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大龄程序员们都在做什么?

本文转载自 码农故事汇,作者 车素清

对于互联网人,尤其是程序员来说,35岁是个尴尬而危险的年纪,业内时常传出清退大龄程序员的消息。那么,那些35岁以上的程序员都去哪里了呢?

01

老宋,45岁,国企养老

老宋是76年生人,算起来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人们口中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老宋虽然有点油腻,但是并不猥琐,也不苍老,他那头并不茂密但足以“照顾大局”的乌黑头发很难令人将他与“大龄程序员”联系在一块。

作为一个程序员,老宋是无比幸运的。

首先,他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时,正赶上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他见证了中国IT事业的辉煌时期,虽然这飞速发展和辉煌令他在年轻的时候付出了很多时间和体力上的代价,但是显然他也享受了因此而带来的红利——钱。

其次,老宋毕业后因为所学专业留在了北京,那个时代的步伐是缓慢的,日子是木心笔下“从前慢”的日子。老宋谈了个女朋友,然后结了婚,他们并没有为婚房大费周折,买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两人的收入,轻轻松松地交了首付,甚至在几年后提前还清了贷款。面对之后疯狂大涨的房价,老宋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同事吐槽当时应该把那笔钱用来买二房,而不是去还款。

35+大龄程序员们都在做什么?_第1张图片

最后,当互联网人的就业环境迎来“996”和“中年危机”的时候,老宋选择了适时地抽身而退,他为自己找好了出路——进入了一家大央企的信息部门。因为他的年龄和资历,那家企业给了不错的职级和薪水福利。那里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写不完的代码。虽然上升空间有限,一路能看到头,但老宋并不介怀,他常对新来的小年轻说:“像我这个年纪了,还折腾啥,图个稳定,干到退休得了。”

02

张骏,33岁,转行做产品经理

中国IT界的警戒年纪是35岁,从这个标准来看,张骏还没达到报警的年龄,他尚能搬两年的砖。然而,他在去年放弃了搬砖。

事情的起因在于在别的公司因为疫情业务受损的情况下,而张骏所在的公司因为业务的特殊性反而大大受益,招聘新人的速度赶不上业务增长的速度,张骏和同事们的活一下子多了起来。

张骏在这家公司干了好几年了,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氛围好,加班比较少,薪资与付出成正比。可是现在面对突然增多的工作量,张骏不得不加班处理,而养成了不加班习惯的他对于突然到来的加班是比较排斥的,他还要下班回家发展他的业余爱好呢。

公司老总敏锐地察觉到了张骏的变化,在公司规模急剧扩大、中层管理青黄不接,产品经理缺乏的情况下,老总找到了张骏,希望他能够站到产品经理的岗位上,用他潜在的、尚待挖掘的潜力替公司效力。

张骏最后答应了老总的请求绝不是和老总的考虑一样——招人进来熟悉业务需要时间,团队磨合需要时间,从内部发展人员是不二之选。而是因为老总的一句承诺:做产品经理不需要加班,干完活就能走。

就这样,张骏从一名技术人员转型做了管理人员。然而他仍然没能逃脱加班的宿命,因为他不错的表现,年底拿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03

乔哥,35岁,小公司做CTO

在大公司的程序员都有花名,彼此之间见面打招呼就喊对方的花名,“你好,风清扬!”、“你好,黄蓉!”小型互联网公司就没有这样的文化,如果是平级,往往直呼其名(三个字的名字去掉姓更显亲切),对于上级,则是姓+哥/姐,“王哥早上好!”、“柳姐下午好!”

乔哥就是这样的一个“哥”。

乔哥今年35岁,上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张江一家颇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搬砖,是一个说不上小、但也不算大的领导,有一个自己的团队,他是leader,大家亲切地唤他“乔哥”。大家接受着乔哥安排给他们的工作任务,按时向乔哥汇报完成情况,有了解决不了的bug也要叫一声“乔哥”,乔哥给思路或者亲自上手,三下五下,问题就解决了。

去年年初,乔哥因为疫情被困在了老家,他的一个老乡兼校友三番两次地登门拜访,不为叙旧,只为请乔哥加入自己的创业公司,大有“三顾茅庐”之像。

35+大龄程序员们都在做什么?_第2张图片

他的老乡,一个集冒险精神和演讲口才于一体的男人,与乔哥相识在大学的老乡会上,并在毕业后保持着联系。老乡前几年辞职出来创业,他曾不止一次地找到过乔哥,希望他能加入他创业的行列,都被乔哥婉拒了。那时忙着加班、拿着高薪的乔哥实在不愿意冒险辞掉工作从零做起。

而这次,老乡成功说服了乔哥。他先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乔哥的劣势:乔哥已经是三十几岁的年纪,这在互联网行业,并不是个安全的年纪,即使不用担心被裁,也该为自己的出路着想。他再故作谦虚地指出现在自己好歹做出点成绩,总算有脸请乔哥去坐镇。

乔哥总算答应了老乡的请求,但他坚持说自己之所以答应绝不是因为这两个理由,而是那天在老家那间门朝着南边开着的老屋里,老乡灌了他太多的酒,不胜酒力的他被投射进来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脑一热,就答应了老乡的请求。为此,第二天酒醒之后,乔哥差点和老婆吵了起来,他花了好长的时间才说服老婆接受了他的决定。

乔哥做了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老乡说将来公司做大了就是CTO,底下得管着好几百号人,乔哥说他在画饼。

乔哥更忙了,忙着设计架构、技术选型、招聘员工、指导新人,甚至还要和老总兼老乡去见客户,他真是忙得团团转,比“996”还要忙,但乔哥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盼头。

04

L君,36岁,架构师

三十岁之前的L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最后会进入互联网大厂任职,并在北京买房定居。

L君前些年的职业生涯一直是在几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中型互联网公司度过,同事之间关系简单,工作任务也并不繁重,他很少加班。每天几乎都是到点下班,步行一段路,就回到了在公司附近租住的公寓,再系上围裙做饭等女朋友即后来的老婆下班回来一起共进晚餐。他和老婆的一致打算都是在北京干几年就离开北京,回到老家附近的一座二线城市买房定居,为此,他们一直没有在北京买房的打算。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5年前,孩子的出生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当女儿那粉嘟嘟的小脸映入他眼帘的时候,L君突然意识到了孩子将来的教育问题,那一刻,他决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显然没法跟北京比。

L君用给孩子的教育问题说服了老婆,他们开始操心起房子的问题——学区(天价)房。

期间,L君跳槽进入了TMD中的一家,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不仅获得了不错的薪水,甚至被许以期权。随之而来的是,他比以前更忙了,加班成了常态。为了孩子上学的房子,L君接受了加班。

L君现在的职位是高级架构师,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L君自己也保持学习的习惯,他的打算是一直做到退休。

其实,对于程序员来说,年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准备。如果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沉淀,或者提前做好了规划,那么“中年危机”并没有那么可怕。相反,则会陷入焦虑的境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35+大龄程序员们都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