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精芬”

我竟然是“精芬”

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听说“精芬”这个词。再看下去,原来,“精芬”已经是社交媒体上很火的一个词了,很多人纷纷都说自己是“精芬”。

这个“精芬”不是“精神分裂”的误写,是指“精神上的芬兰人”这个流行语的简称。

精神上的芬兰人,指像芬兰人一样,不爱社交,极其重视个人空间的一类人。

“精芬”一词来源于芬兰的一个绘本《芬兰人的噩梦》,里面的主人公马蒂不喜欢跟人接触,尽量避免社交。

很多网友惊呼:“这不是我吗?朋友圈发了不超过10小时,突然害怕被别人看见,再颤抖着删掉。”

我说,这可更像我啊,我连朋友圈都不发。

近几年,突然觉得累,烦。不是怕家务、工作本身,而是因为工作要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业务量极大的市级医院中层领导,加之我本身性格上的很多弱点,忽觉身心俱疲,想逃离。我再三申请下,领导终于批准,我成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在血库的无偿献血车上工作。

很多同事不理解:多少人想走上领导的位置?再说放弃还是一份优厚的经济待遇。中国人似乎都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能上不能下”。

我也亲身体会了有些人的“势力”,他对你尊重、谦卑源于你的位置,你一旦位置改变,立刻感受到他态度的变化。

然而,我并把这些放在心上。新的岗位,带给我的是更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在市中心的献血车上。每天打开车门,打扫好卫生,电脑网络调好,我们两简单地交谈几句就各自安静地看书、喝茶。有人上车献血,我们就做好服务。献血完毕,我们再恢复到安静的状态、没有了开不完的会、布置不完的任务、应酬,更没有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

收入上虽然损失一些,献血车上工作环境当然不如医院,特别是夏天,献血车在烈日下,尽管有空调,还是不如室内舒服,冬天也一样。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些都不是困难,因为我收获了得更多,是对人生的思考,是生命的宁静。

我曾经跟我的一位学佛的朋友说,我就是在一种修行的状态下,身处闹市,安心清修。每个上车献血的人都是佛主派来人间的天使,我只要微笑着面对,将他们的善心、爱心传递到现实的世界。

渐渐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不论是现实中的社交活动,还是媒体上的朋友圈、微信、QQ等都减少到了极致,动态也不发了,生命的这种状态,很好。

我真的成了“精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竟然是“精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