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凡: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读《红楼梦》有感

佴凡: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读《红楼梦》有感_第1张图片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

——读《红楼梦》有感

佴凡

炎炎夏日,云儿在蓝天中漫步,鸟儿啁啾,阳光正好。再次捧起典藏版《红楼梦》,喜欢抚摩那牛皮封面的质感,还有那泛黄的印字,脂砚斋的精妙点评,不知不觉中已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渐渐地沉醉在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艺术之中。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所有读者可能都会认识到全文主线: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体的偶然的,而是带有一般的历史必然性的。这一悲剧,是民主与专制思想对峙的结果:宝黛的民主与叛逆精神是为贾政、贾母、王夫人等所不容的;这一悲剧,是政治与经济联姻的结果:贾府于政坛显赫,又是皇亲国戚,然经济形势每旷愈下;薛家系皇商之家,经济殷实;而林黛玉父母双亡,不名一文,贾薛两家联姻便是一拍即合;这一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综合作用的结果:黛玉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谙人情世故,不拘礼法,不懂得圆滑,不屑于虚伪,一个孤立无援,不合封建礼法规范的弱女子,无论呐喊还是沉默,结果是必然的。多条线索,就是其中的一个特点。


佴凡: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读《红楼梦》有感_第2张图片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五回是这部巨著的提纲点睛之笔。借贾宝玉的梦境,用一种隐蔽的写法,预言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以及荣宁两府的结局下场。用一场极尽绮丽华美的梦境,艺术而完整地预言人物的发展命运,这种艺术手法可能是曹雪芹独创的吧!这一回可以说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神来之笔,也是《红楼梦》的标志性的一回。

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还有多处梦境的描写。梦境多,好像也算是《红楼梦》的一个特点。

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

《红楼梦》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的隐喻。这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红楼梦》的魅力。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全书开篇就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书中还有许多曲折的手法,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哭)茶、贾政、贾敬(假正经)、秦钟(情种)、贾语村(假语存)、甄仕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对研究该书结构和主旨都有帮助。能恰当的使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曹雪芹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刻画人物的成功。曹雪芹刻画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抗、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几乎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

他所采用的一个主要手法,就是用语言刻画人物。他笔下的人物语言生动,传神,活灵活现,非常的生活化,非常的具有个性,不用写别的,只听说话,你就能知道是谁。这应该归功于他有切身的生活经历,而且对生活有深刻的观察和体验,同时,得益于他卓越的文学才能。这些人物语言,都是活泼新鲜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说的都是大白话,但却使人物栩栩如生,丰满生动。不但如此,这些语言还反映了人物独特的个性,独特的情感,也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


佴凡: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读《红楼梦》有感_第3张图片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红楼梦》还有一个特点——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勾连,相互联系,前因后果,相生相克。一部《红楼梦》,人物众多,事件繁杂,看去眼花缭乱,实则环环相扣,一切都是按照作者预先设伏的脉络在延伸发展,令人不得不惊叹作者超凡的写作才能。所以,在读《红楼梦》时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曹雪芹的头脑怎么会这样的缜密?他的才思怎么会这样的精巧绝伦?

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之所以倾倒了无数的中华青年,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作者倾注的一腔真情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曹雪芹自己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要想打动人心,饱含真情是最容易的办法。

可以说《红楼梦》不仅是一本经典小说,还是一本写作艺术宝典,让人“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这就是《红楼梦》的不朽之处,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


佴凡: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读《红楼梦》有感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佴凡: 时时有新感,处处叹文思——读《红楼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