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注意力是无价的资源?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无价的资源?_第1张图片

注意力是无价的资源。

从渴望心想事成,到期待远方的回响;从渴望专注,到初尝心流之味;从渴望控制情绪,到以正念接纳自身。

这中间的一个关键变量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什么?
注意力意味着什么?
我们有该如何训练注意力?


为何你看不见大猩猩?

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Daniel Simons曾经研究人类的注意力盲区,他最知名的“大猩猩实验”(视频可在网络上找到)是这样的:

首先你会看到有两群人,一群人穿着黑色衣服,另一群人穿白色。然后游戏要求你数一数,穿白色衣服的那群人的抛球次数。

你会非常专注地去看那群人的动作,因为他们的抛球动作并不单一,还有不少花样,而且黑色衣服的人会在其中穿插。

结果,在整个过程里,你很可能注意不到,一个装扮成大猩猩的人曾经出现过。

如果把人类的视觉系统比喻成照相机,那注意力就是照相机的焦点。你只能看清楚焦点范围内的事物,其它东西即便在视线范围内,也会自动失焦,你的大脑为过滤掉这些“无用”的信息。

焦点其实就是你在当下所关心的东西,也就是注意力的所在。


吸引 or 正反馈

2009年曾有一本大热的书,作者似乎在给读者述说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心想事成”。这本书的名字叫 ——《吸引力法则》

当时我疑惑,心想事成?这听起来就不靠谱。你一直想着某个事情,这件事情就会变成现实吗?这是周星驰电影“赌侠”里的特异功能?那人人去赌场不都能家财万贯了吗?

多年后我才发现,吸引力法则的本质并没有错,错的是它用了过分虚幻的形式来表达。与其说是想法吸引了现实,不如说是持续的注意力投放,带来了预期的现实

弘一法师 说过:

世界是个回音谷,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当你认定了一个目标,你能够持续地进行正向的思考,你就能把这件事情变成现实。比如说你希望赚到一百万,你会先弄一个问题清单诸如:

赚到一百万意味着什么?
如何才能赚到这笔钱?
我需要做什么?

正向思考的反面就是抱怨,把抱怨用肯定的方式说出来,你就自然学会了正向思考。例如:这家公司真的不适合我。那么你就该思考:什么样的公司适合我?


落实到状态

从过程入手:
如果是具体某事,注意力是你的专注;
如果是处理情绪,注意力是你的能量水平;
如果是构思愿景,注意力则是你的信念。

对目标而言,你需要内在的信念,行动的策略和具体的任务,注意力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会生成某种状态。

就如《心流》一书所讲:

由于注意力除了决定某些事物能否进入意识外,还要带动其他心灵活动——回忆、思考、感觉、做决定,所以应该把注意力视为一种“精神能量”。

它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在工作中会耗损。我们通过这种能量的应用,创造自我;也通过应用的方式,塑造记忆、思想和感觉。注意力是一种受我们控制、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改变,也是改善体验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心流的状态令人神往,作者更告诉我们,这是可以习得的一种技能。科学家们早在2013年就在运动员身上做过实际的研究:

2013年一份对正念的效果检验证明,正念可有助于调节情绪。具有高正念水平的运动员更有可能体验到更少的消极心境状态、更低的焦虑水平、更多积极的心境状态、更高的流畅状态以及更高水平的训练比赛满意感。

除了正念,你还可以收集喜欢的状态,然后设定一套程序,从而掌控状态。


状态调试

人的大脑擅长自我欺骗,如果把脑袋里的画面、声音和感觉比喻成“头脑电影”,那么只有大脑中的画面一出现,你就会认为那是现实。

比如你的看恐怖片,本来是在一个封闭的,黑暗的空间里看的,你觉得很害怕。如果这时候你打开灯,再关掉电影的声音呢?害怕的感觉会少很多。如果你再走得离屏幕远一点,恐怖感几乎消失不见。当你把视觉和听觉的体验都拿掉,真实感就变得很弱。反过来,如果你可以在大脑中重新模拟这些体验,当体验越是详细,真实感则越强。

以专注这个状态为例,你可以尝试如下步骤:

  1. 先找个地方坐下来,放松但保持身体是直的,注意你的呼吸;
  2. 回忆一个你曾经很专注的画面,看到越多细节越好,尽可能充分地去想象;
  3. 想一想:
  • 你看到了什么?
  • 你听到了什么?
  • 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觉?
  1. 尝试把整个状态“绑定”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是某个小动作。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在日常生活里稍加留意,在那些特别触动到你的场景中,找到触发你状态的东西。我曾经花了好几个星期,想找出一套“平静”的程序。突然有天灵机一触,发现日漫里头忍者变身的那个手势,可以很有效地带出这个状态。


小结

人类通过感官碰触世界,感官的体验却会被大脑所扭曲,注意力的法则提醒你要关注真正重要的,能带来正面反馈的事情。同理,你还能用此对自身状态进行调控。

相比于虚幻的心想事成,我想我更喜欢看得见的,那个最终被创造出来的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说注意力是无价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