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任何软件能够保证是完美无缺的。但是这不应当成为软件缺陷的托词。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确保软件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应用的平稳运行,我们需要进行各种有计划有步骤的软件测试。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向您介绍有关软件测试的基本方面,以帮助您把控软件质量,并能交付出满意的产品。
从概念上说,软件测试是一个评估已开发软件的功能,审查应用是否满足既定的要求,识别程序中任何潜在的缺陷,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它的输出是发现目标系统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自身存在的错误与缺失。
在业界,我们通常将软件测试称为验证和确证软件产品的过程。因此,它关注软件产品的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的概念。它是整个软件行业用于设计、开发和测试高质量软件的过程。SDLC旨在规定的时间和成本预算之内,生产出那些满足甚至超出客户期望的高质量软件。下图概括性地描绘了SDLC所涉及的各个阶段。
需求的收集和分析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业务分析师们会从客户和用户处收集他们的业务需求,并在既有的业务需求规范(具体文档名称会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记录这些需求要点。
在完成对需求的收集和分析后,下一步就是要定义并记录产品的规范需求,进而获得客户的确认。我们一般需要通过软件需求规范(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RS)文档来实现。SRS一般包含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那些与设计和开发相关的所有产品需求。
此阶段分为两个步骤:
可见,此阶段的输出:高级文档和低级文档,将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所有级别的开发人员(从资深到初级)都参与到该阶段当中,着手编写并构建软件的相关代码。
软件在完成编码之后,会被发送到测试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缺陷进行全面的测试。他们既可以手动测试软件,又可以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以确保软件的每个组件都能够正常工作。软件只有通过了测试,才能得到质量保证(QA),也才能进入下面的实施阶段。
最终,软件产品需要交付和部署,以供客户使用。此阶段通常是由部署与实施工程师来完成。而在客户使用系统与服务的过程中,他们所碰到的任何实际问题,都需要在维护阶段,得到持续并及时地解决。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所谓的V模型。
V模型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开发过程之一。实际上,V模型将测试环节贯穿到了从需求阶段到开始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在业界,V模型也称为验证和确证模型(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model)。那么到底什么是软件测试中的验证和确证呢?
在V模型中,测试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离散的阶段,而是跟随着需求阶段一起开始,与软件开发的整个进程同步推进,分不同的步骤对产品开展验证和确证活动。该模型的阶段名称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在V模型的左侧是一系列开发活动,其中包括:用户需求、软件定义、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软件编码;而右侧则是一系列对应的测试活动,其中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因此,左右不同阶段的联系可以简述为:单元测试着眼于开发出的代码是否符合详细设计的要求;集成测试检查的是各组成组件能否协同工作;系统测试关注的是集成到一起的产品是否符合规格说明的要求;而验收测试则注重的是产品能否让最终用户满意。
通常而言,我们会采取如下三种方法开展软件的相关测试,它们是:
我们运用软件测试的不同阶段,来对目标软件系统的每个单元或组件进行审验。由于系统测试的主要目标就是评估其是否符合既定的开发需求。因此,这些不同的测试阶段不但有助于检查软件的行为和性能,也能够识别出其中的缺陷(bug),以及在整个开发的生命周期中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具体说来,软件测试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将各项测试用例进行文档化,将有助于我们评估测试的工作量,以及跟踪测试的覆盖率。那么,常用的软件测试相关文档包括如下四种:
1、测试计划:为目标应用程序提供测试大纲与策略。其中包括: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和进度等。具体还会涉及到各阶段的测试任务、时间进度安排、测试执行团队、以及风险揭示等。
2、测试场景:描述目标的特性、测试的方法、环境的要求、工具的选择、以及测试的范围。具体还会涉及到各阶段的启动、停止、完成标准等条件。
