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師父好!離上次寫心得報告已有大半年的時間了,現在把這段時間以來修行過程中的體會連同這次洞山法會的感想一并報告如下,請師父批評指正。

1.死功課

師父在法會上提到了死功課的重要,這一點我的體會是很深的,因為我確實從中收穫了超乎預期的益處,最明顯的是在開智慧方面。就在一兩年前,有些經論對於我來說還像天書一樣,比如楞嚴經裡邏輯思辨很強的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以及名相眾多的八識規矩頌,一拿起來看就覺得腦子裡好像被漿糊塞滿了,心裡也隨之生起煩躁,根本學不進去。自從師父給我定了每天一定數量的功課,拜佛,修法,持咒,運動......每天持之以恆地堅持,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對這些經典能看進去、懂進去了,對陌生的概念不再感到煩躁,甚至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越讀越覺得有意思,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這其中的道理大概有點像金剛經說的那樣,“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之路尚且遙遠,但至少從道理上可以比類推演,經過一點一滴的實證,信心也更為堅固。

2.色身和覺受

用功的過程中有過各種覺受,有時候覺得自己坐在懸崖邊上就要掉下去;有時候像變成一個薄片橫在空中;有時候妄念紛飛一路攀緣拉都拉不回來;有時候細昏沉之後頭腦清明神清氣爽……如此等等。以現在自己的修為,完全不被覺受牽著走是不可能的,但因為師父說過,這些都是現象,是正常的,所以會努力不去在意是好還是壞,也不心懷期待。觀察這些現象,有的如曇花一現,有的會反復發生,更會隨著外界氣候環境、自身身體狀況不斷變化,但最終都過去了,想找都找不回來。反正控制不了它們,那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好了。

以前聽別人的心得報告,會起各種心,為什麼別人有的現象我沒有,我有的是好的還是壞的,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某個境界……現在都慢慢淡了。所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五根是色法,是客體,客塵煩惱,別業感召,實在沒有什麼好比的好爭的,重點還是當下那個主體,心的轉變。

3.心

對我個人來說,相比起開智慧,改變習氣上的進展要慢而且不明顯,大概就是所謂的“理則頓悟,乘悟并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看了《百法明門論》與《八識規矩頌》,再去比照研究自己的心念,很受啟發。一般緣境現前,心念隨起,那個“受”的環節上,第一個念頭就是去分別“我喜歡”還是“我不喜歡”,或者“這個對”還是“這個不對”,就像是條件反射,閃電一樣的快,要去控制它,讓它不起似乎是不可能的。隨後就順著這個念頭一路下去各種攀緣,尋找證據和理由,臆測結果,各種有的沒的想象。有時候返過去檢查某個特定的念頭,問自己,當時想出來的理由是真實存在的嗎?想象中的場景發生了嗎?後果有想的那麼嚴重嗎?往往啞然失笑,其實就是像師父說的那樣:“那都不是事兒。”學佛幾年,自以為算是用功,咒也念了不少,但在修定上一直沒什麼進展,有時候會覺得很不公平:就算我是瞎貓,為什麼連個死老鼠也撞不上?現在對自己的心念有所審查之後,漸漸明白,如果始終被這些是非煩惱所困,那功課做得再多也是不會有多大成果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與思維,覺得還是有一些改善,有時第一念一起,立刻就能意識到,然後就提醒自己去注意。心態比之前變得寬容一些,很多不合意的事也能夠比較快地放下,不像以前那樣在道理的是非上翻來覆去抓著不放。

4.法會

一來到洞山,就覺得這裡的氣場很寧靜舒適,是個真修行的地方。特別是在老禪堂里打坐,雖然外面有蟬鳴,有雨聲,空氣里還殘留有油漆味,但對外界干擾十分敏感的自己竟能夠坐到了不相干,身心都放鬆安靜下來,靜得聽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後來法會上有幾次也是很難得的寧靜。可惜的是,雖然了知寧靜,心裡也好像沒有什麼雜念,但無法與這寧靜融為一體,大概是因為粗的妄念沒有了,但細微的煩惱還是太多的緣故。

之前參加過多次法會,這次的體驗是非常好的。一個原因是很喜歡聽師父開示,很幽默,不做作,不說空話,一針見血。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一直無法從共修中有太多收穫(我個人修行中最好的體驗都是發生在自己一個人用功的時候),因為人一多,總會受到種種聲音、氣味的干擾,看到聽到不合意的事情又會很容易起嗔心。這次這個現象有了改善,大多數時候能夠將心收攝在咒語或觀想上,遇有不如意的事情也會很快放下,較少被外境牽著跑了。

在念誦準提咒上,能夠再一次聽師父講解調氣的方法,并現場糾正各種錯誤,對我而言也是很有益的複習。有時候在靜坐中,發現自己在呼出氣之後,呼吸會停頓片刻,然後就像唸咒的時候一樣,并沒有刻意吸氣而自然有氣息充滿。大概是唸咒練習多了,潛移默化形成了習慣。原來念誦時的調氣其實就是安那般那。同理,大概念咒就是念佛,觀明點理同般若正觀,如此等等。所以準提法雖然對我們來說是越級修行,但確實是三根普被,妙用不可思議。

另外,非常幸運能在法會上聽到古道師、詹文魁先生和魏承思先生的講話,都是深入淺出,發人深省,讓我再一次感到,在這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時代,有緣在南門下熏習正法是多麼難得的福報。

萬事開頭難,洞山法會是師父第一次主七,能夠順利圓滿,是佛菩薩和南師、法程先師的加持,也是師父為傳承法脈,精誠忘身,至心所致。我能夠參加,與有榮焉,更由衷地為師父感到高興。最後草成一首七律,以致祝賀與紀念:

渠今是我我阿誰,漫向溪山問一回。

急鼓頻催生死事,緩鐘遙啟故園扉。

分別動靜知恒在,默照塵勞意未為。

青磬一聲諸法淨,虛空寂寂去來歸。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