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牛人录39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四)|藕益智旭

第十一章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


四、藕益智旭

藕益智旭(公元1599~1655年),俗姓钟,字振之,别号“八不道人”,吴县木渎(今属江苏苏州)人。

智旭也是儒学出身,最开始还曾像唐代大儒韩愈那样极端地想过要斥除佛教。不过,当年的韩昌黎夫子“攘斥佛老”、力争强辩,不但未能灭佛,反而无形中助长了佛教的气焰,而且“斥”到了大明的王老夫子时候,佛学是与孔孟之学并驾齐驱了,所以说“斥”是不行的,只有“融”才是有助于哲学思想发展的最好方法。

不管后来的智旭是不是这样想的,十七岁时,他读过前辈莲池袾宏大师的《竹窗随笔》、《自知录》等作品后,对佛不但不“斥”了,还把自己之前写的谤佛地文字都给烧毁了;二十岁时,听到有人讲《地藏经》,更是对佛产生了崇信之心,从此,便以居士地身份开始学佛了。

二十四岁时,智旭听《楞严经》,对其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觉”感到十分迷惑,随即就有了正式出家地想法。他听闻憨山德清大师的大名,很想去拜会,但德清这时远在岭南广州,碍于路途遥远,就依德清的弟子雪岭出家了。

出家后,智旭来到了杭州云栖寺。在听一位名古德的法师讲唯识论时,智旭觉得其中内容跟《楞严经》的内涵似乎有矛盾之处,就去询问古德,古德却说:“性相二宗,不许和会(智旭《八不道人传》,下同)”,看来在这位古德法师眼里,佛教的各宗派之间还是截然分开的。智旭心里就不认同了,“佛法岂有二岐耶?

带着这份疑惑和对“身从何来”这个问题的不解,智旭又到了径山寺坐禅。

修禅将近一年,智旭一天醒来忽觉神清气爽,“悟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非从父母所生”。人的身体表面看是“实相”,但却是从“无”而来,又要归“尽”而去,唯心来看,都是刹那之影。这段思悟,用佛教的唯心观解决了“相”与“性”的矛盾,智旭从此也达到了“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的境界。同时,将各宗思想相互融会的想法在智旭心里扎下了根。

此后,智旭遍阅佛教经、律、论,在修行上受最艰苦的菩萨戒,弘律的同时,参禅、念佛也一同修持。

综合修行七年之后,三十二岁时,有了各宗基础的智旭给自己做了四个阄,分别写上“宗贤首”、“宗天台”、“宗慈恩”、“自立宗”,准备在几个宗派(甚至是自立宗派)间选择一个来进行下一步的突破性修习。随机一抓之下,是“宗天台”,后来他潜心研习天台宗教义,但也是兼修禅、律、净土各家。

中年以后的智旭,又提出修行要“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以悟道为先锋,念佛为后劲(智旭弟子辑录《灵峰蕅益大师宗论》)”,也就是说,崇向净土了。智旭能够将禅、教、律相统一,又以念佛总摄禅、教、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套思想,他晚年定居湖州灵峰寺,所以后人将他的学说归纳称为“灵峰派”。由于智旭对净土宗的贡献非常巨大,因而被后世推崇为净土宗第九祖。

佛教牛人录39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四)|藕益智旭_第1张图片
湖州安吉灵峰寺

佛教发展到明末清初,不管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在修行方式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智旭跟他的“灵峰派”在当时难能可贵地,并且透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弊病所在。智旭指出:

“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如方木入圆窍也。随机羯磨出,而律学衰,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如执死方医变症也。是故举世若儒、若禅、若律、若教,无不目为异物,疾若寇仇(《八不道人传》)”。

看重对佛经的注疏而忽略佛法本身,僧团里有了议事规则而戒律之学却走向衰落,《指月录》的公案话本盛行而禅学却逐渐崩坏,《天台四教仪》流传而天台之学的根本教义却被人遗忘,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现象确实值得学佛者的重视。究智旭一生,都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和论述修正着这些不良的发展态势。

智旭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函盖佛教各家的论著,并曾整理了一千七百余部佛教经典,将其分为“经”、“律”、“论”、“杂”四部,汇编成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阅藏知津》,这对后世的佛学研究影响极大。另外,智旭还写下了融合佛学、儒学与道家学说的《禅解周易四书》,用佛教的心识禅观来解读《周易》和《四书》,这在“三教融合”方面无疑是集大成的作品。

智旭大师为自己取的别号叫做“八不道人”,怎么个“八不”呢?他在自序《八不道人传》里开篇就说了:

“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

不拘泥于名义上截然有别的儒、禅、律、(天台)教之中,而是从儒到佛,从禅、律到天台再到净土,融各家于一身,智旭的经历和“集大成”的哲思论著,可以说是将“融会”之路进行到底了。


上一篇 第十一章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三)|憨山德清

下一篇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的巨匠(一)|死生之际

目录 佛教牛人录 缘起: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正在更新,感谢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牛人录39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四)|藕益智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