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思考]北宋历史上几个外行项目经理

[读史思考]北宋历史上几个外行项目经理

文章目录

  • [读史思考]北宋历史上几个外行项目经理
    • 0x00 摘要
    • 0x01 外行能不能做项目经理?
    • 0x02 历史背景
    • 0x03 一心为私的外行项目经理 赵光义
      • 3.1 失败的项目
        • 3.1.1 阻止宋太祖迁都洛阳
        • 3.1.2 第一次北伐失败
        • 3.1.3 雍熙北伐失败
      • 3.2 影响
      • 3.3 原因
    • 0x04 庸才外行项目经理 范雍
      • 4.1 三川口故事梗概
      • 4.2 项目组成
      • 4.3 庸才项目经理
      • 4.4 原因
    • 0x05 奇葩项目经理 徐禧
      • 5.1 奇葩作死的行为
      • 5.2 原因
    • 0x06 正面案例
      • 6.1 大局观 & 战略眼光
      • 6.2 管理能力
        • 6.2.1 具体管理
        • 6.2.2 识人
    • 0x07 总结
    • 0xFF 参考

0x00 摘要

带着孩子学历史。正好看到北宋,深感这些带兵文官之奇葩,败家。于是结合大家所在的IT行业聊聊几个北宋历史上的外行项目经理。

本文下面讨论的项目,都指的是军事项目,项目经理专业能力仅指军事方面能力,外行指不具备军事专业能力。

0x01 外行能不能做项目经理?

一个经典问题:外行是否可以领导内行?外行能不能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

我的答案是:外行肯定可以领导内行,而且在具备一定前置条件下能做的很好,这些前置条件就是:

  • 外行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大局观。
  • 外行项目经理必须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这里指的是通用性的管理能力和方法,包括人事管理技巧。
  • 外行项目经理必须重视项目领域,愿意花费精力和心事去学习、了解项目。
  • 外行项目经理必须尊重开发人员,在专业领域信任开发人员的意见。

历史上优秀的外行项目经理有很多,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中的大多数。

比如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孙权(这里只是指演义,并非正史,三国志中的刘备是个打仗好手),这两位充分信任手下技术经理和开发人员,他们只做管理也能成就一个项目。

再比如刘邦的经典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当然如果项目经理本身就是技术高手,那么就是如虎添翼,能成就伟大项目。比如李世民,赵匡胤。

但遗憾的是,北宋历史上偏偏就是外行项目经理当道,于是各种奇葩事情层出不穷,看着让人火大,下面就让我们列举三个典型的外行项目经理。

0x02 历史背景

北宋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统一中国的。五代十国是战乱时代,基本都是武将造反。称王称帝的不计其数,后晋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曾经意得志满的说过:“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北宋公司创始人赵匡胤作为编剧/配角/男主等亲身参与了两次军队夺权(郭威夺后汉,陈桥兵变),他深深知道"兴亡以兵"。所以他害怕自己手下有样学样,他大致采用:

  • 以“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一批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将对军队的控制。这就是创始人给合伙人巨额回报然后收回公司股份
  • 并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就是把各地业务高手抽调到总公司,放在董事长眼皮底下监视
  • 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而且把禁军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
  • 三衙的将领则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且时常加以调动。
  • 将领虽统率军队,而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则须听命于枢密院同时,还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军队为将领所私有。以上三条就是防止公司内部出现小团体

这就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

0x03 一心为私的外行项目经理 赵光义

北宋公司二代目赵光义把赵匡胤给弄死了,篡夺了哥哥的公司,而且逼死了法定下任继承人: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于是北宋历史上最大的外行项目经理新鲜出炉。说他是最大的外行项目经理,是因为他职位最高,影响最大

