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的不可能?别人早实现了!

有些书尽管看过了电子版,还是值得买来纸质版一翻再翻,就比如这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你认为的不可能?别人早实现了!_第1张图片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引起我的兴趣还是一个乌龙事件:看到网上一个作者推荐这本书,但是他把书名写错了,所以当时在购物网站没找到,最后不甘心放弃,使用了搜索引擎才找到。然后惊喜地发现自己之前看过这本书的电子版,尽管看过,却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这一次,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又读了一次,书中贴满了前两天买的便笺,两个半天的空闲时间,读完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下面我将用十分简洁的话总结一下我的收获,最近坚信很少的语言就能说明白的道理才是真正明白了的。

1.下意识认为的不可能往往是因为你自己的局限。

当别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要求我们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那么读完这本书,我们就应该换一个思维:怎么不可能?别说之前有人实现了这个目标,就算是没人实现过,这一个世纪的不断突破的成绩也会让我们知道,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井底之蛙,不过如此。

而当我们逐渐认清这个事实,并且通过将目标分解、强迫自己等方式实现过后,我们的思考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还是“怎么可能”,却变成了“怎么才可能”。我们不是去反驳而是下意识去思考实现这个目标的步骤。只有量化的目标才能够敦促人前进,那些让自己更有气质、思想更积极等只能用来自我激励。实现目标的话,最好还是用“几天看一本书”,“一周找一个朋友或者陌生人进行一次深谈”这种具体的执行方法。

2.不面临最深刻的绝望就没有最耀眼的重生

也许你也和我一样注意到了,之前男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低谷:濒临失业、与女朋友分手、背负着沉重的债务、父亲出门躲债主、看不到前方的路在哪里......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有如此想法:“只要不是去死,就一定要试试看。”读到这里我心一颤,因为太绝望了,人在那个完全沉入谷底的时候才会有饥不择食的感觉,那种不顾一切抓住可以救命的稻草一样的力量才是足够把人从谷底拉上来的。

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们过着平凡生活、没有经历过太多大起大落的人就很少会有那种涅槃重生的经历。其一,我们常常会给自己找借口拖延,总想找一个完美的计划再去执行,以为这样才会更加高效。殊不知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计划,我们所谓找捷径的做法反而是绕了远路,到最后也没实现自己的期望。而他们就不一样,只要能带来一点变化总好过现在的生活,那么只要不会比现在更差,就值得一试,所以他们成功了,因此,执行力才最重要其二,我们为什么没有哪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提升自我不是需要,而是想要。这样我们就会思考:不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因此推迟一点也没关系。记得一个TED著名演讲中说到:哪有什么没时间,只不过是你觉得它不重要。她举了个例子,一个人家里的水管坏了,一周算下来她用了20多个小时去处理这个问题,而如果让她去看书,很可能她就觉得没时间了。多么生动!但我们反过来想,世界在飞速发展,我们以为的原地踏步,实际上是在飞快地倒退,这样一想,怎么能没什么损失呢?简直亏大了!

3.为什要读书?

“100本书蕴含着3000年的功力”,这句话是令我打了冷战的,因为激动。我们常常很敷衍的读完了一本书,却没想过再差的书都是作者逐字逐句写出来的人生经历总结,是编辑经过反复审核校对过的,因此一本书背后浓缩的时间价值是超乎想象的。每一本书都有其价值,无论是对比、总结、阐述方法还是内在逻辑。他能够出版而你还没有出书,这就是最大问题所在,就像是很多大学生抱怨老师的水平不够因此逃课,殊不知最差的老师教学生也是绰绰有余的,关键就是我们是否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

其次,阅读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懂得越多,越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反而是那些从没读书的人总是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懂得比谁都多。也正因如此,读书多的人总是谦虚的,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还不够优秀,也因为他们知道学习的路多么难走,因此不会嘲笑正在努力的人。

最后,既然是读书,总要去寻找一种高效的路径,无论是:带着问题阅读、浏览目录找到重要章节、做记录、写总结等等,这些都是能够保持专注、并且让阅读更加高效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去开始阅读吧。还是那句话,路上的问题就在路上解决,不要推迟了出发。一些产生的欠缺感是要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现和感知的,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就好。


最后想说一点,这本书是韩国人写的,在他们的叙述中,已经有了许多公司要求进行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了一种强制性的要求。那么,作为我们自己,应该比周边国家做得更好,让阅读真正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碎碎念:从现在开始,我就算每天读一本书,这辈子能读得不过两万多本书,这样想想,别想了,快去读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认为的不可能?别人早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