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浙派高中语文名师群中的佼佼者

      我在发到“中国语文教学流派”二千人Q群里有一段话:见过有如此强大阵容的培训吗?完全可以与优秀的国培项目媲美。不看头衔,仅看他们的水平,个个可以在全国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撑住台面。除了三大名师一位校长直接参与评课外,届时另有十大名师虽然不直接出现在培训课堂,但他们的经典论述将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全体参训教师面前。让我们拭目以待他们奉献的精彩的教学大戏。     

      我确实是怀着十二分的骄傲写下这段文字的。尽管关于“浙派名师”一直有争议,但我始终认为至少“浙派高中语文名师”应该是一个名至实归的概念。浙江自建国以来,高中语文名师层出不穷,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浙派高中语文名师群”。2017年7月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浙派高中语文十二名师经典案例赏析》一书,让国人管窥了浙派高中语文名师风采之一景。

      自浙师大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中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中心从来没有给过一个名份。今天,为了推进浙江省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浙江省数以万计语文教师获得跨跃式发展,为了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快速成长,我邀约了二十三位浙派高中语文名师在3.31-4.2会聚浙师大,一则为他们准备一张研究员证书,一则在语文教育领域再掀一场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风暴。我相信围绕“把脉中国特别是浙江语文教学,寻找语文高效教学的突破口,努力培育新生代优秀教师”这一主题的十场微讲座及十堂微型示范课,一定能给全体参训教师、本硕生带来全新的教学感受。

      在邀请的这些名师中结识最早的应该是原宁波市教研室副主任褚树荣。我和他相识在省青语会,后来又在一个绝密的场所共同工作了一个多月。在浙江省正高评审试点中,承蒙省厅领导信任,我担任了评委,他是参评者,我为他的一举成功而高兴。过了四年,我们又在省首批正高评审中碰在了一起,此时他与我一起担任评委并分在同一个学科组。因此,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最早应该是在台州临海执教,后来调到宁波中学,再后来调到宁波教研室并担任了领导职务。从这一点看他比我会折腾,自然成就也比我大。遗憾的是我们在学术活动上的交集并不是太多,印象中他参加过二次我组织的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但后一次抱病前来,在临上场前晕到在宾馆,因为这个原因他拒绝领取课酬。我只参加过一次他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但给了我较高的待遇。可以说他是一个学问高而行事低调之人。

      第二个结识的自然是我曾经的同事陈益林了,他比我晚三年进入东阳中学。当时他和我都比较喜欢搞文学创作,但我在1994年担任校教科所副所长(后改任教研处主任)后,将注意力转到了学术研究中,做课题写论文而与缪斯渐行渐远,他却始终眷念着文学女神。也因此虽才华横溢,却比我晚了八年才评上特级。但我离开东中后,他的学术研究逐步达到高潮,发论文、出图书不亦乐乎。评上特级后,他又成功参加了浙江省首届正高评审。在教育界功成名就之后,我发现他又对古体诗词创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群里,他转发了百余篇古体诗词,而且在浙师尖峰论坛上讲解古诗词创作指导课,获得全场好评。我最佩服的是他敢于与小青年同台竞技。记得第八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上,他放弃专家待遇,而参加了以教坛新秀为主力的中国好课堂大赛,最终不负众望夺得一等奖。

      结识较早并且在特级教师中交集最多的是金晓涛和郑可菜了。他们名义上都可称我的学生,因为我进浙师大后即担任教育硕士班的班主任,她们两个都在我班里。当时任这个班的班长是温州的另一位名师林国爽。这三位不但是班里的主力,而且也是我后来搞教学活动搞教师培训的得力助手,可以说这三个人是有求必应,只要我有招,几乎没拒绝过,更重要的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金晓涛主攻古诗文教学,她的文言释义法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郑可菜于作文教学颇多突破。不过二人来我这里讲课还常要完成我给的“命题作文”,可以说能力全面。遗憾的是林国爽在评上特级后渐渐离我的视线远了,特别是调到余杭后,我们就慢慢失去联络了。金晓涛成为省首批正高、郑可菜成为温州市正高依然活跃在我校搭建的平台。庄平悌应该是比他们晚一届的教育硕士,这个人特别内敛,因此他出了专著我也不太清楚,直到正高评审我才发现他的能量。庄老师以非特身份冲省首批正高成功,殊为不易。期间他们的校长成为我主持的省双名工程高中校长班学员,二年中反复向我推荐,使我对其为人为学为教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经常邀请他来金华讲学开课。但泰顺离金华偏远,交通上不太便利。