3、测试用例:它是由一组条件或变量所组成,测试人员籍此确定被测系统是否满足要求,以及能否正常工作。开发测试用例的过程,也有助于发现应用程序在代码与设计中的问题。因此,在具体测试期间,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测试用例。例如:
功能性测试用例
负面错误测试用例
逻辑测试用例
物理测试用例
用户接口测试用例
4、追溯矩阵:也称为需求追踪矩阵(Requirement Traceability Matrix,RTM),它是一张被用于在创建产品的SDLC模型时,草拟各种需求的表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既可以采取从设计到编码的前向跟踪方式,也可以采用相反的向后跟踪方式。
众所周知,软件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往往要求团队成员在严格的时间期限内,每天都必须完成大量的代码编写工作,因此他们通常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如何避免出现错误。因此,对于每个软件开发项目来说,我们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检测错误与缺陷,进而及时修复的缺陷管理过程。
缺陷管理,或称错误跟踪,通常是在产品的测试阶段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缺陷管理,即:开发人员自行测试他们的产品;或邀请用户参与测试。虽然最终用户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来识别缺陷,但是他们的识别途径往往不够全面。
因此,缺陷管理通常会涉及到如下四个步骤:
一般而言,缺陷的生命周期是从bug被发现开始,直至它被最终修复,并能确保不再复发为止。不过有时候,根据组织的策略,使用到的软件开发模型(如敏捷或迭代),项目的时间表,以及团队的结构等因素的不同,缺陷的生命周期也可能有所差异。总的说来,它所要经历的步骤与过程,如下图所示:
1、新建:当缺陷被首次递交时,它处于“新建”状态。不过,该缺陷可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2、分配:经由测试人员创建之后,其主管负责人会审核该缺陷的真实性,一旦确认,则会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或团队接手处理。
3、打开:开发人员受理该缺陷,着手分析并研发缺陷的修复程序。
4、修复:当开发人员完成了必要的代码更改,并验证了其修复效果之后,他会将缺陷状态设置为“已修复”,并将缺陷的相关信息回传给测试团队。
5、测试:在此阶段,测试人员对开发人员传回的已更改代码进行测试,以检验缺陷是否已被修复。
6、验证:测试人员针对该缺陷展开新一轮的测试。如测试通过,他会将该缺陷的状态变更为“已验证”。
7、重新打开:相反,如果测试未能通过,则测试人员将状态更改为“重新打开”。该缺陷将再次经历上述周期。
8、关闭:如果测试人员最终认为目标软件中不再存在此类缺陷,他会将错误状态更改为“已关闭”。
9、重复:如果同一个缺陷被重复提交、或者两个缺陷属于同一种错误,那么这个缺陷状态会被设置为“重复提交”。
10、拒绝:如果开发人员不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他会拒绝,然后将错误的状态更改为“已拒绝”。
11、延期:如果缺陷的状态被置为“延期”,则意味着该缺陷将会在下一个版本中被修复。当然,将缺陷置为“延期”原因有许多,例如:该缺陷的优先级不高,或是时间紧迫,又或是对于软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选择手动测试,则意味着我们需要QA测试人员,对目标软件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采取手动执行的方式,人工提供不同的数据集,并且仔细地记录下每一个环节的成功与失败率。
由于需要人工进行测试结果的验证和输出的判断,因此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难免会产生人为的疏忽。
不言而喻,自动化测试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力,更低的出错几率,以及适用于回归和功能性测试环节的、更频繁的执行次数。
例如:对于某个登录页面而言,如果我们需要验证所有登录尝试的可能性及其结果,那么我们只需要通过编写一段测试代码,就能自行输入所有可能的数据,执行各种类型的登录方法,进而判断并记录所有登录尝试的成败结果。
此外,您也可以在不同系统环境,以及不同的浏览器中进行模拟测试。而且,您还可以指定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自动生成结果文件及报告。如今,市面上已有许多自动化的测试工具,例如:Selenium等。
以上就是我想向您介绍的有关软件测试的一些入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您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并能指导您后继的学习以及测试工作。
这些资料,对于做【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伤心的辣条】免费获取~
送上一句话: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自己的价值取决于你的追求和心态,一切美好的愿望,不在等待中拥有,而是在奋斗中争取。
包装成1年工作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我给他的面试前的建议如下
自动化测试到底要学什么?
为何跳槽不考虑腾讯?聊聊我和鹅厂的一点往事
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哪个更高级?
新手必看:怎么写一个合格的测试用例?
python登录接口测试问题记录与解决 ( 干 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