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8:泛主题阅读

step1 原文摘抄

意外,混乱,还有随机性会为我们带来灵感,当然这种杂乱的效果应该是可控的,它应该与有序的市场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文学大师纳博科夫读书的方式,是把不同的书放在一起同时读。他常常会把一摞书放在床头,里边混杂着新书,旧书,小说,非虚构类,诗歌等,等到这摞书读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添加其他的。我自己现在也经常使用这种读书的方法,一方面我读书一般会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会专门围绕着这个主题找书来看,相当于主题阅读;另一方面我也会随机在书柜里挑基本与这个主题无关的书来看。结果总会得到一些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不是来自主题阅读的那些书,而是来自那些看似无关的书,在这些书里找到了关于这个主题更有启发性的观点。我把这种阅读方法叫"泛主题阅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p 182

step2 我的理解

作者的这个观点对我挺有启发性的,我有时候一个阶段只看一本书,每本书都是有保鲜期的,在短时间内看完还好,若短时间内没看完,拖的时间长了,慢慢地就不想看了,即便看,看得效率也会降低。一个阶段内一直看一本书有一种好无聊的感觉。但我又担心同时看几本书,是不是思想上会有不连贯性啊?所以还是一直坚持在一个时间段内,尽量只看一本书,看完这本再看下一本。看完这段话,我觉得丝毫不要有这样的担忧,从今天开始,我可以尝试一下"泛主题阅读"。

《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3张桌: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于是就有了有名的莫法特休息法。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科学种田的方法。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不同的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而原来的兴奋灶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剂和放松。

我最近在跨年级代课,高二和高三同时代。高三的课大多是总结复习课,是对高中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串讲,以便学生形成知识树。高二则不然,大多是新课。

跨年级代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我在备高二课时,正好可以把某个知识点彻底梳理一下,在讲高三课时,如果恰好涉及到这个知识点,我的思路会更加清晰,能用最精炼的语言给学生讲明白,讲的更透彻

比如前几天高三正在讲专题:非谓语动词。高二正在讲having done和doing作状语的用法。高二这个知识点是非谓语动词的一个小分支,如果以前光代高三的话,我备课时会从宏观上考虑如何讲非谓语动词,会忽略一些细节,英语里有些语法点是特别琐碎的,即便我代课有些时日了,也特别容易忽视,因为要备高二的课,所以重新温习了having done和doing作状语的用法,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个知识点,所以在讲高三课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许多人会误以为老师们是不是一次备好课,以后再代学生,直接拿以前的讲义用就行?其实不是这样的,随着自己代课经验的累积,每代一轮学生,总想比以前讲的更好,对自己要求更高,许多时候,会推翻自己以前的想法,重新备课。

这种交叉代课和作者说的"泛主题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8:泛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