      郭吉成、徐桦君、包建新和我都是浙江省写作学会的副会长,较多在写作学会年会上碰面。其中郭吉成一直担任浙江省阅卷小组的组长,出版过多本这方面的书,名气很响,因此我一直以为他是学校的副校长,但结果闹了乌龙。然而他虽非校领导,个人感觉他在学校里的声望和权威似乎超过了诸位校领导。徐桦君很早就担任了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十分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弃责不越权,他们学校的稳定与成就与他的工作作风应该是分不开的。他专注小课题研究,也出过这方面的专著,称得上是中学小课题研究的专家。我也见证了徐、郭两人同时成为省首批正高。包建新差点做了我的同事,但他运气似乎差了点,浙师大想要他这个人,但临海坚决不同意。又加上另有一位名师已经调入师大,因此,他在师大坚持了一个学期后,只能回到原校。不过,此事过后临海对他也很重视,任命他为教学副校长,这一干差不多也有十年了吧。这也足以见出包建新的教学与研究的功底。后来,他一连出了三本专著,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少有人能出其右。

      项香女老师应该也是我校教育硕士毕业,但她更为低调,因此她虽然早已担任台州一中副校长,但我一直浑然不觉。直到她成功参加了省首届正高评审,我才重新认识这位才女。特别是在第九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上她因赴外省当评审专家未能到位,但给论坛送来了数百本由她主编的两本书,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说其在教学文化研究上位居中小学前列当不为过。如今她走上台州市教研室主任岗位,成为这批名师中“官阶”最高的名师,但我坚信语文教学仍是其最爱。与项老师有点类似又截然不同的是李克刚老师,我对他的了解也一直不多,最早是他把我拉进由他主持的千人QQ大群“浙江省高中语文团队”,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位能干的青年才俊。别人称他为名师,他自谦为草根名师,因为他从无担任学校的一官半职,亦无特级正高之光环。但在第八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上,我终于对他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他的一个即兴发言,声振群雄。到了第九届,我以专家身份邀请他前来讲学,结果他不但作了精彩的发言,而且给与会者提供了三类几百本教辅,同样深受欢迎。如今他也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学校最小也是最具学术权威的“官员”——教研组长,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现在不是草根,是正宗的名师了。目前李老师的教辅已做成了全国一流水平。

      袁湛江当校长十分了得,我曾经带着国培学员经常拜访他的学校。但后来规定培训不能出金华游学,就见得少了。直到省首届正高评审,才再次交会,他的成功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他出道很早,当校长数十年却不忘初心,于语文教学成果很多,最大者当数口语交际教学,目前在国内算得上号的。但由于我没有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培训且其作为校长也比较忙,所以似乎没邀其来金华讲座。与此相反,我对莫银火的了解远不能与袁校长相比,他是从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调入杭州的,他应该也从未当过学校的领导,一直默默耕耘。因此直到有名师向我推荐他时,我还有点犹豫。但他在我的培训项目里首度开口,便令我喜出望外,我似乎发现了一块含玉量相当高的璞玉。然后有老师告诉我,他的知名度颇高,早已名闻遐迩,实际上是我做了坐井之蛙。他温文尔雅,表达能力极强,每次培训项目结束的学员评价中,在讲座这一块他经常名列前茅。

      估计在这些名师中最低调的应该算毕本功与黄华伟了。黄华伟曾经拜我为师,但却几乎从不来“骚扰”我,而我记人的能力近乎白痴,以至于我担任省特级教师评委时居然一直没有认出前来参评的他。我熟知他,还因为金晓涛的引荐,以至于曾误把他看作金晓涛的弟子,没想到他是当地重量级选手,更没想到他曾是我弟子。毕本功老师到是经常会在群里问候我,并虚心求教,但他从没告诉我他也是特级教师。记忆中我与他还没有交集,直到去台州给公安系统教官讲课与项香女见面,她热情推荐毕本功老师的时候,我才知道他的教学素养与学术水平不是一般的高,于是首次邀请他赴浙江师范大学论道。

