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活着,我们更在生活

我们不仅活着,我们更在生活_第1张图片
不要向往风景,我们自己就是风景,让生活过成想要的温度。摄于六月垦丁。


六月的台湾,小雨淅沥,绵延了十天的行程。

只预订了来回机票和第一晚住宿,拿着并不完整的行程安排,我们仨儿开启了各自家人都认为并不十分靠谱的自由行走。

我们去文创园区寻找创意作品,到街头找百年老店满足口腹之欲,与民宿管家晚间喝茶畅谈民俗文化,骑着电动车飞驰在太平洋沿线海岸,于海岸边搜寻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摆拍成照片在台大附近的咖啡馆漫度午后时光……

这种散漫闲适的自由,正是心之所在,也是跟团旅行体验不到的精彩。慢慢走,慢慢看,放缓节奏,放慢心情,这才是旅行的节奏。



我们不仅活着,我们更在生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台湾旅行可以睡懒觉,而且必须睡懒觉,这里的店铺,午后方才陆续开铺。

有一天,八点多钟,我们三个找到一家早餐店,老板娘说,你们等等,我们一会儿才开张。

我们住宿的白狗公寓,主人与管家两人全都午后才悠然而至,当天离开的客人自己随手搁下钥匙,然后扬长而去。这种闲适而自由的作派,我们向往之余无限感叹。


图片发自App


台湾的民宿虽然是自家所开,却颇有特色。比如花莲的白狗公寓,一位主人,一位管家,一人一条狗鞍前马后,分别一白一黑,一静一动,一大一小。午后在大小狗的陪伴下,悠闲地来到公寓里面。打开留声机,烘焙手制咖啡,泡上普洱茶,接待午后到来的客人,然后与投缘的客人闲谈到晚间离开。里面的陈设都出自主人之手,有手编刷漆的纸巾盒,有精心绘制的白狗画像,有改造的旧桌椅与摆设,有自己爱读的整副书架的书籍。主人做过教师,到大陆做过记者,行走过很多地方,最后回归到闲适的花莲。

与之类似,台北的豪美公寓的主人,里面的陈设同样出自自己的设想。用轻便的木材自己打造简易而实用的桌椅,用塑料瓶制作多功能花盆养育花卉,一位客人留下一个大红色中国风的纸袋,被简易改造之后变成了灯罩,浑然一体。


图片发自App


在这里,很多人都喜欢手作,自己制作各种作品与创意。

在书店(比如诚品敦化南路店),书籍与符合书籍氛围内容的杂货一同出售,美食书籍的旁边有厨房碗碟,手工书籍的旁边有手作。汗颜的是我们仨儿,书籍一本没买,各自入手一个手作,比如卡夫卡的麻布手袋,会笨拙走路的机械机器人以及相片框。在书籍架大厅的一侧,分隔成各个空间,每个空间都是一个手工作坊,有茶,有木质工艺,有牛皮小包,每个作坊一半空间是一个大的手工台,各种道具齐全,年轻的人们在这里一起制作学习交流,然后出售共同的作品。有客人时,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帮你介绍服务。比如有人印刷自己设计的手账本,再手工缝制布套、夹层,设计合理,听完制作者的介绍,更是心动难忍。

这样的所在在台湾很多,比如各大文创园区,晚间的时候,中间的草地有演出,或歌或舞,一边就是一个个的小摊位,晚间时分,将自己设计加工好的作品拿来出售。比如有人出售有各种纹路的木材,上面安放上自己制作的手工陶,小陶器内搁上各种干花,小巧别致。再如自己绘制图片,印刷成独一无二的明信片。制作者会与你讲述图片的灵感是由于哪首歌哪件事,充分了解制作者的创意成因。我想,在与来往的人们讲述自己的作品,收获认可甚至售出的时候,制作者心里的充实与成就感,这种体验会刻印在灵魂深处。这种日子,方是岁月静好。


我们不仅活着,我们更在生活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了解了这些,方才真正了解到台湾建筑师姚仁喜的夫人任祥《传家》一书的生活背景。三年前,买了《传家》套书,对任祥的日常颇感兴趣——

比如她会摺纸送给她举办的蟹宴中的每位客人;香樟树下,她亲手制成一盏又一盏已然失传的元宵灯,她擀山西人的面,包江浙人的小笼包,考证台式凤梨酥,每个到家里做客的客人总会收到她专为客人制作的私人刻印,刻印上面有手工精细缠的纽结。还有手工蜡烛,上面用手工浮贴着唐诗,朋友来家中坐时,用烛光照亮屋内一角,大家都围坐在烛光下……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会带着孩子养鸡,比较土鸡蛋与肉鸡蛋的区别,教孩子背诵《唐诗三百首》,忙著让世人知道茶道、花道源自中国,屈原、孔子不是韩国人。于是编出一套介绍中国生活文化的书,有生活的态度,也有文化的传承,也就是《传家》。行走台湾之后,方才感受到,在这里,很多人都这样精致而创意地生活着。



我们不仅要活着,更要生活着,不要希冀未来,比如想到遥远的退休之后,就在我们当下,每天的清晨傍晚,周末的午后,可以是独自一人,可以是二三知己,可以是亲子陪伴,将日子过成自由、充实、美好的岁月。

我们不是活着,我们更在生活。

不要遥想风景,你就是一道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不仅活着,我们更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