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何学以致用?!

一、 读书的速度不重要

我先跟大家讲讲我个人的读书体会,我读书的速度算是比较快的,一般的中文书大概两三个小时就能够读完,如果是英文书的话,每个小时我大概能读20页到50页。所以我出差的时候都要带上四五本书,还得带一个kindle,以防带的书都读完了。

我的一个朋友问我:你读书的速度怎么那么快?我回答:这个问题你本身就问错了,因为每个人读书的风格不一样,习惯不一样,所以速度自然有快有慢。但是读书的速度并不重要,大家不要盲目去追求读书的速度。

著名的电影导演伍迪·艾伦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他说他去上了一个速读班,学会了速读术,然后他拿起一本《安娜卡琳娜》十分钟就读完了,别人问他,那你读到了什么呀?书里讲的是什么?他说,我知道这是一本关于俄国人的书。

所以你看,读了还不如不读。读书的速度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书中吸收到多少知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唐朝诗人裴迪写过一首诗,诗里写道: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什么意思呢?他讲你在山里面可能待的时间长,也可能待的时间短,但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看到美丽的风景,一定要心里面有所感动、有所感触,那才不妄此行。

读书也一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

怎么样才能够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

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把书里的内容学以致用?

这里有一个原则和三个窍门。

二、 一个原则和三个窍门

一个原则:读书要有主动性

我们要学会六经注,而不要停留在“我注六经”的阶段。什么叫“我注六经”?你读书就是为了去了解别人的思想,你读完了一本书你只是给别人的思想做了注释、做了注脚。

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呢?这个东西是要我们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吸收别人的思想,万物齐备于我,最后陶冶出来我们自己的眼光,修炼出来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就得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主动性,要有一种冲动。

毕加索曾经说过一句话“好的艺术家是模仿,但伟大的艺术家是剽窃”。

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伟大的艺术家是剽窃呢?什么叫剽窃?剽窃就是他有一种冲动——我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我的东西。那你既然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东西,你总要消化一下,而你不是直接拿过来那就叫剽窃。

因此,在这种想要把别人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中,其实是逼着你去做了很多的创新。大家就是这么出来的。模仿是什么呢?模仿就是止于我能够做出来跟别人一样的东西。

人家画了一个蒙娜丽莎,那我也可以画出来跟他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那你牛吗?你很牛。可是你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吗?不是,你只能到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去当一个画家,因为你只会模仿不会“剽窃”。这个剽窃其实讲的就是读书的时候要有主动性。

窍门一:放弃拜书教

什么叫拜书教?就是我们很多人对书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因为大部分朋友可能没有经验自己写过书、自己出版过一本书,所以我们本能地会对写书的人、会对书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作为一个已经写了十多本书的作者,我可以明白地告诉大家,其实写书真的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它就是个体力活。而且你自己写完了一本书回头去看,你会发现你自己写的有很多是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是错误的地方。所以写作是一个遗憾的艺术。

有很多时候你读别人的书,你可能觉得自己读不懂或者读起来很吃力。为什么呢?有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可能确实是你水平低,作者的水平很高,所以你没有办法理解人家高深的思想。

但不一定都是你的水平低,有很多时候是作者的水平低,他可能把这个事情想得很深刻,但他表述不出来,他很难深入浅出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述清楚,那是他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还有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读的是翻译过来的书,但翻译的质量不过关,所以你读了半天你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如果是在第一种情况下,确实是你的水平低,怎么办?那你要多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且即使是你没有办法全部看懂书里的内容,那你总能看懂一部分。你看懂的这一部分对你来说,如果你能够认真地体会,收获就会很大。

比如,我们讲《论语》,《论语》里每一句话你都能够读得懂吗?我想专家也不敢这么说。因为《论语》是孔子在教他的学生,然后他的学生又给自己的学生去转述。然后他的学生的学生就把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孔子讲过的话抄成读书笔记,就是我们现在的《论语》。

在这个传授的过程中,后来的学生抄作业的过程中,他慢慢会有很多抄错的,所以有很多《论语》里的句子,其实很难解释清楚。那你怎么办?

与其我们去抠《论语》里每一句话的准确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不如把那些你能够理解的、没有歧义的孔子的教诲认真地体会,深深地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思想之中,把孔子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那你的收获会更大。

窍门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为什么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读书很容易变成一件很慵懒的事情。你在一个下午暖暖的阳光晒在阳台上,你给自己倒一杯茶——明前的龙井,然后拿几本书。晒着太阳、喝着龙井读书,一会你就读困了,就睡着了。你这样读书的时候很难主动地不断地去思考。

而不动笔墨不读书,迫使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自己去思考。尤其是在读英文书的时候我有这个体会,如果你不去做批注,很快你读到第二页的时候就把第一页讲什么就全忘记了。你还得回去再去读,这样的话就会浪费时间。

窍门三:学会用写作来带动读书

台湾作家李敖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把一件事情搞明白,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写一本书,写一本关于这件事情的书,你要能够把这本书写出来,那说明这事你真的是搞明白了。

你可能会觉得,怎么这么麻烦,还得要写书。但其实写作真的是一个很高效的办法。我很喜欢写书评,怎么写书评?你不能把别人的观点照抄下来,那不叫书评。书评是你要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逻辑重新梳理,然后还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才叫书评。

因此,如果你是为了写书评而去读一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就会不断地主动去思考,不断地跟作者的观点交锋,这是一个很好的头脑锻炼、思想体操。

如果你读了别人的一本书,你把别人的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那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吗?不是,你这是抄袭。可是如果你读了十篇论文,你把十篇论文的观点综合起来,你这叫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你就可以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了。如果关于一个主题你看了一百本书,甚至更多,你看那500本书,然后最后你写了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那很了不起,你成大师了。

所以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善于综合,只有在综合别人已有观点的基础上,你才能够有自己的创新。

那你可能还是觉得写作好累,有没有别的办法呀?也有,什么办法呢?你还可以讲给别人听。如果你能够讲给别人听,让别人听明白,那也算你把这个事情给整明白了。

我们如果只是自己去读书,如果我们只是自己去思考,那你在读书和你自己思考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已经想明白了,你觉得你自己有很多天才的想法。

可是当你真正动手要把它写下来,当你真正要讲给别人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原来的想法是很跳跃的,你的逻辑链条中有很多是缺失的,你有一些观点是混乱的。

因此,通过写作和讲给别人听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思路,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清晰。

我们可以对李敖这句话做一些修正:如果你想真正地搞明白一件事情,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写作,一种是讲给别人听。

阅读这件事情跟跑步有点像,乍看跑步没什么了不起的,你撒丫子往前跑就行了,但实际上热爱跑步的朋友会告诉你跑步没有这么简单的,如果你的姿势不对,如果你训练不对,你跑着跑着会把自己跑伤的。

另外在很多人看起来跑步是很枯燥的,但是热爱跑步的朋友又会告诉你跑步是很容易上瘾的。因此,读书跟跑步也是一样的,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是有读书的窍门的,看起来很枯燥,但读书如果你读进去了也会上瘾。

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够爱上读书,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快乐地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如何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