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鉴:南青”、“北白”瓷器的称呼由何而来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来,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素有“南青北白”之美誉的是,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

联合共鉴:南青”、“北白”瓷器的称呼由何而来_第1张图片

越窑海棠式杯

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 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国力强盛的唐代陶瓷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达到了成熟的境界。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联合共鉴:南青”、“北白”瓷器的称呼由何而来_第2张图片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市上林湖、上虞区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商周战国秦汉六朝等朝以来,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

越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越窑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前期大体上延继南朝作风, 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易剥落,器物种类不多,造型变化也少; 后期产品胎色虽灰白仍旧,但胎体细腻致密,造型大多规范工整,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只是呈黄或绿,还不大稳定,器型种类增多。 五代时,越窑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 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

越窑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后期产品胎色虽灰白仍旧,但胎体细腻致密,造型大多规范工整,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只是呈黄或绿,还不大稳定。器形种类很多,几乎应有尽有,并受外来文化显著影响,以双龙耳壶、扁壶、凤头壶等为其特色。器物已能够做得十分轻薄,不少器形颇多变化,或仿花形,或做出波折、菱角,清新绰约。此时的器物虽以素面为多,但也有划花、印花、镂空、捏塑、堆帖和和釉下褐彩等装饰。五代时,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同时烧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宋代青瓷迎来黄金时代打下了基础。

越窑青瓷令人掁奋的发现得自法门寺地宫。一九八七年四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6件越窑青瓷器,作为贡品,这批瓷器的确是越窑青瓷精品。这批被称为“秘色瓷”的青瓷除两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器形规范周正,口沿常做五曲花瓣形,为使瓷釉尽可能多地覆盖胎体,装烧则每用支烧法。黄釉不及青釉美丽,故又用银片包镶口沿和底足,还有金银平脱的花鸟团花出现在腹壁,是装饰,也是遮盖。

越窑青瓷的这些特色得到了诗人的许多赞美。陆龟蒙形容青瓷釉色的意境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顾况将青瓷形容成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徐夤则形容秘色瓷是“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 软旋薄水盛绿云。” 孟郊的诗更令人想象无穷:“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茶品完后的青瓷如荷叶。

越窑的烧造地点,现已发现的有浙江余姚上林湖木杓湾窑,鳌唇山窑,上沗湖窑,白洋湖窑等。绍兴九岩窑和温州西山窑,上虞百官镇坳前山窑,都是越窑系统。唐代青瓷产地除越州外,还有浙江婺州金华窑、湖南岳州窑头山窑、江西景德镇的湘湖、湖田窑,江西永和镇吉安窑等等。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刑窑白瓷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厂。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刑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刑窑以素面白瓷驰名,釉白而微闪黄或淡青。胎质厚而细节,瓷质坚硬。 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器体莹薄,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部分还带有印花、刻花等装饰。在胎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

邢窑以素面白瓷驰名,釉白而微闪黄或淡青。胎质厚而细节,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器表往往光素大方,不施纹饰。瓶多广口短颈,壶为短嘴,此外也有白瓷烛台、葵形盒等。器底多如璧形的宽环,被称为“玉璧底”。

白瓷的种类并不很多,产品分粗、细两种。粗白瓷均施护胎釉,即化妆土,釉色灰白或乳白,通常邢窑白瓷施釉不满。细白瓷器形规整周正,胎质坚实细腻而透明,釉色纯白光亮,器物每施满釉,部分还带有印花、刻花等装饰。中国已知最早的薄胎瓷器就发现在邢窑遗址,其时代为隋后期,器物主要为碗和杯,虽底部较厚,但薄胎外仅0.7毫米,迎光透影,应是为隋炀帝烧制的精品。

邢窑白瓷的优点特别是造型规整、器体莹薄很为诗家倾倒。元稹曾有诗说邢窑:“雕镌荆玉盏,烘透内邱瓶。”杜甫也有诗赞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除邢窑外,唐代烧造白瓷的,还有平定、平阳、霍州等地。河北曲阳的定窑、河南巩义窑、四川成都青羊宫窑,江西景德镇的石虎湾窑和胜梅亭窑,唐时都已烧造白瓷。

南青北白瓷质极佳,晚唐时代,击瓯作乐风靡,用一些越瓯、邢瓯注以多寡不同的水,击以成乐,声音极其美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联合共鉴:南青”、“北白”瓷器的称呼由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