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哈尔滨游记

哈尔滨归来已有数日,今日再来记叙哈市游览点滴:古老的中国东部传统和俄罗斯文化的交融仍是这个城市最大的碰撞和最闪光的回忆。


冰与火之歌——哈尔滨游记_第1张图片
中央大街

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是哈市最为闻名的景观胜地之一。据说,太阳岛 是从满语鳊花鱼的音译演变而来,满语对鳊花色有三种叫法:一是普通鳊花称“海花”,一是黑鳊花称“法卢”,还有一种圆鳊花称为“太宜安”,与“太阳”十分相似。即太阳岛的“太阳”是“鳊花鱼”之意。

太阳岛荷花湖一景

来太阳岛的游玩可以玩水-松花江,赏花-花海,如果是冬天,还能见到哈尔滨特有的冰雕,我想那该是太阳岛最为吸引游人的景致。时至夏日,我们在岛上的“笨熊乐园”撒欢一气。女儿的身高问题在出行时总是显得有些矛盾:我时常庆幸她不足1.2米基本免票,然而五A景区游乐设施管理严格,由于身高不够她数次被大型游戏婉拒,小家伙为此懊恼大哭一场——看来,矛盾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疯人六人组”大闹太阳岛

带着闺女游览岛上“俄罗斯风情小镇”。小镇由27座彰显20世纪初纯朴的俄罗斯风格的别墅、民宅构成。篱笆桩围起了村庄大小的院落,一户户小木屋错落散步在园区里——据说当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许多外国侨民相继来到哈尔滨。他们发现地势高低起伏、河道纵横如网的太阳岛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于是纷纷到这里修建别墅。这群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在哈市的太阳岛上仍能有这样一片故土般的世外桃源,着实令人羡慕!


太阳岛上俄式花园民居

光阴飞转,“人面不在此岛中”,只有这些遗存的小木屋证明着俄国侨民朋友们曾在太阳岛的聚集生活。他们携带家眷,在此“野餐、野游、野浴”,人称“三野”。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生活习俗,成为太阳岛乃至整个哈尔滨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今天哈尔滨市民们,仍然沿袭着这股潮流,一个帐篷、甚至一张餐布就自然地散落在太阳岛的草坪中。

俄罗斯风情小镇街道

实际上,同各大景区一样,如今,小木屋与已经成了富有俄罗斯风情的景区销售点:套娃屋、俄罗斯大冽巴屋、俄式小吃屋……小镇由此增加好些商业收入。BY THE WAY,物价偏贵。

吃着俄罗斯冰激淋的女儿和伟大的俄国人们

在我看来,“小镇”的商人们接待往来好奇的游人们,享受平静富足的生活,生活颇为悠闲。

苏联时期俄式民居

更重要的是,还有回忆满满的老物件和猫儿们相伴,怎一个惬意了得。

喵大咪和她的孩子们

来到哈市,不能错过的一站是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是每一个来哈市的人的必经光顾游览之地。虽然它是商业十足的现代化商圈,如果你细心感悟,还是能从一砖一瓦中穿越出城市的历史。

1924年,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社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花岗岩雕铸的方块石。这些石头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

我们在的日子恰逢国际啤酒节,俄罗斯美女伴着花车巡街,欢快的氛围和拥挤的人潮时不时总在提醒你这里风光的过去和现在。

冰与火之歌——哈尔滨游记_第2张图片
中央大街夜景(网图)

阴天。一行人决定游览索菲亚大教堂。兜兜转转兆麟街,停留在一个路口,不经意侧目,这个典型的拜占庭建筑还是猛然间惊醒到了我。绿色的圆顶顶篷庄重沉静,棕灰色的砖墙似乎陈述着她的历史。侧面小窗上停留许多白鸽,不时地,一对白鸽盘旋在教堂上空,不知为什么,觉得果真有鸽子的教堂更显神圣。

圣索非亚教堂广场

突然间,下起雨来,我们买了票进入索菲亚教堂内部——里面原来是哈市城市历史图片展。游历一遍,对这个渔樵小村到国际都市的发展多了些许了解。展览的导语写得非常好,在基础介绍之上多了那么些个“风韵美感、沧桑情怀”。

圣索非亚教堂的内部展览前言

最后一日的记忆是“文庙”。典型的清代建筑群。终于,我在几天的“俄罗斯旋风中”嗅到了东北满清文化的空气。这样一座文庙,就这样静静屹立在以西欧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的哈尔滨建筑群体之中。

冰与火之歌——哈尔滨游记_第3张图片
文庙“非正门”(典故请自行查阅)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建成于1929年。原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2.3万平方米,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但由于它是11开间的,等级确是全国之最。

文庙的孔子塑像有两尊。一尊在大成殿里,最初只有孔子牌位,1989年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的孔子行教铜像,身高3.3米。大殿里的孔子被放到了几乎‘神明’的高位,不少考生的父母供奉的“状元签”——这多少让“尊孔”的本质变了些味道。

文庙墙绘论语

文庙在历史进程中曾做过先后被用做哈尔滨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现今内部仍作为民族文化展馆而开发使用。游览期间,黑龙江渔猎民族和彝族服饰展——多彩霓裳真心不错,展厅设计精细别致。

渔猎实物展


赫哲族鱼皮服饰


渔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文庙,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景点免费,凭身份证领取门票,这一点也要点赞。

古老的哈尔滨街道

哈尔滨,一个多彩的城市,她还有一个名字:"东方小巴黎"。我总在想,打个比方不知是否恰当,哈尔滨就像是坐落在北方的“上海”,凝聚了那么多的珠光宝气和国际焦点,我们称“洋气”。所有这些开放的特性,就像是一个时髦女郎浑身散发着火辣辣的魅力;然而她毕竟属于中国,属于北方,她的气质中,有着中国人的传统与内敛,有着北方人的平实与气量。在她身上,凝聚了两种迥异的“东-西”力量,就像红与黑对垒,就像冰与火交接,催生出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而此刻,那个谜一样的哈尔滨女郎,安静地坐在阳光温暖的西餐厅,端着一杯格瓦斯,嘴里哼唱着京剧腔。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与火之歌——哈尔滨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