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隐喻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隐喻在很多心理疗法中都有使用。但使用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在荣格心理分析中,经常运用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来映射出一个人内在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从冲突走向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最初排斥阴影到接纳阴影到阴影转化为力量的过程,此时意味着这个人走向自性化的道路。这一过程一般用沙盘游戏治疗中通过来访者创造的沙图或者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创作的作品为载体来实现。

    在接纳承诺疗法中,在解离、接触当下、以己为景、承诺行动、明确价值、接纳的节点上都能使用。心理学专家宗焱认为用隐喻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从过程来说:可把来访者的问题具象了,并拉开了来访者与问题的距离,建立观察的视角。从结果上来讲:把认知、情感、行为看成个体的一部分、是过程而不是全部和永远无法改变的固化的标签,即情绪≠我,认知≠我等等,这既能引起来访者的顿悟,又能减少直接工作的阻力。

在实际的咨询中,一个想要在对视时消除恐惧的来访者,咨询师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咨询师:如果你的员工有一个和你一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来访者说:我肯定辞退掉他,因为我就很讨厌我这样的自己。

咨询师:如果把你身上的所有问题比喻成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

来访者:我肯定帮他把这些问题改掉。

咨询师:帮助他改掉的背后你觉得是什么?

来访者:还是不愿意要它们。

咨询师:那如果这些问题就是你的子女,就像我昨天在精卫中心上班的时候,来了很多智力发育迟缓或者自闭症的患儿,做任何事情都改变不了,那你怎么办?抛弃他们吗?

来访者:改变不了只能接受呀。

咨询师:是呀,你身上的所有问题你努力了这么多年,你依旧没有办法。它们就像你的儿女一样,你觉得它们此时会需要什么?

来访者:接受它们?

咨询师:它们只是你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你的全部,当你拒绝讨厌它们的时候,它们也许会更难过和绝望,就像饿了的婴儿一样,你不管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哭的越来越厉害,但是你看到他们,照顾他们,他们可能就安静下来。

来访者:您的意思是不是把它们比成身体的一部分,当我再出现恐惧和紧张的时候,不去逃避和指责他们,先安抚,然后觉察此刻的感觉,想法,情绪和身体反应?

……

这个片段,被知名精神科专家杜省古解读为:这个隐喻连用了三个生动的比喻,治疗师转移之间无缝隙。人们对事情往往有三个态度,即改变,离开和接纳。

本次治疗的重点不是改变,也不是离开,而是接纳。接纳虽然可用系统脱敏法来改变,但在治疗中难度大,不如隐喻灵动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隐喻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