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芬兰的高等教育

之前很早就和megumi约好了一起去喝咖啡。正好昨天她也刚从塔林回来(听说塔林的圣诞集市很漂亮),就在市中心找了家咖啡店坐了一会。(我觉得我应该能在回家前打卡完市中心所有的咖啡厅吧)
megumi昨天还有化妆,眼睛大大的很好看。

乱七八糟的聊了很多日常的话题,最近都在忙什么。还有期末的考试和报告。我们都一起抱怨learning diary很麻烦,写不完(感觉自己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真的都很白瞎)。
好消息是她找到工作了,要去乐天,貌似是一个综合职,应该也是要不停轮岗的那种。不枉费之前专程坐飞机到波士顿去找工作,也算是之前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不过又说道她要在入职之前考完托业(到600分就好,对她来说应该不难),接着又聊到英语阅读很难。本身自己的阅读相对其他几个方面弱一些,最后都需要用谷歌翻译把英语翻成日语来帮助理解。其实我自己也碰到了很多瓶颈,每次作业都变得很struggle(花费很多时间)。芬兰的大学(文科类)的专业经常要求要读很多相关的论文之类的,然后要求写learning diary或者assignment,需要引用文献或者列出参考资料(也有不要求的老师),但是我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除了毕业论文),和在日本的大学院时(大概也和自己的专业有关),基本没几个老师要求过这些。虽然自己在学校的学术写作中心(academic writing center,一个免费辅导学生写作的地方)也接受过培训,但很少有用到。所以很多次作业都会想要拖延(逃避问题吧),到最后的指定期限之前才累死累活的赶工。
我们又一起吐槽了北欧的工作效率,老师绝对不会在办公时间外回邮件,周末和节假日就更加不用想了。虽然想想这也是一种福利制度吧,但真的有的时候怀念国内的工作效率(其实这里有些老师也并不是态度特别好)。
另外我们觉得学校里还有一种课叫做online teaching(网授课程)也很迷,连芬兰学生也在抱怨这件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这里有些课程完全是在线上的,不需要去学校,也没有老师或者在线课堂,只有网上的授课系统会给出课文或者参考资料(并不是视频),然后需要自己完成课题(一般都是和资料相关的问题),然后在线提交。虽然听上去很自由,但是我们都选了这种课之后,觉得很困惑,没有同学和老师能够讲解或者讨论(虽然可以发邮件询问,但基本自己看资料看不懂,单纯的邮件解释估计也很难以理解),然后因为只有网课也不会有人催,虽然有ddl,但是真的想拖延的人依旧会拖延。可能真的只有自觉性超级强和自学能力极其卓越的人才能够理解吧。本身英语的课程数量相对较少,除了传统的讲座(lecture)之外,有不少都是网授课程(online teaching)和自学(independent study)和只有考试的book exam。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很自由,也可以说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可能是为了节约师资),但这样子学校本身的意义会越来弱,而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而且除了教学之外,学校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作为一个社交场合,这样下次学生的社交能力也不能得到锻炼吧。

之前看到了很多芬兰教育系统里好的一面,但有些方面我也不太能理解,真的忍不住吐槽了好多。
之前有部纪录片叫《他乡的童年》,比较了几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包括了芬兰和中国(应该还有日本和印度,以色列),感觉网上也有很多人在夸奖北欧的教育体系。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确实也觉得芬兰教育有很多很出色的理念,特别是初等教育。比如鼓励合作,不鼓励竞争(老师不会公布学生成绩,学生也相互之间不比较,老师一般也就说一个平均分,连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都不会公开说),保护隐私,鼓励创造力,学生的在校时间短(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了)等等。但真的到了高等教育,似乎又在国际上并不是那么有竞争力?(国际排名并不是很靠前,而且印象中除了IT其他的文化创意类并不是很出色)之前认识的Pat也说通常意义上夸奖芬兰教育系统好,指的都是初等教育,但高等教育自身可能也有不少问题。
至少在坦大,虽然学生有很多自主的选择权,但院系之间相互独立,有很多课程时间会重合。而且老师基本上上完课就走,很多内容是需要自己消化。直接最后交个报告或者考个试(感觉相对来说做presentation的机会不多,而且课堂讨论相对较少,总体学期短,课时少),虽然也是一种独立性的培养吧,但总觉得很多东西没有掌握?(也可能是我自己自身能力不足)
不过最近刚被选出来的芬兰总理也是坦大毕业的,说明也是对于坦大的教育质量的一种肯定吧。

其实仔细想想,也有很多事情可能也是文化差异吧。
比如之前听说瑞典有些平均主义,大家都希望和所有人一样,反而不想成为成绩好的那一个。这样一看的话,芬兰也差不多。至少听Ade说,大家都希望自己拿个平均分就好,不希望成绩太好。
反观中国人似乎总是纠结于“第一”,学校也会强调考试的最高分之类的。想来也是学生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吧。
似乎整个东亚文化圈都在强调一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家长被这种贩卖焦虑的营销给传染了,都在拼命送孩子去辅导班或者逼迫小孩学习。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话。那是否这些从小就被灌输要和同龄人“竞争”的小孩子,一定能成为他们父母所寄予厚望的精英呢。

最近的目标是20w字。希望自己能在30岁之前,出第一本书(痴心妄想?)。加油,持续写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10 芬兰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