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师这次失败的公众表达,可以说是既得罪了广大女性群体,也没有讨好到男性群体,所以全网上下一片黑,没有人替他说话。
01 事件回顾
—
从周日晚上看到俞敏洪老师的发言、到当晚就在微博及第三方媒体上公开道歉,几乎是不到半小时,可以说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公关速度了。
估计俞老师没有想到啊,道歉文不但没有起到解释和扭转局势的效果,反而又继续为话题贡献了新的发酵点,一时之间,各种大小官媒自媒都纷纷讨伐俞老师的价值观,还扒出俞老师的成长环境来拆解这种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发酵两天,未见消停,俞老师慌了,大众不买账,于是又双叒叕的到妇联登门道歉,终于取得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官方版回应。
02 如果你期望享受公众的关注,那你就要对公众表达足够敬畏
—
也是没想到,这件事持续了这么多天,不知道这波操作,又喂养了多少篇10万+热文,其实我想说:
俞敏洪事件带来的各种女性价值观思考和表达声音已经足够充分了,如果是俞老师是表达错误,那他也是深刻道过歉了,而且他其实也没有对谁造成重大伤害。
但如果是俞老师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使然,毕竟几十年的价值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真正扭转的,这时候可能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事件本身的持续发酵。
与其说大众对俞老师的道歉言辞是不是买单,不如说是俞老师本人及其团队的公关方案能不能让大众满意。
而作为吃瓜群众也好,积极参与自我观点表达也好,这波事件很快就会被新的热点掩盖过去,而我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思考是:公众表达与沟通是有其特殊性的,如果你能享受公众关注的红利,你就要承担被公众嫌弃的风险,你必须对公众表达这件事,足够敬畏。
毕竟,不论你是想避开、或者是登上热搜,都少不了得学点套路,俗称PR。
03 什么是公众表达
—
我们每天都在表达,多数情况下是同事朋友间的非正式沟通、讨论和聊天,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我们都无比放松,甚至不需要刻意思考和组织语言,就算说错话或者引起对方误会,我们可以立刻解释,这通常称为私下沟通、个体沟通。
而一旦遇到大会发言、公众分享、媒体采访,虽然讲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情,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就紧张起来,各种怕。
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希望别人看到我们的好,信任我们。但是我们怕自己讲不好,怕别人看出我们的慌张,怕别人议论我们,最怕得到负面的评价,怕破坏信任,更怕被误解。
其实不做公众演讲,就是我们的日常沟通、合作,别人一样会对我们产生评价,无论有没有表现好。但是这种个体评价不会被凝结成一种“势”,不会影响外界对我们的整体评价。
可如果是集体性的负面评价或者非议,不必他们说出来,光是看到现场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眼神,我们就开始慌了,这就是“集体势能”的力量。
公众表达的对象是群体。什么是群体?《乌合之众》用一本书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甚至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群体心理学。
当人们有了相同的心理诉求,就有可能形成群体。
当你需要做公众表达时,无论是面对现场观众,还是面对媒体,本质上就是为了集中调度群体势能。
所以你要做的应该是尽可能通过自己的表达,把自己和群体诉求放在一边,而不是对立。
俞老师这次的公众表达,本来在说教育的方向和评判标准的关系时,群体关系可能还是教育领域成功企业家和教育行业的诸多从业者。
本来举个例子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结果举例女生评价男生的标准时,群体关系立刻会自动幻化成俞敏洪、女性群体、男性群体。
可以说俞老师这次的举例说明,非但没有让公众记住他本来的教育观点,反而既得罪了广大女性群体,也没有讨好到男性群体,生生把自己给孤立了。
我还在俞老师的微博下看到一则这样的评论,讲述自己在公众分享时的一次遭遇,你们感受一下:
对此,我也只能替广大大学生对这位老师默哀:真的是活该呀~
04 好的公众表达需要刻意学习
