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

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_第1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走出抑郁

本文首发自抑郁症救助公众号:“李谊之帮”(liyizhibang01)

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_第2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走出抑郁

最近,有这样一位抑郁症病友找到了我,向我倾诉了她的抑郁故事。

在她的故事中,她抑郁,但却并不知道自己为何抑郁。

她只知道自己痛苦不已,而且似乎一直在承受来自生活的敌意。

她因此深陷自我否定,并开始对一切心怀不满。

于是她的分享,通篇都在发泄自己的满腹牢骚。

这让我看完后,略感不安。

毕竟平日里,她给多数人留下的印象,是截然相反的:

在我的“李谊之帮抑郁互助群”中,她一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乐观、开朗、积极、自信。

是的,她一直在“努力”。

我早就感觉到了她的努力,并隐隐觉得:

她这么刻意的努力,一定是在隐藏什么东西。

她的这篇分享,终于为我揭晓了答案:

原来,这又是一个以爱为名,但却不断伤害的母亲,亲手酿造的悲剧。

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_第3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走出抑郁

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
但我却感觉异常的累……整个人都头重脚轻,有气无力。
我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不至于让我那么不舒服。
我全程都在神游,干活完全没有力气,还不停地去上洗手间……

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问题。

但她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

毕竟看起来,一切都不该有问题。

这时,儿时的一些经历提醒了她:

十来岁时,我有过类似的症状。
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就说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这让她明白过来,自己可能是抑郁症复发了。

但对于复发的病因,她却不明所以。

她尝试回想更多的生活细节,企图找到根源。

这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她就此深陷自我否定:

我为什么老是胡思乱想一些看似哲学的人生问题?
我为什么生活如此不规律?
为什么我上班老是迟到?
为什么功课那么简单,我却只能勉强及格?
为什么我卖不出去一份订单?
为什么那么好的老板,我都做不下去?
……

除此之外,她还开始做出一些让自己“匪夷所思”的行为:

她为了只见过一次的男生,拼命节食减肥,即使知道对方只是随便玩玩;

她找陌生网友吐露心声,哪怕深知对方是个无脑愤青;

她甚至将自己的私密照发给了网友;

还无法自控地,爱上了一位大她15岁的已婚男……

这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无疑又加重了她的自我否定,也加重了她的抑郁。

而对抑郁的源头,她仍旧不明所以。

但我却看到了,这一系列行为背后,一个常年不被认可、不被关怀的灵魂。

她接下来的分享,也印证了我的判断。

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_第4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走出抑郁

这位女生,有一位控制欲超强,并无时无刻都在否定她的母亲!

我向妈妈倾诉苦楚或者困惑的时候,从未曾得到过一次正面的回应。
当我说微积分太难的时候,妈妈只会说:你知道我为了赚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吗?学习有什么苦的,怎么可能有赚钱苦?
当我说谁谁喜欢我的时候,妈妈总是打击我:他是从乡下来的,身份还没搞定,家庭条件也一般,工作还没什么着落,你不要跟这种三无人员谈恋爱;
当我说喜欢谁的时候,妈妈又会给我泼冷水:他成绩好,又聪明,家庭条件又好……你根本配不上他;
当我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只会帮着老板指责我,说我做得如何不好,就应该被骂。
她从不给我任何鼓励和引导……

我曾在《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戳标题查看)一文中提到:

父母崇尚打击教育,孩子就难逃自我否定的思维习惯。

如果这父母控制欲也很强,他们就会事无巨细地干涉,并异常“严格”地要求孩子。

一旦孩子做得不够“对”、不够“好”,他们就会恶语相向,甚至体罚。

但在这些父母心中,“对”、“好”的标准,却并不绝对。

甚至可以说,完全看心情!

这会让他们的孩子,不但无法形成很好的自我边界,还会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

这样的孩子,会将个人价值,完全等同于外界的认同。

为了他人的人认同,他们常会选择委屈自己。

他们不敢拥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完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唯他人眼光是瞻……

而父母的阴晴不定,还会让他们缺乏胆识和魄力,不论做什么都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或者做不好,会遭人非议。

虽然很多这样的孩子,都会有“完美主义”倾向。

但他们的“完美主义”,其实并不能真正“敦促他们变完美”。

相反,它更可能成为成长的束缚,让他们只为他人的评价而活,在无数次违心的选择中,不断迷失自我、委屈自我,最终丧失快乐……

而这,才是这位病友抑郁的真正根源!

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_第5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走出抑郁

弗洛伊德曾说:

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母亲宠爱的人,会终身保持胜利者的感觉,保持经常导致真正成功的信念。”

弗洛伊德这里所说的“母爱”,显然并不可能泛指所有母亲对孩子的爱。

事实上,在弗洛伊德的成长过程中,尽管他的母亲给予过他无数肯定和赞许,但这些赞许,却从不因为他做对或者做好了什么,只因他是她的儿子。

所以,弗洛伊德所说的“母爱”,其实是一种无条件的、不因孩子的优秀或对错,只因亲子关系本身而引发的,单纯的爱。

而对孩子处处要求、各种苛责、时时否定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总是以孩子做得够“对”、够“好”为前提。

从本质上讲,这样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爱他们的孩子。

他们爱的,不过是那个他们心中理想的孩子。

如果那位站在他们眼前的,和他们一起生活的,现实中的骨肉至亲,无法满足他们的理想,他们就会收回自己的爱,直到这个孩子符合他们的理想为止。

这无疑是一种迫害!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无疑就成了这些父母最好的挡箭牌。

再加上我们的文化,对类似价值观的反复强调: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父母就算再不对,也是出于爱你!”

……

我的“李谊之帮抑郁互助群”中,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病友:

他们饱受父母的贬损、轻视、批评和体罚,以致跌入抑郁的深渊。

但他们却无法做到反抗、远离和无视。

他们总说:

“他们毕竟是我父母啊……”

“他们毕竟也是为了我好啊……”

“再怎样,也是一家人啊……”

被普世价值观裹挟太久,他们已经无法认清:

父母给他们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越深爱,越伤害。

这就是许多父母儿女之间,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根源。

但我们必须明白:

如果父母并无法无条件地爱我们,我们仍可以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

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_第6张图片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我们一起走出抑郁

在病友的分享中,我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些端倪。

她常以“别人”为标准,要求自己:

别人都可以健健康康,为什么我就不行?
别人都可以顺利读完大学,拥有好的前程,为什么我就不行?
别人都能轻易做好的工作,为什么到我这就全是问题?
……

也时常以“应该”句式,要求别人:

做人不应该善良吗?为什么会有那么恶毒的人啊!
妈妈不应该鼓励孩子吗?为什么她一直在打击我啊!
解雇不应该提前打招呼吗?为什么那么突然,一声不吭啊!
……

简直和她母亲要求她时,一模一样!

这正是我最感到担心的。

在潜意识里,她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显然已经深受她母亲的影响。

很多人就是这样,慢慢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想要拯救,我们必须学会——和父母在自己身上的影子说不!

学会不再否定自己,或指责他人;

学会停止在自己身上,使用任何一个贬义词;

也停止在他人身上使用“应该”、“必须”句式;

学会用“如果……就更好了”的句式,取而代之;

学会无条件地赞美自己、鼓励自己、爱自己。

因为这世上,除了我们自己,再不会有任何人,可以无条件地爱我们了……


抑郁症救助公众号:李谊之帮(liyizhibang01)

科普抑郁知识,分享自救经验,郁友抱团取暖

往期文章:

抑郁症就医必备常识​
抑郁症药物治疗必备常识​
抑郁症非药物治疗必备常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欢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父母,到底是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