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0180312-【生活所感】“你人真好”的背后

O

        昨天下午4点多,羊同学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消息说他要去干嘛干嘛,然后他问我是否一起去。其实当时我手上正在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我不想让对方扫兴就答应前往。可是那个地方我并不熟悉,地铁到不了,公交车不好等,好不容易等到了公交却下错了站,等最后和他汇合已经6点半了,匆匆忙忙地结束了事情我就往家里赶,等回到家已经快8点了。最后我既没有认真陪羊同学做好事情,也没有按时回家吃晚饭,自己的事情更是没有完成。一直到睡觉前我都被这次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的沮丧心情所影响,我觉得有时候像我这种不懂得拒绝,刻意迎合别人的习惯是一种“病”,得治。

R

        其实我知道一开始羊同学只是出于礼貌发出的邀请,理智告诉我我并不应该去,因为自己手上还有未完成的工作。但是我却害怕不去会让他伤心,最后把拒绝憋进了肚子里,结果却导致各种连锁反应一团糟。

I

        我从知乎上阅读了类似心理状态的文章得知,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有四种应对策略:

        1.讨好型: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以他人喜好为标准,通过迎合他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超理性型:不近人情,绝对理性的分析一切问题,实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得受伤而将自己的感情、情绪封闭起来;

        3.指责型: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对方,保护自己不受伤;

        4.表里合一型:心理与行为统一的状态。

        毫无疑问,我的交往策略属于讨好型,除了在生活中我经常会迎合他人的喜好,而且我发现在工作中我不懂拒绝的本质原因也是为了满足需求人的需求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以及增加工作量,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启发。

        1.不要让讨好成为习惯

        “讨好型”的人虽然从对方的角度看是讨人喜欢的、乐于助人的,但从本质上来看这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因为在顾全各种人和事的时候,往往极大地忽视或隐忍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哪怕最后获得了对方的赞许和认可,但这也是建立在一种扭曲或病态的心理状态下的自我满足。而且一旦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用力过猛、变本加厉的讨好更是不可取的。而这种讨好的相处方式,也不能使其成为一种社交习惯,良好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两者都感到舒服、自然的状态下的一种良性关系。

        2.关注自己的不适感

        如果不是昨天对方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办好,引起了我自己强烈的沮丧感,我想我从来不会去思考我是一个“讨好型”的心理状态。“讨好型”的人经常由于一味地追求完美、在意别人的眼光、刻意做某事等等,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自然就会任由这种模式肆意发展。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因此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改进。从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开始,当我们内心对一件事感到不适或者不愿去做,请勇敢地拒绝,学会善待自己。

        3.做最真实的自己

        健康的社交关系应该是彼此坦诚相待,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而不是为了迎合对方而去刻意改变、压抑自己。当然,这也有别于发现自己做的不正确或不足之处进行改正的情况。所以找个独处的时间,分析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不必要妥协的或者是可以拒绝的,了解自己的真实所想,通过日积月累的改变一点点地重塑自我的价值观。人无完人,一味地追求完美、迎合他人只会让自己很累。人生苦短,为何不潇洒做自己呢?

D

        我想我应该停下脚步想一想,列出一张自己不应该妥协的清单,时刻提醒自己不必太追求完美,也不需刻意做个“老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071-20180312-【生活所感】“你人真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