—
就在早两个月前,联想杨元庆在接受一家外媒采访时说:“联想不是一家中国公司”。一时之间热议不断,外媒采访杨元庆的记者梅里曼说:没想到杨元庆会这么说。
事后,联想公司赶快出来声明被误解了,杨原本的意思是:“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不是一家中国公司”。
无独有偶。2017年10月18日,趣店登陆纽交所,当日股价暴涨超过40%,本来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接下来,因为创始人罗敏的一些不当言论,趣店开始遭遇群攻,比如罗敏曾在采访时这样表述:
卢泓言:你们有没有蓄意教唆人,在还不起钱的时候去向亲人朋友借,去其它平台借钱,来还你们的钱。
罗敏:没有。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就这样。
此后,关于趣店于校园贷、高利贷灯割舍不断的关系,关于中国市场对于金融的强力整顿,关于媒体对取点以及其创始人的争议一直喋喋不休,股价也跌跌不休。市场纷纷喊出“罗敏闭嘴”,之后罗敏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接受媒体采访。
直到两个月后,罗敏经过深刻反思,终于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自己的回应:
在2017年10月18日趣店IPO后,成人礼来的太快,作为一家上市公司CEO,我其实还没有做好面对公众的心理准备。IPO之前的我一直刻意低调,不接受媒体采访,在上市前后我都没有打算去和公众直接沟通,想着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现在想来这种心态是不对的。这个道理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和很多业界前辈深聊才醒悟。公关不仅仅是我们公关团队的事,也是我的事。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的CEO,已经站在了聚光灯下,内心却又排斥和公众直接沟通,这是我在认知上的一个错误。
05 说得特别好、特别不好,你都有可能上热搜
—
不要认为只有名人明演讲才需要公众表达,创业者、职场中的各级各层、学生、练习生,每个人都随时可能面临公众表达。
我参与投资的创业者曾说:跟投资人私下讲BP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非常怕公众路演。
即时你没有公众演讲的机会,也不需要融资路演,那你还有开会发言的时候、做新员工培训的时候、给客户提案的时候,其实这都是公众表达,只不过没有媒体在现场报道你。
但是在这个人人都是媒介、处处都是媒介的全媒体时代,还有什么出格的言论会被漠视掉呢,所有新媒体从业者每天都在挖空心思的找素材呢,你的任何言论都可能成为热搜。
你可能说那我就少发言,言多必失。但我曾经有咨询学员跟我讲说被辞退时,领导曾经说了一个理由是开会时很少听他有主动的发言,要么心不在焉,要么就是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感觉很没有参与感。
还有你的公众号、你的朋友圈,你参加的一些群,你在朋友圈和群里里发的每一条言论和动态,都是公众表达,你的形象和价值观输出,都是在进行群体沟通。我曾经在一些高端群里看到一些KOL因为一些不适合的言论,导致引起群攻,被迫退出群聊。其实没大事,就是表达不当。
那么究竟该如何表达,才是恰当的公众表达呢?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创造101的王菊在比赛期间时说的话,可谓是公众表达的典范了,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她是这样说的:
可能你也发现了吧,在做公众表述时要尽可能的去做积极正面的肯定的表述,而不是否定的表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好的老师和领导,在全体会议上基本都是鼓励表扬为主,而批评或给予警示时通常进行个别谈话。
其实很多话都可以两面说的,如果俞老师把微博道歉用的那段文案放在第一次演讲时说,我相信就没有后来的诸多舆论危机了。
巴菲特说: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二十年,但要毁掉它,只需要五分钟。明白了这一点,你为人处事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期望享受公众关注的红利,得到良好的声誉,那你必须对公众表达足够敬畏。
林翰姐,个人品牌研究顾问
知识星球“做个有品牌的人”主理人
有名传播创始人、Me.Co.,Ltd个人品牌训练营发起人
曾联合创立蛋解创业、任GirlUp、精一天使公社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