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元认知的思维,就像给自己的行为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而那个时刻在看摄像头的人,就是自己。
学习的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万分重要。
以非书本知识的学习经历为例。
跳舞
从小到大,我是不会去学跳舞的人,也是学不会跳舞的人。很多次被舞蹈班的老师说不适合跳舞,每次被送到舞蹈班,不到两天就要灰溜溜的回家。
在大学期间,选修体育选到了“太极拳”,跟舞蹈的共同点都是有各种动作,而对于动作的记忆,对我来说难,难,难。
上课期间老师所有的动作我都大致知道,但几乎没有一个做到位的动作。
考试前两周,找了好友每天练太极的地方去请教,每天学,每天练。接着寝室练,下课想动作,在田径场练,过程很痛苦,结果很欣喜,我竟然成为班里太极拳打的比较好的一拨人。
我震惊了,动作我都能学会,还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学不会,只是因为练的少。
去年工作,为了提升身体素质,报了个舞蹈班。
学习舞蹈之前,内心是忐忑的,从小到大的拦路虎,有点怯。
舞蹈班的学生都是比我小的,学的还都比我快,动作还都比我做的美。但是这次,我坚持下来了。
学跳舞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奇。每天期待去跳舞,想的都是我能解决那个所谓天花板的魔咒,而且每天都会有进步。
第二阶段是厌烦。每天学的没什么进步,似乎脑袋里是麻木的,会犹豫徘徊,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去。
第三阶段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几天的厌烦与徘徊,在那几天依然持续去学习各种动作,突然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提升了。
其实哪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动作做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简单的动作学会,略难的动作学会,难的动作就学的快了。
神奇的一点:如果我某天对跳舞的热情高,站在第一排,那天的动作就出奇的学的快而准。
原来,站在后面,看不到老师教的动作,学的一直是班里同学所理解的老师的动作。就像“一传十”游戏,传到最后,往往和第一个表述的意思完全不一致。
具有主观能动的心理状态很是珍贵。
科目二的学习
学习科目二的历程中,看到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的关于学习能力的见解。
第一阶段是学会有人教的知识的能力。第二阶段是学会书本上的知识。第三阶段是学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了解了学习能力的三个阶段,我把科目二的练习定位为第一阶段的知识:有教练教的容易学的知识。
然而这一次,我想从为数不多的有人教的学习中发现一点新的东西。
科目二的学习过程仍然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热情高涨,每天都能学到新的套路和新的知识。
第二阶段,学完基础内容,到练习的阶段。连续练了几天,感觉到练习在进行,水平却没什么进展,甚至没有在初学时候的水平高,进入略微有点“消极”的状态。
第三阶段,守得云开见月明。仅仅只过了两天,想到“刻意练习”,开始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套路,找到对的道理,不对的原因。课前对自己上一次的练习问题点进行总结复盘,真正练习时刻意练习不熟悉和容易犯错的点,往返几次,小小的问题各个击破。
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过程充满活力。
带着问题训练,简直是分分钟有进步,哪一步骤总是有问题,那就多来几遍,哪一步骤不熟练,那就刻意练习,把“智能汽车”的程序“安装”到大脑里就够了。
主观能动的状态很是宝贵。科目二练习过程中,一个难点是不知道自己是否练习到位。自己无法知道对错,如何进行改进?想到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啊。哪块容易有问题,哪块不熟练,一看便知。这个过程就像是书本类的知识做题完之后对照答案寻找自己的不足。
有反馈,才知改进,一目了然。
经常问自己,学习能力强和弱的人差在哪里?
可能是刻意练习的差距,可能是带着问题学习的差距,也可能是主观能动性状态的差距。
等真正成为学习力强的人,那可能会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