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腊月风和日已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腊八一过,年岁也就近了。独在异乡过腊八节,这还是我人生的头一次。一直觉得,腊八节对我来说,没什么特别:清粥、小菜,一家人窝在沙发上打扑克,化成了我对腊八节的全部印象。

昨夜跟朋友聊天,我问:“明天就是腊八节了,你们家有没有什么习惯?”

她答:“我们家习惯跟别人都不一样,每年的腊八节,离得近的亲戚朋友都会来我们家,一起聚聚餐,吃的也不固定,有时糯米饭,有时是刚熏好的腊肉......”

她说的很平淡,但我心中幻化出来的景象却很温暖: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美食,畅谈着一年的得与失。屋内的喧嚣与窗外的寂静,却很协调的融合到一起......

忽然,我感到一阵温暖的风,拂拨着我的心。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似乎第一次懂得了这句话的意义。我不知道,为何我突然有些许失落,也许,是达州的雨在作怪吧。

巴山夜雨,此刻竟化作惆怅与怀恋,萦绕我心头,挥之不去。

想起小时候,不管大节小节,我总会缠着母亲给我做好吃的。每一次,母亲都会笑着骂我一句“好吃狗”,然后准备好所有食材,满足我的要求。

唯独腊八,她不会如我愿。

在父母心目中,腊八甚至都不叫“节”,它只是临近年关时,叫做“腊月初八”的平淡无奇的一天。但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会煮一锅粥,每次我不乐意时,她总会说,天冷,喝粥暖和。

腊八节,一度成为一年之中,我最不喜欢的节日。

倒也奇怪,从小到大,父母给我做过无数的美食,此刻我能想起的,却只有母亲腊八煮的粥、父亲年三十蒸的“粑粑肉”。

快一年没吃过父母给我煮的东西了,虽然对外,我常说很嫌弃他们的厨艺,但最常想念的,恰恰是他们的厨艺。

我一直认为,对某种食物的思念,生发于对特定的某个人的思念。当你见到自己思念的那个人时,吃什么也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们,在一起!

在寒冬腊月里,家人彼此陪伴,即使相顾无言,心里亦是暖暖。

陆游诗云:“腊月风和意已春”,他心中春将至的信号是腊月的和风,而我心中的春至,则源于家人的陪伴。

今天,好多人都在发这样一句话:“愿有人陪你立黄昏,亦有人问你粥可温”。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愿陪我“立黄昏”,但我知道,无论何时,总有人关切我“粥可温”。

你可能感兴趣的:(腊月初八,腊月风和日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