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08 关于信息的认知

导语

今天被上海某知名医院刷屏了,不少人围绕着身体健康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里又爱传各种不靠谱信息。尤其父母和亲友都在各种轰炸。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些信息呢?接下来在本文中谈谈自己的认知。

17.05.08 关于信息的认知_第1张图片

是现在互联网时代,充斥着大量消息,其中一部分属于非常不靠谱的传言,还有一部分则是假新闻。比方说,最近那个一滴血识别癌症的消息。就是被媒体过度解读了,导致实际效果成了一篇假新闻。

而这些信息为什么会出现呢?

1、社交媒体导致传统新闻媒体被边缘化

现代很多人宁可去相信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也不愿去看主流媒体的信息。虽说如此,但知名的新闻媒体因为行业的操守、规范、流程和质量上都有要求,仍然会给大众带来高品质的信息。

2、专业和准入门槛的降低。

现在也有各种质量的信息存在,因为现在的消息传播方式太多了,信息可以很容易的被传播开。同样,信息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没有什么规范的准入门槛。

3、社交媒体时代只有自我要求,缺乏质量控制:

信息质量的控制依次需要考虑准确、深入、全面、平衡,并且要将事实与态度分开。而这些东西在社交媒体上变得下降了很多。现在所谓假新闻泛滥不光是因为互联网发展导致信息质量失控,还因为大量专业媒体也降低了质量。尤其是有些媒体干脆直接从社交媒体中吸收信息,而社交媒体又反过来验证这些信息,导致信息增信,实际上是有问题。

4、各种驱动力导致了信息的非理性传播。

现在有大量无恶意但水平不高的信息制作者,可能是各行各业的各种人士在制造信息,而传播者。这个群体几乎是包含了所有人,以前是专业媒体,而现在人人都可以做传播者。有的传播者本身的动机就是故意制造假内容,除了人为制造流量,不少还是专业水军受雇于商家定向引导舆论,甚至还有一些其它因素驱动。

很多人觉得信息质量可以依靠别人来解决问题,但其实上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主流媒体的质量已经在下降了,社交媒体平台本身也不靠谱。那些靠朋友圈朋友推荐那就更加说不清楚了,说不定就被人带到沟里去了。

而信息的质量终归还是要靠自己把握的。

对于对信息习惯性的相信和不信的人来说,其实谈具体方法已经没有意义,

而大多数人对于信息的态度,很可能是属于第三种,还没有决定是去相信还是不相信信息。

对于信息,最理性的状况当然是在看到实际数据做决策之前,独立思考,保持自己的判断。

而这种方法又非常烧脑,实际上没多少人有精力去对所有信息都采用这种策略。

有些人干脆不动脑子,就直接去相信这些信息了,如果这样,似乎危害性又比较大。

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化这个过程呢?

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


其他所有来源的信息默认为假,除非被证据证明为真;官方发布和权威媒体的信息默认为真,除非有实际证据证伪。


说的具体一点,认知可以有以下几点。

1、信息是哪发布的?

如果是官方和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基本上问题不大;而如果是各种转载信息的话,说不定就有坑。

2、信息的作者是谁

信息的作者基本上要为自己的信誉负责。而如果不是主流媒体上发布的作者信息,很可能不一定靠谱。很可能不是作者本人写的,吸引眼球而已。

3、发布的时间和信息里的时间是什么?

现在很多微信上的文章实际都在炒冷饭,如果发表时间和具体事情的时间都没有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有问题了。

4、是个人猜想还是信息报道?

现在文章很少区分是信息还是评论内容了。因此不少人把个人的评论猜想当成是实际信息,这就很容易掉到坑里去了。

5、有问题,记得找官方

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会捏造信息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造假造的有模有样,对于那些特别重要的决策类信息,还是在官方网站上确认一下才靠谱。

6、信息的来源是不是靠谱?

信息源的质量靠谱与否直接影响到了信息的质量。很多时候都是消息人士说的,实际上要考虑一下这些消息人士为什么愿意说内情,有无证据,因为很多信息并无法核查其真实性。

7、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不是靠谱的

很多内容是为了迎合口味被故意创造出来的,因此多个角度来看待信息,或许会更加精确。


结语

何以息谤?   曰:无辩

大家在朋友圈对于那些不靠谱的内容还是要谨慎对待,因为转发的那些信息很可能是在用你的信用为其背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17.05.08 关于信息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