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派分析C#,逆变协变之协变

知识储备:泛型接口,里氏转换







     微软MSDN总是不说人话,中国翻译的编程指导书也都是故作高深,你看着这些名词的翻译:逆变,协变,不变,都神马玩意。笔者也是奔走在学习编程康庄大道上的小爬虫程序员,最看不惯中国技术文献中间不装逼会死的属性,虽然自己学艺不精,但是斗胆写这篇自己对C#知识点的理解,大神路过莫要笑话。如果文中理解有误,也请各位不吝指正。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里氏转换:简而言之,老爹能干的活,换儿子上阵一样不出岔子。子类可以替换掉父类,而程序运行不出问题。这点也不难理解,毕竟儿子继承了老爹的全部本事,还发扬光大了,替父出力只是发挥了基本功而已。









       然后是接口:接口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最低标准。比如一篇从初中就总要学习写的议论文,老师就教我们一篇文章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同时抓住时事要点。一篇文章一旦在文中把这三点,针对时事材料详加阐释,虽然它不一定是一篇好的议论文,但是也具有议论文大体的样子了。泛型接口就是对接口规则的进一步扩大化,接着上面的例子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实现了接口“写议论文技能”,于是我们会抓住论点论据论证一通胡侃;然而在初中之前,就有个小学语文老师传授给我们了一个泛型接口:“写文章技能”,这个接口里我们学习到写文章要分自然段,要有标点符号,要有开头,内容和结尾总结。









好,知识背景到这里,开始正题。









       时事评论员老爹有个时事评论员儿子,两人都对社会现象有着犀利的认识,然而两人文风迥然不同,老爹喜欢根据书本理论推演出一套结论,凡事总引经据典,讲个言出有据。儿子喜欢站在人的角度,分析人和人的异同,得出的结论很接地气,话糙理不糙。儿子虽说是老爹的儿子,但是两人终究不是一个流派的,师承不同,所以各过各的,不耽误儿子孝敬老爹,但也不打过问各自的事业。




       有一天社会出现了某富家子疯狂驾车撞死了路边大学生还疯狂叫嚣的时间,于是报社向评论员父子分别约稿,要两位分析一下这个事件。于是父子俩分别开始用各自熟悉的角度开始撰文。儿子手快,洋洋洒洒千字文章写就,老爹却哀叹人心不古,急火攻心急出病来,住进了医院。文章还要交付,于是报社向儿子求助:你是你爹的儿子,他的文章你来替他写完咋样?儿子断然拒绝:我是他儿子不假,只是老爹那派引经据典写法我做不来啊。









       这就是协变的前提:虽然老爹和儿子做的事情差不离,儿子在很多地方上出面确实也能代替老爹(根据里氏转换),但是这件事还真心不行,因为老爹实现的是“引经据典评时事”接口,而儿子实现的是“嬉笑怒骂评时事”接口,让儿子露脸代替老爹领个奖容易,让儿子捉刀替老爹写文章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一句话:继承的了血缘,有些本事还真遗传不来。看似儿子是老爹血脉,但是两人的笔墨功夫都是两人各自从各自老师那里学来的,没遗传到啊!









       报社不这么认为,对这个儿子说:你是你老爹的儿子,耳濡目染几十年,没研究过总归也看过嘛。给你一个锦囊,你回家拆开看过,一定会懂你老爹的思路,然后替我们吧这篇文章写完。儿子回家拆开一看,锦囊上书三个大字“O-U-T”,顿时触电一般,明白报社同意其也加入了自己的写作特点,于是顺利替老爹写完了文章。









       文中老爹自然是父类,儿子是派生类,老爹的议论文是接受了父类的议论文泛型接口,具备议论文的文体和老爹的风格,儿子的议论文是接受了派生类的议论文泛型接口,具备议论文的文体和儿子的风格。报社就是我们这些编程者,儿子是老爹的儿子,写篇文章咋就不行?不是里氏转换说好的老爹能干的事情换儿子就没问题吗?不过这事真不怪里氏转换,里氏转换说派生类替代父类没问题,但是写文章这事可不是老爹遗传给儿子的,而是各自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实现了议论文接口),所以儿子也就不能代替老爹了。然而我们作为报社自然有掌控的权利,加一个out关键字,意思就是老爹的文章还是老爹署名,但是却可以加入儿子的文风,于是乎文章就在这种宽松的要求下写成了。









       out就是协变的关键字,指的就是编译器放弃了对接口严格的的类型匹配,允许带有派生关系的类型参数对接口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接口本身类似所带参数的继承特性。这其实牺牲了编译器自身的严谨性,然而很符合程序员所理解的里氏转换表面特点,所以协变有了其存在价值。









最后,鄙视一下不接地气的各种编程书!需要结合代码理解的请自己查找MSDN或者若干协变事例,谢谢各位啦。欢迎各路高手一起来探讨,林楠愿向各位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派分析C#,逆变协变之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