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要出家------亲密关系教练故事

(本文3041字,阅读时间为6分钟)



亦娴和小雨的相识是在两年前的一次同行聚会上。小雨面容清瘦,身形苗条到惹人怜爱。小雨总是喜欢笑,她笑的时候,一双不大的眼睛弯成了两个小月牙儿,小巧的嘴角高高翘起。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学生,不想却是一个八岁女孩的妈了。

小雨平日把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小小的女儿刚刚上小学,就已经是古筝高手,还练习书法、学习舞蹈。小雨说自己家开了一家道家养生会馆。当亦娴打开她的QQ时,头像是一个像极了她的舞动着的可爱的小女孩。而她的空间访问是需要申请权限的。亦娴笑了笑,关闭了她的窗口。亦娴一向不愿意打扰别人的清净,实际上,亦娴也缺乏对小雨的世界的足够的好奇心。

一次,几位同行朋友喝茶,大家海阔天空地聊,从素餐馆、书吧这类小众业态的发展,说到了诵读心经的开悟、体会佛法的能量加持,最后大家又谈到很多功成名就的精英人士的皈依问题。

这时,一向安静倾听的小雨突然打断了大家, “我正在为一个事情而纠结痛苦,我的先生还不到四十,怎么就一点也没有进取心。更加让我不知所措的是,我的先生说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云游四方了,让我和女儿不必找他。如果我和他说养家糊口、男人的责任等等、他就和我说什么大道、因缘什么什么的,我简直就听不懂了。如果我多说几句,他还会说也许我们的缘分将尽、万事随缘等等。”小雨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家,有些困惑。

一时间,大家都安静了下来。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茬了……

经过短暂的思考,一位年长一点皈依居士朋友接过来话茬。他说:这个事,要进行分析,至少有两种情况。其一,你的先生是真的要潜心修道修佛,他决定舍去凡尘的一切去修习,简单的说是为了开悟。其二,是你的先生打着修佛修道的旗号,逃避现实中的责任。我静修时认识很多皈依的人,他们都会妥帖地安排好父母、妻子、孩子,把工作相关的事情都处理好,安排好,然后才皈依。严格的说,撇家舍业、抛妻弃女未必就一定会得到开悟,而在世修行也未必就不能修道修佛。佛家其实也讲究尽人子、人夫、人父的责任,主张奋发有为。”

小雨更加迷惑了,她有些虚弱地说:“我先生应该是前者吧”

亦娴静静地观察小雨和居士朋友的互动。感觉到自己从这个座位上抽离悬浮,此刻,亦娴感觉自己正端坐在一个可以俯瞰这间茶室的高处,包含自己在内的几个朋友则正在下面交谈着。

不知过了多久,亦娴决定给小雨一些反馈。她转过脸,专注地看着小雨,轻声地问道:“小雨,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小雨点点头。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说婚姻是个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缘,让你被你的先生吸引并嫁给了你的先生?”亦娴问。

小雨的眼睛有点湿润了,“我那时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十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一年后,我母亲又去世了,我当时其实就是一个孤儿了,我非常孤苦无依。而那时我遇到了我的先生,他很善良,安静内向,常常来陪伴我,一开始,我们并不是要想结婚,甚至都不是谈恋爱,但是,日久生情,后来我们结婚生子了。我先生从那时就爱读哲学,喜欢佛教道教之类的东西。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我先生也没有父母。”小雨说完,满座的人都呆住了,信息量太大,且出乎意料。

亦娴说:“那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你们会结成姻缘了。万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好了,现在你是说,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在没有先生参与和支持的情况下单独地面对生活、单独抚养教育女儿,对吗?”

小雨说:“是的,我没有准备,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亦娴说:“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也许,对先生而言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吗?如果你表示反对,你觉得你可以改变你丈夫的决定吗?

