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寻找万能钥匙

创新只存在于逻辑观察和梳理,然后一步一步找到对的方向。创新没有万能钥匙,最笨拙的路,就是正确的路。

这也就是《圣经》说的,要守住愚拙,而不要那种“聪明”。这也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路要慢慢走,每一步都彻底理解其意义和价值,才能更好的到达。创造力不存在万能钥匙。

因此,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对产品逻辑和用户需求的细致梳理,对产品软件、硬件的极致匹配,而这些,也只有通过思考和研究,运用夹逼定理等方式,不断逼近和寻找。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往往不是真正的问题,而且也不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例如,“有没有更好的面包机?”这本身就要引导我们去追问到底什么才是用户需要的面包机。如果据此提高空间,或者功率,可能都未必达到这一要求。

因此,要解决“有没有更好的面包机”的问题,先要知道现在的面包机差在哪里,哪些地方最糟糕【用户的愿景是什么】;然后要知道用户心底的最本质需求【用户的初心是什么】;然后再把这些需求拆分出来更多的“元问题”,也就是不可再拆分的问题。

把这些元问题再进一步进行深入思考,明确其在用户需求那里的重要程度,以及各个元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每一个细节对于整个产品的影响,以及任何变化可能带来的全新体验。

然后怎么做?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看到蝴蝶效应的后果,你会怎么做?

比如,把一粒苹果籽扔在路边,或者扔在山间,或者扔在田里,你都能看到此后的后果。那么你可以根据这些后果,来决定你现在要做的事。你可以不断的推演,直到找到你对未来的最理想的“愿景”,然后你再种下种下种子。

由于每个人都在做着瞬息万变的选择,具体的细节也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也包括自己)的细微举动都可能会影响到这一“愿景”的实现。这时,你就需要根据每一个当下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根据具体情形随时调整方向,同时,也寻找是否有更好的“愿景”,这时,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

如果说沃兹的技能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开会”,完成整个产品的设计的话;乔布斯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大脑中构建存在于未来的产品模型,并且根据现在的条件进行调整。

“未来”和“现在”都是同时存在于创业者的脑子里,不断的在里面“开会”、碰撞、不断的推演。这种时间维度的存在,在创业者那里是同时出现的。甚至于每挪动一步,都可以看到未来呈现的结果。

像军事打仗一样,最具有洞察力的将军,会结合各自力量、以及每个人的特点等,完成沙盘推演,不仅可以发现未来的趋势,而且可以把对未来的洞察作为战争的前提引入到现在。

指尖儿撰稿人认为,每一次推演,都是在发现“未来”;当我们采用了这些“未来”给我们的建议时,我们就更逼近于我们想要的“未来”。

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通过反复的尝试,通过不断的反复校正,把每一个细节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你也就慢慢逼近于现实。

这也就呼应了我很早以前提出的一个常识:那些大家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才是人生的大事,而那些所谓的“大事”其实只是小事。

因为在我看来,“小事”才是不可拆分的,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而那些“大事”不过是小事组合起来的东西。小事如果我们都能做得对,大事也可能错,但也没有关系。小事做不对,即便大事做到了,下次也还是会错。因为中间没有规律可循,或者那些规律也蕴含着很多错误。

创新也同样如此。

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没有可以重复使用的创新秘籍,有的只是不断回到起点,不断重复创新测试。

我们再来看一下,乔布斯下属、iPod之父Tony Fadell的看法:

1、视野要宽广。

当开始着手于开发一款新产品,总是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视野更加宽广意味着要知道如何结合或移除一些问题,以精简产品。

Fadell用他所开发的第一款Nest恒温器作为例子。Fadell就把节约能源作为了更大的目标,并回到了最初的恒温器只有改变温度这一种功能上。Nest可以根据用户的日程进行学习,并对自身进行编程。有了Nest,人们才能无序任何编程就能真正节约能源。

(站在未来,然后弄清楚核心逻辑,这也有助于我们判断那个才是我们的主线,以此来确定做事的优先级。进而建立秩序。)

2、注重细节。

视野放大了,但是细节仍然重要,即使是第一次并不会留意到的小地方。

3、 像小孩一样思考。

Fadell会因他的孩子所提出来的问题而受到启发。他们有没完没了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幼稚,甚至天马行空,但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问题,能给大人很好的启发。

(小孩子的问题,都是元问题。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幼稚。)


©本文作者赵博思,版权归指尖儿(zhijianer.me)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以及原文链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寻找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