸。这个小品故事大致如下:在刘仪伟主持的相亲节目上,牵手成功的男女嘉宾隆重走出,在主持人请介绍双方一见钟情的经历时,从相互的冷嘲热讽中,两人忍不住道出了曾是夫妻的事实,原来甄女士看到丈夫这么喜欢孩子,而自己因流产不能可能再怀孕,只好忍痛离婚;男方孙一根是典型的农村思想,三代单传,渴望有个自己的孩子,因女方总是唠叨他不如“隔壁的老王”,而心生厌倦,同意离了婚,两人在互相指责中,终于理清了离婚的最终根源,男方孙一根表示,还是深爱着对方,哪怕没有孩子,最后两个人破镜重圆,深情相拥。

不要让《真情永驻》变成“惊弓之鸟”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有网友评论说,这个小品体现了婚姻中对女人价值的糟踏。朋友,你说对了其中一点:女人在婚姻中应该得到平等和尊重,能够幸福生活的权利,而不应该只体现在能否生孩子上。在春节联欢晚会的大舞台上,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糟蹋女人的价值,小品只是展示了一小部分人在某段时间,对女人婚姻价值的一个误区,更何况小品本身也有意识的给故事发展作了有力的升华:男方没有纠结于女方不能再孕的事实,而是把两个人曾经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放在了第一位,终于成功复婚。这个小品真实的揭示了我们婚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及时沟通,相互理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有的网友则直接开骂,说在小品中女人把自己当成了生育机器,这是纯粹是封建糟粕,自我物化。这位网友应该很年轻吧?无法理解这种“无后为大”的旧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究竟有多深。小品中的甄倩倩的确有这种思想,可是能够成为春晚收视率排名第二的节目,本身就说明了这个故事具有典型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很多地区至今还有这种悲剧:女方没有生育能力(有时候是男方不育,但对外宣称是女方原因),虽然两人感情很好,后来迫于世俗舆论的压力,和对方家长要求延续香火的封建思想,最后不得不离婚。在现代影视剧中,有些狗血剧情不也有小三怀孕暂时赢得男主角重视的桥段吗?!这说明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过犹不及,没有孩子是个遗憾,因不孕不育而离婚就真的是物化女性了,可惜到现在还存在着这样令人心酸的事实。

有网友评论说,“丈夫,丈夫,反过来就是付账”的女方台词,是把女性放在家庭的附庸位置,是对女权的一种藐视。呵呵,其实这句台词不过起了搞笑的作用,在真正的家庭生活中,的确有女方靠男人来付账的,那是因为她要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男人才能安心赚钱,两人分工不同而已。如果因此不能工作,而被讥讽为家庭附庸,我想这位网友是才真的物化女性,把女人当成超人了。本身女性在体力方面就处于弱势地位,在中国跑偏了方向的大男子汉主义,还有西方的绅士主义,骑士精神,其实都有保护女性的思想成分存在的,女权主义者应该正视男女之间思维方式和身体生理上的差别,才有资格谈平等和权利。扯远了,家庭是现代社会的组成单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成员都是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这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希望网友们不要把笑话解读为生活,因为生活有时很沉重,没法像笑话那样轻松;生活有时矛盾的没有道理,不能像笑话那样随意的阐释。

春节联欢晚会本来就是给广大全国人民看的,就应该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反映他们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贴近生活,引起大家的精神共鸣。文艺作品不仅要宣扬社会上积极的正能量,增强人们积极上进的生活信心;还要有曝露消极,揭示丑陋的作用。《真情永驻》能够让人在笑声中得到反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警醒教育,也达到了一部好文艺作品应有的目的。不能因为《真情永驻》有瑕疵而进行批判否定,只有富有争议才说明它有现实意义,让人有思考,有发表不同意见的冲动。在春晚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歌舞升平类节目太多了,就连评比也没了争议和悬念,不仅创作者需要思考自己的创作使命,我们广大观众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能容忍相左的意见,如果听到不同的声音,就大肆吐槽,猛烈批判,那么《真情永驻》将会是最后一只惊弓之鸟。希望在春晚舞台上少些不痛不痒的正确作品,多一些立足于生活,直击现实层面的作品,也祝愿生活中有同样遭遇的朋友能够得到《真情永驻》中的美好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真情永驻》变成“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