3.1 失败的项目

3.1.1 阻止宋太祖迁都洛阳

宋太祖想把都城从开封迁移到洛阳。

  • 从地形来看,洛阳坐拥山川之险,重重雄关拱卫,四周群山环绕,背负邙山,面临洛水。东有成皋,西有崤函,北通幽燕,南对伊阙。“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 开封地处黄河南岸的黄淮平原之上,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何况当时大宋始终未能夺回幽燕之地,面朝北方,门户洞开,一马平川,适合骑兵作战,辽军铁骑随时可能打到城下,而众所周知的是,宋朝因为失去北边屏障,始终未能发展出强大的骑兵。在平原,以步兵对骑兵,胜算甚少。开封无险可守,只能依托重兵守护。
  • 如果迁都洛阳,就意味着大宋的国都有了保障,北宋完全可以凭借天险的优势,阻遏北方强敌的突入,而不需要承担巨额的财政负担。当然弱点也很明显,洛阳当时水运条件有限,一旦迁都,百万军民的物资,就要依靠长江中下游的供应,治理成本大为提高。

但是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如果迁都洛阳,他地位很可能受到影响。

于是赵光义力阻迁都,他还引用了吴起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以至于最后迁都搁浅。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金兵进军开封如入无人之境,靖康之耻导致开封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鬼城”。赵光义一系几乎全被诛杀殆尽或者被掠去北地,最后逃出来的赵构也因此无法生育。无奈只能找到属于宋太祖的后代赵奢宋孝宗

3.1.2 第一次北伐失败

赵光义想证明自己比哥哥强,于是发动几次北伐,各种外行指导内行、各种作死。

是否可以北伐辽国?这个肯定可以,因为当时宋军实力还是相当不错,如果正确部署很可能攻陷辽国。

但是因为赵光义过于急于求成,想要急切的证明自己,于是战略决策仓促、草率、盲目和无知,同时又对将帅过多的猜忌,导致将帅不尽全力。于是导致惨败。

具体说如下:

  • 过于冒进。击败北汉之后,宋军已经相当疲劳,此时至少应该做休整。但是赵光义立即要求挥师北上收复燕云。而且要求急行军,如此高强度的作战方式,放在之后的北宋简直都是不可想象的。
  • 不发赏钱。赵光义居然为了树立威信不发实现承诺的赏钱。这导致士气进一步低下。
  • 四面强攻幽州。如果宋军体力充沛,四面围攻可以大大分散守军兵力。此时宋军早已疲惫不堪,连日的急行军使得宋军根本无心恋战。急不可耐的赵光义只好将预备队投入作战。

结果此时辽国援军来到,双方在高粱河血战一场,最终赵光义望城兴叹,屁股中箭,无可奈何退回开封。第一次北伐,失败告终。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中只能做坐驴车漂移逃跑,成就了高粱河车神的美名。

3.1.3 雍熙北伐失败

这次北伐下面的人也是全力反对,阻挠赵光义对辽国发动战争,而赵光义,依旧还是没有听从劝阻,执意对辽国发起了战争。

赵光义派出了当时他手中的五个超级厉害的人潘美、杨业、田重进、曹彬、崔彦进分兵三路进攻。曹彬、崔彦进出雄州,田重进出定州,潘美和杨业出雁门关。

东路断粮,而且遇见辽国主力精锐主力皮室军结果大败。

西路也最终全军溃败,杨业还让辽军俘虏,绝食三天而死。

3.2 影响

北伐的失败结果影响巨大。

  • 赵匡胤建立的禁军精锐大量被消灭。宋辽军事平衡被打破.。宋朝国力大损,自此之后宋军产生恐辽心理,以至于彻底放弃收复燕云。宋朝对于辽国的战略进攻也变为战略防御。
  • 赵光义因为带兵不行,在武事上受挫太多,他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在军中威信不高,于是开始更加卖力地压制武人。

宋太祖鉴于五代之乱而“崇文抑武”,防止骄兵悍将动辄搞事,这本是正道。而宋太宗开始压制武将地位,由“崇文抑武”变成“重文轻武”,开始矫枉过正。并且由于对宿将们不信任,就将失败的责任推给他们,将他们罢免,之后开始大量任用自己小厮们出任禁军大将,开启了宋代“潜邸系”武将掌兵的先河。

所以宋朝对于文官地优待以及武官的压制,导致军人武将的地位一落千丈。“手无缚鸡之力”“好男不当兵”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常态。

