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裸奔

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裸奔_第1张图片

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开始,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像一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资本像茹毛饮血的野兽一样,手握资本,对于一些共享项目进行了围攻。而获得了资金的共享项目,像打了鸡血一样,不计成本的攻城略地。

共享经济在解决了很多人们生活中的痛点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和现在的都市生活和谐共处。

从共享单车开始,新的事物总是面临一段时间的监管真空期,毕竟监管对于新生事物,也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期。所以,共享单车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利用了这种监管的真空期,进行了大肆的扩张,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几百万俩单车被摆上了城市的街头。从一开始的新鲜,到给生活提供了方便,最终到车多为患,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也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多,和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产生了矛盾。单车占用公共空间,单车挡道,单车破坏随意丢弃造成新的城市垃圾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这些问题出现之后,因为没有相应的,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据,很多城管和小区的物业保安出手了,不论是处于什么目的,反正是很多的共享单车被集中关了禁闭,最终这些单车的去向不得而知。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单车的大量的被损坏或者据为己有行为的出现,也让很多的单车成为“残废”或者失踪不见。但从法律层面来说,对于这种大批量,放置在公共空间的,单价并不是很高的,并非公共的财务,如果监管,或者要使用什么资源来监管,成了一个难题。

好在,共享单车是幸运的,在新鲜事物的发展初期,发展的速度足够快,在面临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的时候,已经做到很大的规模了,这样的规模已经能够帮助政府解决很多短途出行的实际问题,也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消费依赖。这样倒逼着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适应共享单车的发展,很多的地铁站,社区,还专门设立了共享单车停放点,来对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进行规范管理。

而后来的共享充电宝倒是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的充电宝都是放在商业空间,而非公共空间,而且投放的量级比较小,有的共享充电宝的个体设计的也比较小,基本上在推进的过程中是比较顺利的。但项目本身的非强需求,消费者痛点不足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

接下来的共享雨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刚刚投放市场没有多久,就出现了问题,据说某共享雨伞投放在杭州的5万把雨伞,三天后,一把也不见了,除了消费者没有还回来的之外,有很大一部分被城管没收了。从城管的角度来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随意的摆放物品,那不是把空间当自己的家了吗?所以,城管的行为没毛病。如果你今天随意在街头摆个雨伞,明天会不会有人随便在街头摆个小摊,美其名曰“共享美食”呢?共享单车是因为快速发展,并的确是解决了很多出行的痛点,倒闭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来扶持其进行发展。但共享雨伞无论是从投放的量级,发展的速度和解决的问题几个层面来看,都还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同时,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雨伞的单价更低,使用更分散,管理的难度更大,因此,共享雨伞借助政府来进行合法进入市场的难度会比较大。

最终共享雨伞可能会走共享充电宝的路子,绝大多数和商家合作,放置在商业空间规避城市监管的影响。但这势必对于投放的数量,位置的分布,消费者取放的便利性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决定项目的成败,因此,在创投圈里对于共享雨伞项目也是分歧比较大,并没有出现当年共享单车大家一致看好的局面。

而共享电单车所面临的监管环境更复杂,除了会受到城管的监管之外,还会受到交通警察的严格管理,可能拉走你的共享电单车的不是城管,也许是交通警察。

其实,后期的共享项目,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只要有占用到公共空间,都会面临比较严厉的管理,如果忽略这个问题,随意投放,无异于在裸奔,势必冒着城市监管的巨大风险,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对于创业者来说,都将会是巨大的经营风险。所以说共享经济的创业项目,一定要充分的考虑监管层面的风险,毕竟是新的事物,很多之前都没有可以参照的公共事务管理方法去横向比较,因此,要把这方面的风险充分考虑进去,不要让城市监管成了压垮项目的那一根稻草。

我们需要共享经济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规范的公共空间,不然我们会让一个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新事物,给我们的生活添堵。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是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