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主题写作09】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这篇文章的标题“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倡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主动去阅读。


和培训课程比起来,阅读是在“被动吸收”。因为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提问,只能从书面上的文字去理解。

但被动的吸收知识,有几个弊端:

找不到重点

难以提炼出观点

总觉得作者说的都对

但我就是感觉“然并卵”

读久了想睡觉

......


那么,主动阅读有什么不同呢?

不妨想象一下打棒球的情景:投手负责投球,捕手则负责接住投过来的球。虽然投手看似起到了主动作用,但能不能接到球,还是要看捕手如何配合。


【21天主题写作09】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_第1张图片

一个好的捕手,需要接住投手投出的各种变换球,不论是直线球、曲线球还是快速球。

这跟阅读也是一个道理:作者写出一本书,就像投出来的棒球;作为读者,如果我们想真正的学到东西,就不能过于被动地接收这些信息。


之前聊了很多高效阅读的技巧。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技巧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应该用更加主动的姿势去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你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这本书在说啥?

2.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

4.跟你有什么关系?


用前面介绍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刷完一本书,回答前两个问题;然后快速定位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对我们有用的内容就是重点,其他的可以略过),细读之后,再来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本书“没什么卵用”,就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关心第四个问题。

所以,想清楚阅读的“目的”很重要,避免浪费时间。


现学现卖,我就用这个方法来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个问题:这本书在说啥?

通过阅读的分层、阅读的方法,教会你如何学会高阶段的阅读。


第二个问题:怎么说的?

作者把“学习阅读”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分层次、分类别、不同类别的阅读方法,最高阶的阅读法是“主题阅读”。

另外,书中后半部分还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不同领域的书的阅读方法,但这不是全书的重点。


第三个问题:有道理吗?

部分内容有道理,比如书中介绍的“主动阅读”、“阅读的分层”;

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我略过了,比如《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还有部分不是很懂——书中传授的方法不少,但实践效果不方便;而且理论性比较强,书的附录虽然有教“如何有效训练”,但我实践了一次,感觉还是云里雾里。相比之下,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更通俗易懂。

(还是要多读“不易懂的书”才能提高心智啊!)


第四个问题:跟你有什么关系吗?

很有关系。

因为我坚持的阅读量还不错,但感觉没什么进步。除了阅读更快,深度层面上没有进展。

我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因为它跟市面上很多教你“如何阅读”的书不同,它信息量大、特别烧脑;而且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版本,跟最近几年出版的、关于“阅读方法”的书完全不同。但为了提升自己的阅读质量,我不得不啃下这本书。

(要借助于最近出版的优秀书籍,和阅读大咖们的方法论)


好了,我该滚去读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主题写作09】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