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尘埃中萌芽

于尘埃中萌芽_第1张图片

这本书是朋友赠予的礼物,两人相约在每一年各自生日之时互相赠书一本,扉页上寄写当下的所感所悟,如此已有七年之久了,两人的成长与改变都存于文字之中,算是有迹可循吧。

二十五岁的凯蒂青春不再,但美丽依旧,只是久未出阁成了母亲的一桩心病。木讷老实的父亲久不成气候,所以母亲便将所有的心血放在两个女儿身上,期盼着能觅得金龟婿来获得进入上流社会的请柬,从此改变这个家庭的前途与命运。凯蒂自幼比妹妹出落的美丽灵动,母亲在她的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想而知,当妹妹都已即将迈入匹配满意的婚姻中,而凯蒂却一无所获时,母亲的失望和厌弃是溢于言表的。一气之下,凯蒂嫁给了她并不熟悉也毫不钟情的费恩医生,她或许以为婚姻与她之前的那些游戏并无不同,却不知道,所有的考验、磨难、碎裂、挣扎便由此开始。可谓一念错,百行皆非。

不同于凯蒂的随意与轻慢,费恩医生是历经深刻的思考和爱的煎熬,才向她发起婚姻的邀请与承诺。所以,当他看到凯蒂在家中与人私会时,他心中的怒火烧毁了整个自我构建的幻境。他知道凯蒂不爱他,知道她答应嫁给他不过是不甘于落在妹妹之后,也知道她肤浅、无知、愚蠢、傲慢,但这一切都敌不过他真心爱他。他以救人与科研为由,固执的带着凯蒂进入发生霍乱的偏远乡村,以此惩罚她,惩罚自己。他想要用那偏远之地的陌生、恐惧、冷漠与病菌间接的置她于死地,却未曾想,死去的竟是自己,他最终是死在了自己的爱里。

凯蒂在费恩医生的策划下,终于看清她痴爱的那个男子不过是一个胆小、狠毒的懦夫。她不得已跟随着丈夫进入被上帝与世人所放弃的地方。她终日以泪洗面,浑浑噩噩,心中无日不受凌迟之痛。直到进入教堂,与那些坚定快乐的修女共事,她开始在心中掘出一股隐秘的力量。她对过去的自己做出忏悔,以每日的劳动来清洗自己,但她始终不爱她的丈夫,直至他死亡的最后一秒,依旧不爱。

她站在回程的船上,以为与过去的自己完全断绝,但是再次看到那个曾经痴爱的男子时,她仍旧投入了他龌龊的怀抱。无疑,连她自己都被震惊了。她心中其实一直私下认为,她母亲和丈夫都应为她的出轨负责,所以比起因此而经受的折磨,重蹈覆辙才是对她而言最致命的一击。只有这样再一次打碎自己,打碎错误的认知,盲目的自信,意义才会出现,才会有更深刻更恒久的东西生长起来,最后的安宁,还有她一直寻找的自我才能得以萌芽。

毛姆先生对人性的刻画着实让人着迷,一些突如其来的转折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我说几个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

1、费恩医生带着凯蒂进入霍乱区,本以为两人会在生死之前逐渐和解,彼此宽恕原谅,但其实原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马东曾在节目中说,我们终将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但蔡康永就说,那不是原谅,只是算了。费恩医生即使一开始因为气愤生起杀意,但他始终爱她,不会真心置她于死地,他死前说了一句,死的却是狗。我相信,死前的那一刻他都还是在爱着的,但也仍然是没有原谅她的。

2、某一日凯蒂在凌晨醒来,她看见破晓之下,一座庙宇在渐散的白雾中浮现出来,静谧庄严,虚幻缥缈,她留下无知无觉的泪,仿佛灵魂被涤荡。这种感受我有了解,曾经在黄山看过一场日出,曾经在深夜轻声诵读心经,曾经在庙宇中听僧人唱经一段,这些时候都有莫名的泪在翻涌。某一些平凡微小的时刻,具有神秘深邃的力量,会突然一下击中你,仿佛整个人整颗心被穿透,变得轻飘飘的,但又转瞬即逝。

3、韦丁顿与他的妻子本是世俗不能相容的一对,但因女子不懈的坚持而最终成为他的妻子。作者安排凯蒂要求前去看望这个女子,两人言语不通,情感又不得交流,最后淡淡离去。一开始其实不明白作者安排这一场相会的意义,后来想,也许是为了让凯蒂看到真正爱的模样,以及活在真实的爱里的人应有的模样,不以爱要挟、索求、保持自我的完整。故事里怕是只有这一对做到了。

4、以为在历经情人的背叛之后,凯蒂会了解费恩医生的珍贵品质,从而爱上他。可是自始至终她都不曾爱他,乃至他的死亡对她来说都成了一种解脱。这世上就是有一种人,拥有珍贵良善的品质,但就是叫人生不出爱来。

5、凯蒂从霍乱之地逃离后,以为自己有了新生,会有截然不同的生活,但还是跌入旧日的陷阱之中。很多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但还是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就像一道练习题,反复操演了一百遍,随后只是略做改动,却还是做不来。

其实比起书,先看到的是由此翻拍的电影,至今仍记得女主凯蒂坐在由瘦小结实的轿夫抬着的竹制轿椅中,一行人走在细小的田埂上,走进被死亡把持的乡村里。一路上摇摇晃晃,闷热不已,她时时用手绢擦去脸上的汗水、泪水,露出一双略有烦闷和惊恐的蓝眼睛。

或许是觉得原作太过冷漠与残酷,所以电影中略有改动,男女主人公最终互相原谅,互生爱慕。这契合了我们美好的想象,但现实中,我们大多时候好像就在哪怕小小的误会或怨恨中,永久的错过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尘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