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疑点二—蜀国为什么要北伐

导语—世界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上期留了个包袱,说蜀国为什么要北伐。很多人好奇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蜀国最应安守鼎足之势,却为什么一直大规模进攻实力远超它的魏国呢?

起初诸葛亮给刘备做了一个叫“隆中对”的基本国策,占据当时最弱的荆州和益州,与孙吴联合共同抵抗住实力最强的曹操的进攻,静待中原自乱,然后一路出长安一路出许昌夺取中原,然后回师东下拿下孙吴。刘备也确实如此布局,以至于把最有能力的合伙人关羽和一半创业武将全放荆州,自己带一半武将坐镇益州,待天下有变,就出师北伐。

然而,等着等着,要命的问题就出现了。蜀国地处西南一隅,人口稀疏,土地物资都不如中原丰富,这时候大家全都反应过来了,只要保持和平,时间的天平是向魏国倾斜的。魏国基本国策,是贾逵提出的,叫拢西羌据守长安,大将镇守合淝,待旬年之后蜀国疲敝,可一战而克,然后顺流东下统一全国,所以魏国才是最愿意等待时局发展的。诸葛亮写出师表说服刘禅北伐,开篇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第二封出师表更是直指核心问题,先帝在中原征战数十年才积累起的武将已经三去其一,而士兵已垂垂花甲,生产的粮食也不够,兵源也稀少。所以乘着我们这些老兵老将还在,就替你刘家拼了,往此再过十年,老兵就都故去了,光复汉室就再无可能。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每次战争都打的小心翼翼,从不冒险,魏延提出的从子午谷小道奇袭长安的计划就被诸葛亮否决,不是诸葛亮觉得魏延脑后有反骨,根本原因是,魏延作为大将只看到每一场战斗的胜负,而诸葛亮作为丞相他深知以蜀国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冒任何险,士兵损失一个就少一个。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诸葛亮事必躬亲,不是因为诸葛亮是处女座,而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可以浪费的资本。一代英才诸葛亮因时势而起,最终也因时势而未能完成光复汉室的愿望,只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隆中对”从静态角度去看是十分完美的,我们也习惯于假想世界是静止的,所以常常会说一些诸如此类的话,等我……我就会……,再过十年我就会……,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要再等等。然而世界是运动的,正如“隆中对”到了新环境中不再适用,也许我们此时遇到的问题在将来会消失,但是新的矛盾会接踵而来。这一点我佩服投资届,在经济困难时绝不退缩等着资产慢慢缩水,而是勇敢的尝试新的行业,大量的投资涌向互联网、O2O,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投资的项目,也许你会疑问这也能投吗、那也能投吗。而中国买家参与收购what's up时最高估价30亿美元,facebook直接以198亿美元买下what's up,被业界呼为逃命之举。可是不管我们是不解也好,嘲笑也好,没有身处其中是不知道其中酸楚的。时代在变,机会在变,奉上道教的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诸君努力向前。

By@速知

每天一张图片,分享一个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疑点二—蜀国为什么要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