武将本来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经验和强大精神属性的职业,自从宋太宗之后变得只要是皇帝亲信的人,不管有没有这些都可以担当。

于是北宋公司有了如下特点:

  • 董事长怕项目经理懂技术,就招了众多xx学专家担任项目经理。
  • 董事长或者指派各种发小担任项目经理。
  • 在公司形成鄙视技术,鄙视专业人士的风气,公司上下以技术好为耻。
  • 不让技术经理和程序员在一起。技术经理在北京,程序员在上海。

3.3 原因

赵光义几乎犯了外行项目经理所有的错误,究其原因在于他本人私德太垃圾,赵光义就是一心为私从而毁掉项目毁掉公司的代表。他自己说的 在德不在险 & 开封陷落子孙涂炭 就完美的指出他自己的问题。

0x04 庸才外行项目经理 范雍

4.1 三川口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

康定元年(1040年),宋朝和西夏正式开战。战事爆发初期,西夏军队先是在宋朝保安军防区吃了败仗,后又在攻打承平寨中遭反杀。西夏皇帝李元昊意识到与宋军正面决战并非明智之举,于是派大批手下谎称投降,进入了宋朝鄜延路军事重镇——金明寨。结果还没等宋朝方面将这些降卒安排妥当,李元昊就已经率大军里应外合,攻下了金明寨。

当时宋朝鄜延路最高军政长官范雍是一位公正有余,能力不足的老夫子。他在得知金明寨被攻破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惶恐,于是便要求鄜延路内所有能调动的军队迅速赶往治所延州(今陕西延安市),因为李元昊的大军已向延州逼进,而范老夫子本尊正在延州城中。

时任鄜延路副总管的刘平和鄜延路副都部署的石元孙在收到范雍紧急调兵令后,立即率领手下约一万余人赶往延州。刘平对手下说:“义士赴人之急,蹈汤火犹平地,况国事乎!”。于是这一万人的队伍冒着西北的风雪(当时正处寒冬之中),日夜兼程赶往延州。

然而,当刘平、石元孙的军队抵达三川口(延川、宜川、经川三条河流交汇处)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早已在此等候西夏军的主力。

当时李元昊的军队有十五万,而刘平、石元孙的军队只有一万。除了人数上的巨大差距外,西夏军早已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宋军则一路长途奔袭,正处在人困马乏之际。因此,这场战争在开打之前,胜负已基本不存在悬念了。

“时平地雪数寸,平与敌皆为偃月阵相向。”宋军在刘平的指挥下与李元昊亲率的西夏军展开决战。西夏军想凭借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击垮宋军,然而宋军将士们毫无惧色,在面对躲在大盾后面步步逼近的西夏军时,宋军“夺盾,杀获及溺水死者几千人”,在人数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宋军反而重创了敌人。不过,在战斗的过程中,宋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高昂,主帅刘平“左耳、右颈中流矢”。也就是说,此时刘平已经和普通宋军士卒们一样,在战场一线与敌军展开厮杀了。

就在宋军与西夏军打得难分难解之际,居于宋军列阵最后排的鄜延路都监的黄德和却贪生怕死,带着自己手下开溜了。宋军将士们本来就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顶着极大压力,人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黄德和的退却立即就在军中产生了连锁反应。许多人以为战斗已失败,于是也纷纷拔腿就跑,结果宋军全线溃退,一发不可收拾。

关键时刻,刘平以及他手下的猛将郭遵等人身先士卒站在一线,并下令对擅自退却者格杀勿论。最终,刘平总算是成功留住了一千余人。然后他下令重新列阵,再度挡在西夏大军面前。

刘平慨然一声怒吼:“义士赴人之急,汤蹈火若平地,况国事乎。”伴随着这声怒吼,宋军立刻斗志昂扬地向西夏军队冲去,郭遵更是一马当先,手持重槊猛冲过去,几下就把西夏军杀得连连后退。李元昊手下一名军人指名要擒拿郭遵。郭遵“期必死,独出入行间”,挥铁杵击破其脑袋,两军皆大呼。郭遵又三出三入敌营,杀敌数百人,不久,其坐骑中枪,马踠仆地,郭遵被杀。

