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论语》学而篇15-子贡问曰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读到这篇的时候,有些小欣喜。这是到目前为止的第一篇问答式对话,不像之前都只是单纯的给一句子曰...没有背景,没有环境,不知道子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看到这篇对话,就不觉心生欣喜了。不仅有上下文,还有画面感,可以脑补夫子和赐对话时候的情境。各位自行脑补,反正我的是那画面太萌我不敢看......(跑题了......)

这篇对话,我的感受还是在讲态度和方法。

态度—守本求进。

子贡问夫子:“贫穷但不谄媚,富有但不骄纵,这样的人怎么样?”夫子答到:“不错噢。还可以更进一步,能做到虽贫而乐于道,虽富而好守礼,就更棒棒哒。”(每次说贫而乐道,就想起颜回......)。贫而不谄,富而不骄是本分。守本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向前就更接近德。但我们现在可能是连本都守不住了。有些本分的东西,如守时,如诚信,本是理所当然,却已被我们当成一种美德来夸赞。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因为不断失去底线,所以会提倡一些东西来弥补这样的损失。去道已远矣!既然已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抱怨似乎是没有用的,只能从自己去做起,守住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不断向道的方向求进。

还想用一个词来表达这种态度,就是学无止境。学不专指学问,无止境也不是指数量的多少,而是一种求精进的心。就如比大更大,就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去追求上进,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这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向前的道理。

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当孔子回答完子贡的问题时,子贡很快就能反应过来,老师不止是回答一个问题,而且还告诉他做人的道理。所以,他也用自己的语言再来解释先生的回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人就应该要不断雕琢自己,才能去掉粗糙,越来越近于道。孔子看到学生能领悟自己的意思,于是评价他说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即学会举一反三了。能通过一个具体问题领悟其中的道理,并且用到其他问题中。也就是把抽象的理用到具体的事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并不好掌握。因为事情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最容易看到的都是最直观的表面。想要发现背后的道理,就需要在一件事情上深入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然后才能找到根源,得出结论。然后再用这个结论去印证其他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会耗时耗力,对于总是求”速“的人来说,显然是有些等不及的。所以,想要做到告诸往而知来,首先要能做到在一件事情上深度投入,由表及里,追根究源,而后才能举一反三。

以人喻事,以事喻人,还是那句话,大道相同,一通百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3.25《论语》学而篇15-子贡问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