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软件为啥没有清屏功能?

很早以前,我刚刚接触互联网,唯一能的事情就是申请一个邮箱,想办法找到一个人可以给他发邮件。可惜我一个邮件地址也没有的时候,就有了QQ。工作时,好不容易进了大公司,第一次需要用邮件交流工作时,因为激动,忘了附上附件就发出去了。可以说,我发邮件的习惯在萌芽阶段就被QQ这样的即时聊天工具给扼杀了。

仔细想想,很多工具改变了我的习惯。新浪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淘宝改变了我的购物习惯......但这些改变都很自然,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旧习惯。这种改变更多的是培养和形成。所以,我没有觉得很难受。

但是,最近我的一个多年的恶习被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后台给改变了。这种改变让我很难受。我从学生时代就有一种恶习,做完作业从来都不检查。考试也是如此。用老师的话说,该生成绩不稳定。用我自己的话说,姐只是有点马虎而已。所以我第一次写订阅号推文时,有了想法以后就开始敲字,边写边敲,敲完了就迫不及待的点了保存并群发。接下来的体验非常糟糕。先是让我扫二维码确认,扫完以后需要再点一次群发。发出去以后,自己转个朋友圈自己看。这一看,出问题了,想修改,不能改。竟然不能编辑!当时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抓狂都无力。

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看papi酱的推送,我跟很多人一样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视频。我还以为自己手机坏了呢。原来是papi酱忘记贴视频了。就跟我以前发邮件忘记附上附件一样,覆水难收。闹了一个大乌龙给10万+围观,她也没办法,只得守到零点以后旧文重发。

不能编辑就意味着我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旧习惯,写完了要仔细检查,再三校对后才能发送。这个改变是被迫的,让我很抓狂。异常痛苦。人痛苦的时候总会想起些什么。也许是下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吧。我突然想起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绘画软件为啥都没有清屏功能?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研究了很多绘画的应用,在界面上全部都找不到清屏功能!只有wacom的Bamboo Paper的橡皮功能可以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擦除的范围,擦起来比较爽一些。其它的应用都只是提供一个小橡皮,整屏的擦起来,那叫一个费劲啊。相反我们大伯索的软件有清屏功能,一键清屏,轻松又快捷,我感觉我都习惯了动不动就清屏。我带着疑问又研究了几款专业的绘画软件,依然都没有清屏功能。为什么不提供清屏功能呢?做为新手,一开始总会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总有想把画纸揉吧揉吧扔垃圾桶的欲望。为什么不为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在界面上为新手提供一个清屏功能?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后我得出结论:绘画软件的用户定位是专业人士。所以,给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清屏功能,弊大于利。因为专业人士画的好,不存在经常全部推翻重来的情况。有些画家一张画可以画几年,在界面上提供了清屏功能,万一误操作,就完蛋了。从映射真实世界的场景来看,真的画的不好就要换画纸,要用橡皮擦除整张画纸,那应该是很傻的行为吧?正常情况下,人们大多都会选择换张画纸重新来,也就是新建。

如今,我克制中心中的欲望,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的预览再修改图文消息,再预览再修改,慢慢我开始接受了这种改变,因为结果是好的。我对待写作的态度越来越认真,文章也因为经过不断的修改而变得越来越好了。这点跟做设计不一样,设计只会越改越差,文章却只会越改越好。突然之间,我对绘画软件没有清屏功能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许,类似Painter这样的软件不提供清屏功能,可能就是不希望新手养成一种坏习惯吧。总是胡乱画两笔,然后就清掉重来,那这个用户就永远都不能成为专业的用户。从产品的理念上来讲,乱画的用户不能用工具创造价值;从商业目的上来讲,这种用户也不能给他人带来工具幻觉。

心理学上说让习惯停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消除提示。绘画软件在界面上不提供清屏功能,应该也是一种改变人行为的策略。改正旧习惯的难度非常大,一旦形成,它就不会消退。

想通这一点,我似乎也明白了微信公众号的用意。做为一个内容发布平台,不允许编辑会迫使用户自己多次校对自己的稿件,形成一个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最终成长为专业的用户,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大伯索的软件,录制微课对用户的能力要求很高,一些用户一直停留在新手的阶段,不断的清屏。随意的写随意的说,随意的就放弃了。假如微课模块我们不提供清屏功能,会不会对一部分用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哇欧,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画软件为啥没有清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