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职场三大坑,你掉过了吗?

文/小玉

-1-

刚刚毕业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审计。那时候新人一个,新人职场规矩什么的,啥都不知,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进入了被称为“大学后花园”的四大。

那时我天真地以为,交出一份完美的工作,才会让senior对我有好的印象。于是我各种扣细节,把学生时代“不第一个交卷”发挥到了极致,不到自认为的完美不交出成果。

有时候senior问起来进度,我也都是“还没有好,还差一点儿”,然后继续自个儿在那儿纠结,下班也在加班,累死了自己,最后压着deadline交出的工作,senior总不满意我。

久了,senior们私下对我的评价就不是太好,认为我工作能力有点儿问题,我就经常被发配到客户态度不咋地但相应的section对整体审计产生不了太多影响的地方。

可想而知,我的沟通成本就变得非常高,周围人也更少同我交流,我的思维被这样局限于死胡同里还不自知,继续在自己死磕—senior越来越不满—评价更差的循环里面越走越深。

正好遇上公司业务受阻的大裁员,我就被裁掉了,那曾经是我很久不愿意碰的伤口。

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自己窝在角落里舔伤口,反思回顾这个摔过的坑时,我有点领悟到,在督促之前先赶紧交出一版工作内容,哪怕不完美,出点错误,也比自己死磕好。

所以毕业两年后,我来到了第二份工作——信托公司的会计时,运气很好,恰逢信托业快速爆发,大家都在忙工作,我便学会了快速搭出个大致的框架,就提早给小领导过目,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我慢慢发现,这样的模式让我很快滚起了信赖的雪球,沟通的成本也降低了,同上一份工作不一样的是,我开始持续接到新的小任务。

-2-

花很长时间拿出自认为100分的成果为什么不如用很短的时间拼出个70分的作品?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之前的坑只是给了我这样的经验,但真正的缘由却一直没想明白,直到在信托业与旁部门开始合作。

那时候公司新成立了一个运营部门,专门负责信托项目成立以后的运营事务,进出款要先由运营部门发起后流转到我所在的财务部审核支付金额。

当我站在类似于当初的senior那样是流转工作的中间一环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个经验背后的道理。

因为你认为的100分是不是实际上的100分,是要对方来评价的。提早拼出一个70分的框架,能够先给对方呈现自己的思路,优先确定是否出了方向性的错误。如果思路正确,细节就更容易完善。

而在流转合作环节,下一环的等待者也会期待上一环的工作者提早给出反馈,交出70分的框架就是一种反馈,能够让下一环的等待者对进度有把控力,也能安排自己交出工作成果的时间表。

反观上一份工作,senior也是处在我和老板之间的中间流转环,所以我自以为是的死磕,只是给她们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她们要在我的工作基础上汇总、整理并提交最终文档给老板审阅,我一直不交成果,会影响她们出成果的进度。

-3-

第二份工作的小任务其实都挺枯燥的,我除了对接好自己负责的部门以外,就是日复一日地收集公司每天成立的项目信息,汇总出一张日报表出来。

重复的任务做久了不免心生厌倦,但因之前摔坑太深,我对失去工作以及自己的能力无处锻炼有心理阴影,所以我决定不对工作的枯燥抱怨,去发现点这些枯燥数据背后有什么更好的价值。

于是我做了一些额外的阅读,知道了自己所处的行业,是被称为“影子银行”的地方,我便对自己每天整理的数据有了点兴趣,想着它们是不是蕴含着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于是我额外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开始大致知道合作银行的钱都是什么流向,哪些类型的项目开始有抬头趋势。

这让我提早抓住了证券大牛市的开头,因为我发现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不断有旧的证券类项目清算分配,也开始有新的项目成立,总体规模在慢慢增长。给我报送信息的同事抱怨说,最近工作忙了,许多项目盈利很好,一个个都达到预期开始清算。

我意识到了牛市的脚步,赶紧揣着自己的积蓄进入了股市。虽然后来大起大落,但这也是工作给我带来的额外价值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感悟:职场三大坑,你掉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