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把兴趣爱好当做事业经营

永远不要把兴趣爱好当做事业经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羡慕那些从把自己的兴趣当做职业的人,更崇拜那些追求自己爱好并成功的人。如果再用挑逗性的语言完美包装一番,就可以向那些还没有经历生活打击的年轻人们兜售了。

励志故事总是动人的,却也总会让人误入歧途,最后一败涂地。

文艺作品和商业广告极力鼓励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地追梦,毕竟“人不轻狂枉少年”。于是在社会媒体的忽悠之下,一批一批年轻人反叛起来,二话不说就要挣脱一切束缚,自由地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年轻的人们唱着《追梦赤子心》,奋不顾身地要闯出自己的天地。脑海中浮现的是各种被安利过的华丽的文案、心酸但动人的成功故事,或者别的什么,可以让肾上腺素过度分泌的东西。

有目标很好,年轻人就应该认准目标,不达目标不罢休。但是你的目标绝不应该是你的兴趣,或者说主要目标不能是你的兴趣。

这句话并不极端,反而是保守的。

从出生开始,你就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但这个时候,你是没有“兴趣”的,因为“兴趣”跟“感兴趣的事物”是两码事。

当一个孩子痴迷于动物园里的老虎大象的时候,小孩对动物感兴趣,但动物却并非他的“兴趣”或者“爱好”,因为“兴趣爱好”是需要知识和时间成本的叠加得到的,并不是天然存在。

如果20年后,这个痴迷动物园的孩子成为了一名动物学家,人们会说:“他从小喜欢动物,一辈子对动物学感兴趣。”新闻媒体也许会取一个既吸引人,又不失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标题——《一个把兴趣当做事业的人》。

事实果真如此么?并不是……

上面假定的这位动物学家,已然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展为自己的事业了,这一刻,“动物”便不再是他的“兴趣”,而变成了“专业”、“职业”。

于是,对于一种专业,他的付出、他的心态就不可能跟“兴趣”等同。

“把兴趣当做事业”就自然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命题。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把感兴趣的事情,发展为事业”,这个时候,他的“兴趣”里已经把“动物”这一项除名了。

不太好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始终坚信社会的见解,抱着把“兴趣”转变为事业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

当你承认这只是自己的“兴趣”的时候,就不要固执了,“兴趣”永远不能像自己的职业那样当饭吃,它充其量是温饱之后的奢侈品而已。

社会分工只会日益垂直化,我们越来越难以看到“唱歌里跳舞跳的最好、跳舞里做饭做的最好、做饭里书法写得最好、书法里唱歌唱的最好”的人成功。

却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对智能产品的了解不如普通程序员的人,凭借商业领域的专业权威打造出互联网巨头企业。原因很简单,极强的专业性使之然。

当你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已经很厉害的时候,别忘了,你周围的人都不是你兴趣爱好领域的专业人士。

业余里的精英到了专业圈子里变成小学生的例子太多,媒体是永远不会报道的;相反,民间高手超过职业人士,一定会被各大媒体争抢头条,你的热情就这样被不负责任地点燃。

这是一盆冷水,因为真相是:“兴趣”只是“兴趣”。

你的兴趣,就让它一直以“兴趣”的方式存在着,你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丁点时间来照料“兴趣”就很好了。对待”兴趣“和对待”事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投入产出比。

人这辈子不能把“兴趣”经营成事业,就像爱因斯坦不会成为小提琴家、就像Chairman毛不会成为游泳运动员一样,你也不会成为你梦中的某某家。

当你不去纠结如何把兴趣转化为事业,而后专心做手头的工作,你会慢慢变得务实。同时,你也会体会到兴趣爱好给你带来的,超过事业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远不要把兴趣爱好当做事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