宋军区区一千人自然无法与十几万西夏大军正面决战,于是刘平带着手下边打边走,与西夏人展开缠斗。刘平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拖住时间以缓解延州城的压力,等待朝廷大军到来,至于他个人及其手下将士们的生死,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刘平带着这一千人的队伍与十几万西夏军缠斗了整整三天,最终被包围在一座小山丘上全军覆没。刘平被西夏人生擒,在被押至兴州后不降而死。

宋夏战争的第一幕至此结束,宋军在三川口遭遇惨败,但过程却极为悲壮。

刘平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还没有。此前开溜的黄德和为了逃避罪责,恶人先告状指责刘平贪生怕死,临阵投敌才导致宋军大败。

黄德和诬告刘平、石元孙投降李元昊后,还找士兵进行了作证。当时刘平的亲信王信逃了出来,向黄德和报告刘平被生擒,黄德和给王信送了银钗,让他指证刘平投敌后立即消失。

之后黄德和赶到延州,范雍不准他入城,让他回鄜州听候处理。黄德和感到害怕,上奏说:“我忠于国家,可范雍却诬陷我临阵脱逃。”又写信给鄜延路钤辖卢守勤说:“如果朝廷调查,希望多说好话。”卢守勤为了自保,立即把书信上交朝廷。

河东路都转运使王沿上奏说,他得到消息,有两名从金明寨逃出的士兵说,刘平等战败被俘,刘平途中绝食,多次辱骂李元昊:“你这个狗娘养的,老子脖子三尺长,还不赶紧来砍。”

宋仁宗派殿中侍御史文彦博去查明详情,在文彦博的调查中,总的一个结果是延州城未失,大方向上问题不大,小的失误上,都是各级军官在推责,对于刘平的真实情况,延州方面几乎集体隐瞒,文彦博一直得不到与延州方面说词的相反证据。

文彦博得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要求延州方面帮他找到这两名士兵,最后人没找到,“灌穴浮球之智”的神童,居然想不到灭口这个词。

有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有时候老天爷也会给人间一个公道,王信跑的时候,被鄜延路走马承受驰驿给抓了。王信为了自保,对抓他的驰驿说:“刘平是被敌人生擒的,现在却有人说他投降敌人,我可以以死证明刘平没有投敌。” 驰驿马上向朝廷上报了这个事。

三川口之战终于大白天下,文彦博的调查也呈了上去,大家谈论时,庞籍说:“黄德和临阵脱逃,必须处死。刘平等力战而死,应该抚恤他们的子孙。”

韩琦说:“刘平率领几千疲惫之士,抵御十多万敌军,最后因黄德和临阵脱逃导致全军崩溃,刘平被俘后忠勇不愧古人。现在因为谣言得不到应有的抚恤,让守卫边将士为之心寒!”

最后的结局,黄德和被腰斩,将头颅挂延州城门示众。王信因为诬告刘平,被杖死。这是大宋开国以来对官员最严厉的处罚,可见朝廷上下的愤怒程度。

朝廷追赠刘平朔方军节度使兼侍中,谥“壮武”,赐信陵坊第,封其妻赵氏为南阳郡太夫人,子孙及诸弟皆获得朝廷优待。

4.2 项目组成

我们从项目的角度来看看北宋公司西夏边防这个项目,具体人员如下:

  • 一个外行项目经理 — 范雍

  • 一个“黑心财狼”队友 – 黄德和

  • 一个英勇的项目组 ---- 刘平,郭遵,石元孙,万俟政…

  • 一个仁厚的董事长 — 宋仁宗

  • 一个尽职尽责的调查组 — 文彦博,庞籍,富弼

我们本文只是讲讲范雍这个外行项目经理,如果以后有机会再谈谈其他人员。

4.3 庸才项目经理

三川口之战的项目经理范雍这个外行项目经理,是个十足庸才

  • 首先,范雍对宋夏形势和李元昊为人的判断几乎完全错误,这就相当于对于项目基本形势完全把握失败,完全不具备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的大局观

