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是:没有经历过0到1过程的产品经理是不完整的。
这么一看我不仅完整了,而且还完整了好几次。掉过很多坑,也爬上来了,自己希望能把这些经历和感想写下来,慢慢积累,形成体系。
从0到1的的经历,大致流程分为:
Step1(立项阶段):接受需求—明确需求—市场调研—竞品分析—产品规划
Step2(需求明细、初步设计):通过市场调研、竞品分析不断晰需求—需求整理—产品设计—输出需求文档
Step3(开发测试):产品启动会—开发评估开发周期—项目经排期—测试开始写测试用例—开发沟通—项目验收、参与测试—上线
Step4(运营阶段):配合运营活动,收集数据—根据意见和数据反馈优化产品(流程、界面等方面)
Step5:(迭代):结合新的需求和原有的产品规划进行需求管理—产品迭代设计,新一轮产品迭代
(tip;需求的挖掘存在整个流程中,只是需求方不同,需求的类型不同,方法也有多种)
相比有一定基础的产品迭代,从0到1的产品,在立项和初步设计方面会需要更全面和透彻的考虑。因为第一版打下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之后的上下限和发展路线。很多产品的细节需要考虑清楚,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和产品的slogen符合,在扩展性上也考虑更多。
所有的步骤里都需要保持和需求方的沟通,碰撞需求
Step1:立项阶段
从 0到1的立项阶段特别重要,一般新产品立项的需求来自Boss,和Boss沟通基本上实在战略层的需求对接。在整个过程中利用定量的方法去确定遇到的定性需求。
需求方会说要做一个什么(市面上已经有的产品),然后开始描绘产品能做的事情,有什么功能,能和公司其他业务板块有什么联动。这个阶段要和需求方明确的一个共识是:要不要做。
这个时候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是:
1、需求方最本质的需求是什么?做这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商业化的目标和业务化的目标)
2、我们要服务的客户是哪些?现有客户还是新的客户,能为客户带去什么?
3、为什么做这种类型的产品?
4、我们做这个有什么优势,或者说能建立的产品壁垒在哪?
5、和现有的业务怎么配合?
6、我们有什么资源(时间、人员、用户等)
这些都是战略层面的事情。
带着这些疑问我会一个个去向需求方询问,去碰撞,去挖掘需求方的本质需求,我需要代入的角色有需求方、产品本身、用户。多个角度去评估这个项目成立的性价比和可行性。这个时候在决定做不做这个问题上和需求方达成共识。
决定做了之后,开始做竞品分析、市场调研、用户研究,。做好这些研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反馈去做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首先要确定slogen。slogen的确定就为产品的类型、产品的方向、产品服务的人群,产品要解决的核心需求做好了一个范围。根据slogen,产品经理知道产品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slogen就是一个产品灵魂的文字描述。
Step2:需求明细、初步设计
之后就开始着手搭建产品范围层。
先开始做产品的初步规划,前提是充分理解业务(有一个方法就是模拟用户去玩竞品)在理解业务流程的情况下去,先确定主要的任务流程,再确定子任务流程,确定好了任务流程后整理出产品的功能需求,因为在产品上走一个任务流是需要产品有对应的功能去承载的,所以每一个任务流程都对应的1到N个功能,两者的关系图
之后做出产品的任务流程图、任务级别图和功能结构图,建立了主干,还要和需求方核对一边需求。
之后开始搭建产品结构层
根据任务流程确定每一个任务步骤需要的信息,做出信息结构图,用于后台的搭建。
之后就开始设计产品框架层
开始根据主功能的第一步开始设计原型图,功能结构图和信息架构图从粗到细,大到小的去设计原型图(导航设计—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做好原型图,写好PRD,开评审会(项目启动会kick-off),参加的人有UI、开发、测试、项目经理、运营。评审会过了之后。项目经理开始评估项目,排工期(UI、开发、测试),正式进入开发阶段
Step3(开发测试):产品启动会—开发评估开发周期—项目经理排期—测试开始写测试用例—开发沟通—项目验收、参与测试—上线
项目启动会之后,最先是UI排期,这里就开始进入产品表现层的大部分设计了。
产品需要和UI保持积极的沟通,在整个表现层的设计中,UI会提出自己关于信息元素排列和交互的建议,一般产品都是根据用户使用场景去分析,还有就是遵循一般的设计原则,例如:亲密、对齐、重复、对比原则;删除、组织、隐藏、转移策略等。因为这些原则和策略是用户的在不断的使用中积累提炼出来的习惯。至少遵守这些规律不会犯错,不会挑战客户。
项目经理排好工期后,就开始进入开发阶段了,这个时候产品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三件事情是,和开发保持沟通,做好信息同步;准备下一个版本的需求;和运营对接,看怎么做运营活动,增加产品的数据指标。
在0到1的过程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是要建立产品多维度的一致性规范,为之后打下基调,一致性的地方包括:
1、视觉一致性:颜色(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字体颜色),风格(扁平、投影、拟物等),属性(字体、图标、图片)
2、行为一致性:操作(删除、滑动、点击、下滑刷新、动作、动画表现),操作系统(ios、安卓、PC网站、相关的兄弟应用)
3、感知一致性:交互位置(确定、取消按钮、保存、相同操作的按钮在相似的位置),文本(提示语、操作提示、功能按钮、编辑提示)
这些细节整体性的影响到了用户体验、产品的调性和扩展兼容性,所以在第一版就要做好坚实的基础。
还有就是建立信息推送机制、版本更新机制、最基础的数据埋点,这些都需要在第一版确定好。
关于推送信息,最基本的是更新的推送,还有就是根据实际业务进行的活动推送。
关于版本更新的机制,版本制定的规则是:大小版本穿插,大版本增加新功能新需求的版本,会强制升级,小版本是针对目前已有功能的优化版本,选择升级。所以相邻的两个版本不会有太大影响,实际情况会根据计划和当时的情况进行调整。
最基础的数据指标:才开始是用第三方的数据统计,从基本的数据情况、用户趋势、渠道分析、留存分析都有。在做运营活动时 ,根据不同的需求再做不一样的数据统计。
一致性的设计、推送机制、更新机制、基础数据的统计是第一版需要建立好的。
从0到1整个产品的流程大概就在这里,这里会考验产品的各方面能力,非常锻炼产品的基本功。
其中有部分流程,自己也写了详细写了总结。慢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