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第一期读者问答

保护孩子创造力,哪怕是不切实际的

孩子随机发散联想的东西很多都不能应用到实际中。保护创造力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不要去打击他,他看世界的角度跟成人不一样。

孩子需具备基本常识,再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你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从某某点出发,发散出去。也就是说你必须先有一个基础做起始点,才能发散。比如说物体肯定是有常见用途的。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孩子,要先让他知道物体的常用用途,才能够知道物体的额外用途。

比如说,你的常识告诉你杯子可以拿来喝水,用发散性思维来想,你还会想到杯子可以拿来盖住路过的蚂蚁。但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你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孩子用杯子来喝水这个用途,不能只告诉他说这个杯子能盖住蚂蚁,这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锻炼发散性思维没有年龄界限,但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孩子要具备对物件用法的基本常识,然后才开始用这个物件训练他的思维能力。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做到对事不对人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早期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稳定和可塑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虽然会受到遗传影响,但是后天教育、环境塑造和孩子的自我修炼也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0-6岁这一段重要的发育时期,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培养孩子的优点,陪伴孩子克服弱点。

不要再轻易给孩子贴上“淘气”、“女汉纸”这样僵化的标签了,试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什么是发展的眼光呢?就是你下次在描述孩子的时候,不要再用“他很···”这种句式,改用“在···情况下他倾向···”这个句式,就是对事不对人的道理。在这个问题里,你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不说“孩子很淘气”,可以改说“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哭闹” ,这样描述问题之后,妈妈也能理智下来,下一步可以分析问题的源头了。

拥抱安抚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五岁多,处于自尊心萌芽的时期。当他衣服穿不好,积木没搭好,会开始着急自己的能力,自尊心受到打击。大人觉得玩游戏、搭个积木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在宝宝的眼里却看得很重要,因为孩子每一天都是探索新世界,玩游戏就是他们在新世界进行大冒险。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没有经验去应对这些挫折,就会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严重。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需要调节一下自己的状态,深呼吸几次,告诉自己孩子哭闹很正常。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安抚有助于缓解宝宝体内的压力,然后再套用我们的情绪分析三步走缓解孩子情绪

两岁以下的孩子,需要更多帮助来调节情绪

调节情绪的三个步骤(描述情绪,思考情绪,反思情绪)对两岁以下的孩子同样适用,但需要你更多的帮助。和帮孩子走路一样,刚开始你要多给点力,越大越放开手。

第一步,描述情绪是表示理解,帮孩子表达出情绪。你需要像侦探一样,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诱因,比如吃饭一定要用某个碗,穿鞋一定要从左脚开始,够不到玩具受挫了,还是硬要去玩插座。

第二步,思考情绪,想想这些情绪怎么来,怎样调节这些情绪。小孩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帮他说出来,同时按照情况给他一些解决方法。比如,“你想要拿这个小熊吗?太高了,爸爸来帮你一下。”帮他拿下来,或者是抱着他,让他自己够。你的每一次引导都在帮孩子丰富调节情绪的工具箱。同时,你可以做一些反思,减少小孩的“不顺心”。孩子会爬了,事先把家里收拾好,做好安全措施,是不是就不用从早到晚禁止孩子做这做那造成冲突呢?

第三步,回顾并反思发脾气的过程,指出发怒不会解决问题,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体会他人感受。小孩的认知能力有限,你只需简单帮他回顾一下即可。比如,你可以跟他说,“小熊坐得太高拿不到,爸爸抱你起来就拿到了!”“插座太危险不能玩,我们可以玩积木,很好玩。”

心得

小儿难养也!要带好教好小孩儿,最重要的便是耐心。而耐心的底层逻辑就是充裕的时间 —— 当大人忙着做自己的事情,或想着其他事情的时候,耐心往往是非常薄弱的。这就是为什么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

听了Dr.魏这周的分享,反观自己的奶爸生涯,自觉耐心这一点还是欠缺的很。好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学到了一些科学的系统方法来帮助与孩子对话,需要付出的就是时间和实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第一期读者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