    • 元昊首先采取的是声东击西之策,通过向宋方散布假情报,使得范雍把兵力部署在错误的地点,元昊在进入宋境的时候阻力就大大减小。范雍把时任廊延路副都部署的石元孙也调到了保安军进行布防,这使得延州的城防大大降低,这就为元昊进攻延州提供了时机。
    • 元昊还派遣使者向范雍假意求和,使得范雍戒备心大降,甚至下令敛葬西夏军的尸体并予以祭奠。范雍对此深信不疑的原因可能还是出自宋廷维持边境安宁的主张,可笑使者刚出境,元昊十万大军就从土门方向长驱直入。
  • 其次,不听取下属专业人员意见。

    • 元昊派遣大批部下,假意向范雍投降,按照范雍部将们的意见,这些党项降兵降意真假未知,即使接受其投降,也该将其迁居到别处安置,偏偏范雍书读的糊涂了,很想"怀仁四方",反而把这些降兵安置在延州军事要地金明寨周围。结果某日夜晚元昊一声炮响,诈降的党项人群起而出,与元昊大军里应外合,率先偷袭了金明寨,将金明寨的宋军来了个一网打尽,直接兵临延州城下。
  • 最后,缺少最基本专业知识,外行指导内行

    • 在元昊对延州围而不急攻,围点打援企图已经极其明确的情况下,依然派人送信死催周边宋军来援,结果,元昊在好水川设伏,将来援数万宋军全数包了饺子。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对宋朝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也是西夏从一个臣服于宋朝的部落走向"主权国家"的开始。

4.4 原因

范雍的问题在于:他能力不足,或者说,他真的不适合军事这个专业。

范雍此人在历史上除了军事之外,名声和业绩还是很不错的。

  • 消除滑州水患。
  • 为了百姓疾苦建议烧毁皇宫。
  • 比较知人,喜欢推荐人才,比如狄青担任小校时,触犯法律,按照法律应当被斩首,范雍宽恕了他。

但是宋史也说出了范雍的问题:喜欢出主意但是少有成功的。

雍为治尚恕,好谋而少成。在陕西,尝请于商、虢置监铸铁钱,后不可行;又括诸路牛以兴营田,亦随废。颇知人,喜荐士,后多至公卿者。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可见,范雍确实是能力不足,他做个参谋或者副手也许可以,但是没办法做项目经理。

0x05 奇葩项目经理 徐禧

最后这个外行项目经理徐禧是个奇葩。

5.1 奇葩作死的行为

  • 徐禧是文官,年青时有志向,博览群书周游各地,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弊,不事科举。用今天话就是:胸有大志,喜欢看书,到处游历,不参加高考

  • 徐禧粗犷有胆略,喜欢谈论兵事,每每说西北可以唾手而取,恨将帅怯懦。吕惠卿极力引荐他,所以得到越级任用。宋神宗欣赏他的勇气,视为自己的裴度,将其委以重任。用IT行业术语翻译就是:徐禧此人没写过代码,没从事过IT行业,但是喜欢软件,IT行业。动不动就说如果他徐禧搞IT,中国超越硅谷很轻松,现在国内IT行业人员没胆量。

  • 徐禧到了延州后,认为既然筑城,就一定要筑在西夏的要害之处,遂选定了横山下的永乐,距离故银州不过二十五里。此举遭到了种谔的强烈反对。

    种谔是驻守边疆的老将,深知横山既是养马场,又是盐铁场,是西夏的命脉所在。在横山腹地筑永乐城,西夏必定以死相拼。徐禧固执己见,反上奏朝廷将种谔调往后方。

    用IT行业看就是:徐禧做一个项目,上来就做了一个甲方最讨厌的动作。组内最有经验的人反对,徐禧直接把这人调离项目组。

  • 永乐城刚刚筑好,西夏就倾国而出,号称三十万大军,誓要拔掉永乐城。当时,徐禧已经返回米脂,只留下大将曲珍等领兵万人驻守。曲珍接到情报后,立即向徐禧汇报。徐禧根本不相信西夏来得这么快,还意气风发道:“西夏若真的敢来,正是我立大功取富贵的好时机!” 用IT行业看就是:甲方强烈抗议,徐禧不在意,反而认为这个项目就是他扬名立万升官发财的机会。

