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

严复生于1854年,卒于1921年。正是处于中国近代最为动荡、饱受屈辱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他像其他人一样致力于寻求救亡、图存、强国之道。


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_第1张图片
严复

提倡西学,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介绍到中国,以图“开民智”,就是他的解决之道。

然而,西学的核心与精髓是什么?

严复在《穆勒名学》中有一个评断“本学之所以称逻辑者,以如贝根(培根)言,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明其为体之尊,为用之广”。

“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对于“逻辑学”,这个评价的确很高。

爱因斯坦也有论断“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_第2张图片
爱因斯坦

肇始于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逻辑学”,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化,早已深入西方科学的最底层,作为基石,构建出惊人的现代文明。

学习西方,就应当学到知识系统最底层,最根本的东西。

然而,反观我自己在校16年的学习,却从来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关于“逻辑学”的教育。

再看看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学生们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以及标准答案,只需有能力把书上的东西装进脑子里,然后再拿出来放到试卷上,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学习。

学生识记的多、思考的少,即使个别科目需要学生多想一想,也不过杂乱支离,浮于简单地理解知识。

10多年的教育,又在人生最好的年龄,多数人只是学到一脑子浆糊样的零碎知识,貌视渊博,实则无用。

撇开教育,我们看看主流官方媒体的引导。

我们这个基于象形文字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文明。重传统,所以有《读老子》、《读论语》、《读庄子》、国学教育;重反应机敏,所以有《中国成语大会》;重识记,所以有《中国诗词大会》;重情感,所以有《朗读者》;重道德说教,所以有《感动中国》。

凡此种种,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骨子里,此类电视节目易于让观众产生共鸣、节目也广受好评。弘扬传统文化当然很好,只是,不能止步于此。


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_第3张图片
骨子里的诗情画意东方神韵

如果《读论语》等,不局限于让我们赞叹老祖宗的智慧,而是让我们可以汲取、可以议论、可以批判;如果《中国成语大会》,不局限于让我们看到参赛者的反应机敏,也让我们看到他们自己对于历史典故的个人解读;如果《中国诗词大会》,不只是比赛谁背的古诗词多,而是让我们看到诗词对于他们的陶冶,让我们看到参赛选手自己写的诗词,让我们知道诗意不仅存于书本,诗意也可以由内而生;如果《朗读者》,少一些动之以情,多一些晓之以理,文章不仅可动情,也可促使我们了解伟大的思想;如果《感动中国》,不局限于让我们看到了不起的人和事,让我们心情激荡、泪湿眼眶,也让我们能对于何为善、何为恶深思熟虑,继而发自内心地表现出高尚的品质。

需要传承传统,也需要包容的胸怀,向其他的文明,汲取其核心与精髓;我们是“中国人”,拿掉标签“中国”,我们是“人”,只要是其他文明体系中有益的东西,就有必要去谦虚地了解、学习、弘扬。

一百多年前,当民族陷于屈辱与危难中,有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遗余力地提倡西学、启民心智,这是整个民族用血泪换来的真知灼见,我们应该记得住,也应该做得到。

西方的“逻辑学”,研究我们所具有的推理能力、致力于系统阐释正确推理的法则、帮助人们高效且正确地进行理性思考。这些恰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缺乏的。


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_第4张图片
“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

当理性确立后,我们才是顶天立地的人。不跪倒在祖宗教言面前、不盲从于权威、不臣服于传统、不恐惧于命运、不听从于本能、不希求于神赐恩典、不迷惑于眼花缭乱的夸夸其谈。

20170418


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0004:关于《逻辑学》,写在前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