      而在新锐名师中,周康平、陈智峰也是我温州的弟子,相对来说周老师与黄华伟老师很象,因为我现在也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确实曾经是我的弟子,原因是他也几乎不“骚扰”我,只是在群里有点怯怯地问我是否能给他的名师工作室讲个课。但我十分希望他是我的弟子,因为他现在在温州的知名度相当的大,目前承担着温州教研员的工作。说他是未来温州语文教学之星应该没有什么夸张。相对来说陈智峰较为活泼,特别敢于“骚扰”,只要有问题,不论何事何地,必问无疑。因此,我对他的了解也更多,也敢请他来金华与省内外一流名师同台竞技。他现在的成果越来越多,我希望他能与周康平携手并进,成为未来温州教育天空最耀眼的双子星。

      彭玉华、杨大忠、徐雪斌、贾桂强都是我后期发现的优秀青年才俊。彭玉华与李莉同校,但我却是通过李莉的介绍才认识他。生活中他比较内向,但一上起课来生龙活虎,妙句叠出。因为结识晚他来金华开课讲座不多,但每一次都深受学生与学院欢迎,从无失手。杨大忠是因陆炳荣校长而结识。桐高是一所办学时间不长却成果卓著且潜力无限的学校,因此我经常带学员去考察,第七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就放在他们学校进行。陆校长好才,不但引进了浙江省中小学第一个博士,而且十分器重他,经常带他来我这里讲学,因此才有了我与他的交集。他讲课的风格与我年轻时有点相似,激情澎湃,抑扬顿挫,语速略快,课堂信息量很大。他是博士,因此科研成为他的最强项,一年可以发十余篇论文,而且出版了两本专著。徐雪斌则显得比较沉稳,“双名工程”初中语文的一个活动放在衢州下面的开化县进行,他专程赶来相会,并与他的同事一起通过聚餐深入探讨语文教学的本质与走向。他后来担任周迅就读过的名校的办公室主任,也是预料中的事。他讲学开课也是十分沉稳而厚实而又不失大气。在这些名师中,贾桂强老师与我接触最少,但我经常读他发表的论文,是个很有想法也有创意的老师。他送了几十本新版的专著《新解:卓越人生八项修炼》作论坛奖品,评价也是相当的高。他讲课慢条斯理,但干货很多。其讲课风格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但只要认真听讲的人一定会大有收获。这也是他在课堂教学中获奖多但冲顶少的原因吧。

      孙旭红是个很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她曾经在慈溪语文界十分出名,较早评为宁波语文名师,曾多次参与《语文》国规教材的编写。后来因为组织需要,担任行政领导工作,现在在慈溪教师进修学校更是校长与书记一肩挑。我去讲学的时候,告诉她,中国多了位好校长,却少了位卓越的语文老师。我建议她向魏书生学习,既能成为好校长,又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孙校长是个从善如流的人,她不以我的话为忤,反而激动地表示将重返语文教学岗位,争取在专业领域再次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所有人中交集最多的当数李莉和韦玲珍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可以说是我教师教育中的两位得力“助手”,只要我有请,必有应。我们究竟什么时候相识都记不起来了。两位老师有诸多共性:大方豪爽,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综合素质高,犹长于课堂教学。在我眼里两个人就是“救火英雄”,一旦有哪位专家名师冲突来不了,随时可请她们来救场,而且效果一流。但若细分,李老师更长于双基与作文教学,她带领团队所开设的双基示范课,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而其作文指导更是成果斐然,能指导学生出版长篇小说的中学老师恐怕不多;韦老师则更善于阅读教学与案例分析,她开设的阅读示范课除了拿下多个奖项外,更在参训学员的调研中名列前茅。不过韦老师自从金外调到杭州学军中学后,与我的交集开始减少。

      浙派高中语文群星璀璨,这二十三位名师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人低调内敛,为教大气奢华,为研深入㳀出。他们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谱写着浙派高中语文重情求实多艺善变的教学华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是浙派高中语文名师群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