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运营之光》:一个好运营的定义

读《运营之光》:一个好运营的定义_第1张图片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陆陆续续,终于把“黄教父”(不负责任的爱称)的《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完了。诚如书名,里面既有运营实操方法、案例,又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有老黄个人对运营这个职业、对互联网的独特观点。

说实话,方法论部分的内容与其他运营大牛写的书大同小异,构建知识体系也好,针对单个运营手段的细讲也好,读的多了,即使刚入行轻松就能侃侃而谈。只是说常读能帮助自己加深印象,不在口若悬河的时候跑偏而已。

然而这本书依然是运营er不容错过的。

之一,为着老黄一直以来的坚持,坚持笔耕不辍为运营正名、为运营呼吁,他写“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他写“运营的苦与乐”,给光环一度比不上产品技术市场的运营从业者灌注了信心和奔头,并一直靠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作背书让这个观点变得可信。

运营在互联网行业的权重被提升了,这件事不是老黄臆造的,诚然也是行业的现状和趋势;但是站出来浓墨重彩说这件事的不多,老黄是第一队列。

之二,与此同时,老黄用他的冷静和睿智告诉我们,“顶尖运营和普通初级运营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未来十年,互联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运营”、“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把时代行业对运营更高的要求诉诸纸面,引起思考。他写:

“相比起来,运营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职业——入行可以很容易(大不了搬搬砖),但要往上走,成长路径是极度复杂的、极度个性化的,且还很可能深不见底。”

si不si戳中了内心?感觉盼来了知遇之人。10年运营经验,2次创业经验,让他能写出这句,他有绝对资格这么写,然后看的小辈频频点头。无怪乎他在5月4日晚的一场1-1.5小时的线上语音直播分享,报名人数4万人,收入超过了13万元,创造了互联网圈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在线付费课程记录。

眼下社交媒体环境越来越多输出运营方法论泛泛而谈者(显见于从业一两年的同行),但是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经验的肺腑之谈太少,而我们需要的是后者,因为理论大同小异,现实错综复杂、千差万别,只有经历过这些淬炼的人,他们的沉淀总结才更加可信服罢。

“只有懂行业,懂业务,你才能够结合你的产品特色和优势,为你的产品制定出更有效的策略,或者更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老黄用这段话给一个好运营下了定义。在我看来,这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一个运营如何有光?基础的运营手段(内容、活动、渠道、KOL维系)个个都能信手拈来?其实不太现实,可能每个都会一点,每个都不专精。那么,有自己的核心技能,比如擅长写转化率50%的文案?嗯,比前者好一点,但是,可能只是一个好的内容运营。

近日知乎上有个博人眼球的话题“如何看待五年后产品经理职位将消亡”,而刘飞的回答和老黄有的一拼,他说:

“专业的、行业的、专精的产品经理不够多、远远不够,而且就市场发展来看,会越来越不够;而想入行的、具备了一些技能的普世的、入门的、基础的产品经理太多了,创业公司都养不完。

另外一种产品经理,在许多公司的title可能都会变掉了。比如需求分析师、用户体验师、设计师。位阶高一些的,则要深入参加业务,比如成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业务经理等等。”

说说我自己。从15年夏天毕业到现在17年5月,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两年时间,但也是我做运营的第三年,目前在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做用户运营。团队从上到下KPI导向,我负责其中某几个数据指标,工作中规中矩,80%以上的时间在做“单点执行”。我焦虑,这样没有激情的工作应该不是一个运营的“初心”,但这就是职业生存现状(我做的不爽,也许有人做的爽),我焦虑的本质原因不在于目前的工作不好,在于我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没有在某一块领地积蓄能量、稳扎稳打,而是在不同行业跳来跳去,天真地以为“换行不换岗”就行了。其实,行业壁垒固然没有岗位壁垒深厚,但二者叠加才成就一个人更大价值。

所以,在从业第三年的重要节点上,感谢阅读老黄的书。纵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但是对运营有了更深层的思考,纵然还不确信自己的路是哪一条,但是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样貌,接下来的3-5年,我要开始去验证它了。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有你见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运营之光》:一个好运营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