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的那些时光

去年的五月,我跳槽到了上海工作。

上海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不知是因为《上海滩》、《夜上海》、《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的渲染,还是因为上海多次活跃在历史书籍上,总之,上海自我记事起,它一直是潜伏在我心底的一个“诱惑”,是我心中唯一的“魔都”。因此我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是上海,可惜分数出来后没有找到匹配的学校。我想是因为我考得太差了。结果这种失败反而加剧了我对上海的神往。大学毕业后,我也第一想去上海工作,可惜当时没有去成。而去年,我竟然有了去上海工作的机会!在我得到offer的那一刻,那种期待与兴奋实在难以言喻。

当时的offer来得实在太快,周一部门负责人电话面试,周三人事总监视频面试,周五就给了offer。本来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的候选人,公司是一定要现场面试的,但我问了一句“来回机票、酒店差旅费可以报销吗?”对方就打了退堂鼓,直接定了下来。offer里的薪资福利都还不错,比深圳一般的企业要好,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提供2500元每月的租房补贴,而我恰好也赶上了公司宿舍的一个房间,房子三室一厅,刚好住了2个女生,有一个次卧留给我。

由于offer来得实在太快,我有点担心是诈骗,因此我特意打电话去公司的前台确认,谁知刚好是给我offer的人事接了,我有点尴尬,不好意思地道歉,对方再三说可以理解我才放心下来。然后就是订机票,行李准备。这是我第一次坐国内飞机,甚是兴奋,结果在上飞机前接到了一个等待已久的外企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对方人事再三邀请,我有点为难,也有点惆怅,因为那家公司曾经因为性别与二胎担忧而婉拒了我,我一直希望有机会候补进去,如果他们提前一个星期邀请,我肯定会去的。当然,去上海上班的期待压倒一切,我拒绝了。

深圳到上海的飞机大概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我按照人事的报销提示直接提着箱子打的去了公司。这简直与《何以》女主人公来中国入职时的情形一模一样,公司落在浦东新区一个幽静的园林科技园里,装修得大气而有韵味,很契合高科技定位。前台是一个热情的年轻小妹妹,她很快将我引入办公三楼,人事马上拿了一堆资料让我办入职手续。在填资料的过程中,一个朴实、带着亲切微笑的女生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她自我介绍了一番,原来是在电话里面试我的部门负责人。没想到她是那么低调和平易近人。我很开心。手续办完之后,行政就让宿舍室友带我回了宿舍。宿舍距离公司走路十多分钟的样子,是一个老小区,我们住在第四楼,房子很干净,每间卧室都不小,我的房间还放了两张1.2米的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长长的厨房,比我家的厨房大一倍。当天室友特意按照行政的吩咐带我去了附近的超市,将生活用品全买了回来。超市的东西价格与深圳差不多。不过回宿舍的时候,发现路灯很暗,有点害怕。不过室友告诉我完全不必,当地离政府很近,不时有人巡逻。当晚我由于旅途劳顿,睡得很沉。

第二天一起床,我发现室友们虽然同在一家公司,但却各走各的。似乎都喜欢个人空间。我刚来不识路,只能打开高德地图一路导到公司,后来一个星期内都是如此。有时候进入科技园后还会导错了,吓得我满头大汗,后来我就将科技园的地图拍下来,边走边看。然后就是午餐了,科技园的午餐店很多,但我不识路,而好多女同事是从家里带饭来公司吃的,因此她们基本上就是待在微波炉的休息厅吃饭,我每次只好尾随其它同事去找餐厅吃饭。到上海第二天,我的同学约我去上海最繁华的地方见面,也就是东方明珠那一带,我很想早点见到她,于是马上打滴滴过去,结果在路上塞了一两个小时,直到她在早早点好的美食旁等到差点饿晕时我才赶到。她告诉我,上下班高峰时期,打车远不如地铁来得快。

从东方明珠回来之后,我一边沿着小区朦朦胧胧的路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宿舍,一边心里在想:这是我朝思暮想的大上海吗?大家都说东方明珠那边如何繁华,我见了却如此平凡?还有这小区周边昏暗的灯光、寂静的天地,它怎么让我一点安全感也没有?一路上,我只听到自己寂寥的脚步声,突然漫天铺地的孤独感席卷而来。我突然对自己来到上海的目的有点迷茫。导航回到宿舍后,我看到室友的门都是关着的,各有各的世界。

慢慢地,我开始熟悉了公司与宿舍的环境,周末也开始独自去逛街了,后来还找着了菜市场,然后开始慢慢学会做饭炒菜。再后来,逛街似乎也无聊,我就去报了一个吉他班,因为吉他是我以前学生时代的梦想,一直想学却没钱买吉他没老师教,而在上海的时候我发现吉他培训有好多,我报的班级初学班,499元十节课,还送一把吉他。每周一节课。学吉他之后我就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十节课后我真的能弹歌了。当时的同学当中有十岁多的孩子,有二十多岁的美女帅哥,每次上课的时候挺有意思的。除了吉他之外,我还想起来以前学跳舞的梦想,结果我报了300元一个月的培训班,各种舞都跳,结果体验了一圈,最终发现自己的确没天分。

大约两个月之后,我邀请我妈和孩子一起来上海玩,刚好我宿舍有两张床,因此住宿没问题,我妈还可以给我做饭。我妈和孩子也是第一次来上海,他们也是极其兴奋,可惜一个不识字,一个太小,他们只好每天待在宿舍,直到我下班之后,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拉着他们去外面玩。第一次去的是外滩坐轮船,路上人流如织,吓得我心惊胆战。回家时打车半小时也没人接单,的士也一样。极其郁闷。早知道直接坐地铁就好了。那次体验让我认识到家庭功课与旅游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当你带着老人孩子去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或国家时,否则那种卡在脖子里的焦虑与自责、以及恐惧难以消化。再后来我老公也来上海了,这下老人和孩子终于可以好好逛上海了,于是他们去了东方明珠, 去了东部华侨城,等等。然后他们很快就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于是我就这样匆忙地享受了一个月家人陪伴的上海时光,慢慢地融入了上海的节奏、气候、甚至昏暗的路灯。我周一到周五从容不迫地上班,周末雷打不动地去买菜做饭、逛街、学吉他、甚至只是去外面发呆。渐渐地,我发现,上海的人大都是自由的、甚至自我的,它不像深圳那么喧嚣,一直是冷静、旁观、静悄悄的,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在寂静的街上,我都能捕捉到自己的心跳,我甚至觉得:如果我死了估计也没人觉察。人们好像都在各自的世界里,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过,不知为什么,我一直都还记得在上海的那些日子,说不出来它是好还是不好,我就是难以忘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上海工作的那些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