  • 直到曲珍连续十次派人汇报,徐禧才带着李舜举一起前往查看,却没有多带一兵一卒。看到他们如此托大,大将高永亨不如忧虑的说:“永乐城小人寡,又无水泉,恐怕守不住。”徐禧瞬间大怒,认为高永亨是在动摇军心,立即将他械送延州。 项目中另一个技术骨干劝他,他也把这人调离了。

  • 当西夏军队渐渐逼近时,高永亨的哥哥高永能建议道:“请在西夏还未结成阵型时发起攻击。”不料,徐禧颇有古人之风,正色道:“你这是什么话!王师不鼓不成列。”下令让全体守军到城下列阵,自己坐在谯门,拿着黄旗对曲珍道:“看我的旗帜进攻。” 甲方上门催促,第三个技术骨干建议快速开发应急,徐禧淡定的说:我们要从写文档开始,先写需求文档。

  • 西夏凭借人数优势前来攻城,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要么出奇兵给他来个下马威,要么固守待援,哪有将全部兵力摆在城下正面硬钢的,头铁至极。

    曲珍看到士兵们脸色煞白,心知这场仗没法打了,对徐禧道:“如今军心已乱,不可战,战必败,请收兵入城。”徐禧怼道:“你身为大将,为何遇到敌人不战先退呢?”

    这时,西夏军队开始渡河,有人认出了骑兵的来历,对徐禧道:“这是铁鹞子,骁勇无比,应该趁其半渡发起攻击,一旦到了平地锐不可当。”徐禧无动于衷。

    果然,等到西夏铁鹞子发起攻击时,宋军被杀得大败。曲珍再也顾不上徐禧的号令,直接让士兵退入城中固守,转眼之间,宋军已损失八百人和八千匹马。

    甲方暴怒,第四个技术人员建议先多少完成些功能,挽回损失。徐禧说:你们是骨干,不能怯阵,我们要继续写文档。

  • 不得不说,永乐城筑得还算坚固,西夏竟一时无法攻克。但城里的人也扛不住啊,最严重的是没有水源,士兵渴死一半以上,到最后不得不绞马粪汁喝。徐禧居然在没有水源的地方修城!!! 相当于徐禧做项目但是不给员工发工资。

  • 曲珍自知不可能守得住,劝徐禧趁着还有一战之力突围而出,徐禧却说道:“此城占据要地,为何要抛弃!你身为将军若逃跑了,军心大乱,更加守不住。” 看着这位天真的御使,曲珍欲哭无泪,大哥,都什么时候了,还守个毛啊!能逃一个是一个。他说道:“我不是爱惜自己,只是朝廷的使者和谋臣,一起死在这里,有辱国体。”徐禧依然不听,誓与孤城共存亡。 项目技术人员建议赶紧结项挽回损失吧,徐禧坚持要做完项目。

  • 此次大败,宋朝损失将校二百三十人,精兵万余,最可怜十多万筑城后未及回去的役夫,也皆成西夏兵刀下之鬼。宋神宗闻败讯,“涕泣悲愤,为之不食。”早朝时,他又“对辅臣痛哭,莫敢仰视。” 忧愤之下,不到三年,宋神宗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八岁。 公司资产损失一半,三十八岁的董事长被死气了。

  • 这就是宋朝某些文官的用兵之道,志气比谁都高,胆子比谁都大,骨头比谁都硬,但就是没有脑子,在他们眼里,打仗哪有那么复杂,就是一波团战的事儿。可能在徐禧看来,百度就是一个有搜索框的网页,给他二十人一周就能开发完。

5.2 原因

用奇葩来形容徐禧那都是抬举他,用死有余辜这个词给他都不解气。如果你实际工作中遇见这种人,求上帝吧,中国境内的神佛是保佑不了你。

但是更奇葩的是:他死后,宋神宗居然赠禧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谥曰忠愍。官其家二十人。稷工部侍郎,官其家十二人。真是有什么样的董事长,就有什么样的项目经理。