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说出这样的话,我并不觉得奇怪,他一直都是这样的,结婚前,结婚后,他都是这样的,他并没有改变。他也没有父母亲了,也许他真的看破红尘,参透了很多?”

亦娴说:“你说的没错,一个人不能够改变另一个人。我们只能做一些事情改变自己,并通过改变自己来推动他人去自我改变,但是他人改变的钥匙不在我们手中,而在他自己的手中。爱一个人,只是给了我们去为他做一些事情的权利,我们并没有权利去控制和改变他。对吗?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是否应该全然地接纳他,允许他做他自己呢?”

小雨的眼睛变得又红又湿。

亦娴又问:“我的第三个问题你的恐惧来自哪里?在一个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对对方有这样和那样的要求,这折射出我们自己的什么问题?”

小雨的眼睛一亮,说:“我晓得的,对他人要求多,是因为我们常常没有全然接纳对方,也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强大,我们想借由对方来获得安全感。”

“OK,事情可能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你先生回心转意了,好好守着你和女儿过日子。另外一种可能,他决意已定,你将不得不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你觉得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亦娴又问。

“就是多挣钱呗!”小雨说

“还有吗”亦娴又问

“我还要更加坚强,要身体好,足以应付很多的事情,要有规划,要和女儿相依为命,要教育好女儿……”

“非常好,每个人对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不可以假手于他人。每个人都具备了幸福成功的资源。你这么优秀,我相信你一定会规划好你的生活的。那么,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先生呢?”亦娴又问

“我会接纳丈夫的,我不会再逼他做这做那,让他做他自己。我相信,如果我这样,我的女儿就不会在妈妈和爸爸中间左右为难了。我女儿那么小,就常常问我,妈妈,一个人老说放空放空,是否他根本就没有放空,如果放空了,他还会这么说吗?既然已经空了,还要放什么呢??老公一个人这样就可以了,我可不想两个人都变成这样。”小雨说。

“你也可以和丈夫一起修佛修道啊,和丈夫成为同修,也许你的先生会觉得其实在家里也能够完成他的心愿。”居士朋友说。

“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如何和丈夫更好的相处,你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的。”亦娴说。

关于婚姻和生子,亦娴常常和很多女性朋友交流,我们生孩子,是为什么?是为了见证和陪伴另一个生命的成长,对吗?我们生孩子和丈夫有关也无关。有关,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和你结婚,愿意和你一起孕育孩子,并陪伴他长大。说无关,是因为,我不认为,我生孩子是为你和你的家族牺牲。我结婚生育,是我借由结婚生育完成我作为一个女性的人生体验,让我的人生更加完整和丰富。我没有吃亏的感觉,也没有要赚回来的意图。这是我的事情,也是我的选择。如果你能够承担起你的责任,我很开心并愿意和你分担。如果你不愿意承担你的部分,我仍然可以全然承担我的部分,并尽我的最大努力让我的孩子幸福。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孩子是两个人的,理应两个人共同承担抚养义务。”一向温婉的辛梅终于发话了。

是的,道理是在这样的,但是讲道理有用吗?面对一个坚持缺位人生责任的人,你总是强调你应该如何如何?你不应该如何如何?对事情又有什么帮助呢?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总是这样纠结又没有结果,对自己又什么好处了?这样的心态,对错与否,我们不评判。但是,我们很清楚的是这样去思考问题,会让我们特别有力量,会让我们面对惨淡的人生而不绝望,这样想又有什么错呢?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对吗?”亦娴对着所有人问。

大家都沉默了,这个沉默中,有人感觉到了力量,有人感觉到了觉察,有人感觉到了刺痛。有时候,人们需要被人当头棒喝;有时候,人们需要被人小心扶持;有时候,人们仅仅需要被听见和看见……真正的人生导师和情感教练,不评判、不建议,不给答案。他们真诚而充满好奇地聆听、观察、提问、他们充满信任、尊重、期待地给予困境中的人们以陪伴、抱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先生要出家------亲密关系教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