0x06 正面案例

有人说了,宋朝就没有好的外行项目经理了?这个当然有,比如范仲淹。

6.1 大局观 & 战略眼光

范仲淹不负责具体技术细节,但是他战略上能力之高明一览无遗。

元昊称帝,入寇北宋西北边境。范仲淹受命前往御敌,到了之后,范仲淹就定下积极防守的策略。

  • 整军练兵,果断淘汰老弱残兵,合理编制力量,充分利用延州本土势力,大胆启用本地人才。
  • 能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兵策略。韩琦就是不听范仲淹意见,结果导致好水川惨败。
  • 融洽民族关系,获得了少数民族支持,把他们从捣乱者变成了一股较强的助力。
  • 营田和筑城相结合,确定了有效的防御战略,而且大量招募熟羌士兵。

范仲淹努力最终的结果,就是西夏同宋议和,北宋西北边境战事息停。

西夏人有语:“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范雍)可欺。

西北边陲也有传唱:“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6.2 管理能力

6.2.1 具体管理

范仲淹治军奖罚分明,恩威并施,使将士畏法而爱己,建立起严明的军纪,使之成为提高边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宋史·范仲淹列传》有言:“范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6.2.2 识人

体现在他对一文一武的提携!把狄青引入项目组进行培养,拒绝张载进入项目组&让其进入更合适的部门&也给予相应指导。

  • 范仲淹认为狄青乃良将之才,于是赠与他《左氏春秋》,语重心长的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你要多读史书兵法。”
  • 范仲淹在被贬耀州之前接见了一位名叫张载的年轻书生。张载来到西北边疆求见范仲淹,意在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范仲淹却规劝他说:“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言毕,赠其一本《中庸》,附言道:“但愿日后国朝能得一将经学钻研透彻、发扬光大的大儒。” 结果呢?大家都知道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0x07 总结

外行项目经理只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这其实就是他们的专业所在),尊重技术,愿意学习了解业务,肯定可以成功完成项目。但是奇葩项目经理真的是项目失败的最大根源。

0xFF 参考

《清平乐》中一句话带过的三川口之战有多惨烈?

三川口之战

《闲聊宋朝》(55)如日中天之荡气回肠的“三川口之战”虽败犹荣

《闲聊宋朝》(56)如日中天之三川口战败有人诬陷刘平差点成功

再探三川口——简单谈谈三川口之战的经过

三川口之战,宋军宋将表现的战力,都是好男儿

宋夏三川口之战最新解读

北宋为何直到灭亡都没有翦除西夏?

如果北宋定都洛阳,还会不会被灭亡?

《这才是战争▪奇正》:宋太宗赵光义是懂兵法的,绝不是什么军事白痴

高粱河之战,宋太宗展现了他的高超车技?

高粱河车神赵光义:高粱河之战为何失败,因为一样东西

赵光义两次北伐辽国,为了什么?

《资治通鉴》11|因为“在德不在险”这句话,大宋的国运改变了!

五代到北宋时期洛阳比开封差在哪?为何不在洛阳定都?

如果北宋迁都洛阳甚至长安,宋朝的国运或者格局会不会有大的改变

宋太宗率三十万大军突袭幽州,为何却被契丹打成“高粱河车神”?

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军事能力对比,宋初6次北伐全面分析

头铁文官送了西夏一万多个人头,气得宋神宗当朝痛哭

第二次对西夏战败的总共有三人,徐僖、种谔以及沈括

永乐城之殇之种谔可以走了,酈延军换了主人,成了徐禧的队伍!

谁能科普一下范仲淹的军事才能?

一代文豪范仲淹,其实很能打仗

揭秘:宋朝史上范仲淹在军事上有何特别建树?

被范仲淹劝退的张载,顿悟后总结出横渠四句,成为中国人精神坐标

★★★★★★关于生活和技术的思考★★★★★★

微信公众账号:罗西的思考
如果您想及时得到个人撰写文章的消息推送,或者想看看个人推荐的技术资料,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个人公众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901_历史长河,902_管理_战略,历史,北宋,项目经理,外行,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