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观后感

《小丑》的故事是以DC漫画中《蝙蝠侠.致命玩笑》为框架来编写的,在剧情上这部电影并没有照搬漫画,而是原创了一个故事剧本,不过这也恰好对应了了漫画中小丑提到的自己过去时说的"我已经记不清过去发生了什么,如果我一定得有过去,我希望能有多重选择”,所以里得剧情完全可以当成“小丑过去得一种”来解释。

电影大量致敬了马丁.斯科塞斯得《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
《小丑》观后感_第1张图片

比如《小丑》中亚瑟用手对准脑袋得镜头,就是模仿了《出租车司机》中得这个场景:
《小丑》观后感_第2张图片
同时《小丑》里出现的脱口秀场景,亦真亦假的故事叙述方式,都明显对应《喜剧之王》。此外影片中放映的那部黑白电影正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同样也是讲述小人物的艰辛生活,却被用来取悦其他人,和小丑的形象颇为相似。
《小丑》观后感_第3张图片
从表层故事来看,影片主要是围绕着小丑的诞生而展开,主人公亚瑟是一名患有精神疾病梦想成为一个单口相声的演员。但他那不合时宜的放声大笑(精神疾病)使他饱受社会的嘲讽。随着一系列糟糕事情的发生,亚瑟开始报复那些欺负他的人,他开枪杀人一步一步堕落。
《小丑》观后感_第4张图片

与此同时媒体的报导使得亚瑟所扮演的形象在这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哥谭市被许多人推从,最终成为混乱的代表—小丑!
《小丑》观后感_第5张图片
看完影片后,亚瑟之所以会杀人,是因为周围对他不公,嘲笑他,欺负他,但这只是小丑的角度。如果从周围人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对亚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又或者最不至死。至少还是有人关心他的,比如他的侏儒同事。而莫瑞邀请亚瑟上节目,也并不是为了嘲讽他,只是当时的亚瑟意外爆红而已。导演把电影中的小丑行为拍得很可信,但他以自己得意志来随便杀人得行为是错的。
《小丑》观后感_第6张图片
不过从电影故意埋藏的一些违和之处看来,影片应该不是只想讲一个表层故事!
从苏菲见到亚瑟出现在房间时惊愕的表情来看,她显然对亚瑟并不熟悉,的确苏菲并不是亚瑟的朋友。亚瑟的精神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控制不住笑,而是患有妄想症,亚瑟一直在幻想苏菲和他的交往。
亚瑟左右手写字的区别也是比较的明显,用右手写字时,字迹清晰,思路比较理性;用左手写字时,字迹潦草,想法癫狂:
《小丑》观后感_第7张图片
除了写字外,亚瑟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也经常切换主要的用手,应该是导演想表现此时的亚瑟究竟是理性的那个自己还是他内心拼命压抑的小丑的人格,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疑点就是两个不同的场景中,时间一样的时钟,都是十一点十一分:
《小丑》观后感_第8张图片

这两个所在的场景是前后接着的。比较最后的问话和前面的咨询,同样是有一个黑人女性在问自己问题,各自的空间位置也都一样,大致可以推断亚瑟进行心理咨询的场景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有幻想症)。因为同时有时钟,空间位置,咨询人三个很像的点,除非他真的经历过两个黑人女性的咨询,另外两个场景里的时钟想象成了一样,但这样的概率相对较小。
《小丑》观后感_第9张图片

对应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就是小丑最后跳舞并致敬的动作和他在之前地铁杀完三个人后的动作几乎一致。
《小丑》观后感_第10张图片
那么这两件事是否也是一个真实,一个幻想出来的呢?个人认为右边是真实的,左边是幻想的,应为左边的画面之后,亚瑟就被关进了审讯室,如果大街上的人都向亚瑟致敬,把他当作英雄的话,亚瑟不太可能被刑拘。
当亚瑟自电视机前笔划抢的时候,他的姿势先是双手握抢,然后原地换左手,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再用左手开枪。这和在地中铁杀人的动作相对应:
《小丑》观后感_第11张图片

前后两个场景动作一致,所以它们中也可能是有幻想的场景,比起子啊家里开枪的场景,地铁上杀三人的场景更有可能是亚瑟的幻想。也许亚瑟并非是现场杀人的那个小丑,他呆在家里,并在事后看到了新闻然后结合自己之前电视机前笔划的动作幻想除了他杀死那三个人的情景,并在自己的幻想中成了大家推崇的英雄。

苏菲成为女友一定是假的。最后审讯室画面非常可能是真的。单中间发生的故事,比如他是否真的杀了没一个人,是否被大家推崇成为了英雄只能说有一定的可能性。有可能亚瑟真的杀了所有的人,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也可能亚瑟并没有杀所有人,他根本不是大家推崇的英雄,大家对他的推崇是他自己幻想的,甚至最后哥谭市的混乱都是他自己幻想的。
《小丑》观后感_第12张图片
亚瑟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因为母亲想让他为世界带来快乐和喜悦,但亚瑟同年悲惨,甚至还产生自我保护的机制,误以为自己从记事开始就是一家之主,从而忘记了小时候自己被虐待的经历,忘记经历并不代表忘记悲伤,不快乐的他并不能让其他人快乐。因此亚瑟总是因为悲伤.恐惧.愤怒而控制不住大笑。
《小丑》观后感_第13张图片
从小人物的角度来说,很多人的痛苦就是这样。他们并非不知道什么是真确,只是他们真的做不到,他们需要的是关怀鼓励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说教。显然影片中的托马斯.韦恩在他们眼里就是属于这类人,哥谭市的富豪,著名的慈善家,说的那些秩序,理想,正确之类的话,对穷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悲惨命运值得同情,但这也不应该是亚瑟成为罪犯的理由,更不应该是反社会的理由。亚瑟想打破这样的秩序,在他看来只有混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样他的人生才得以称得上是一场戏剧,而不是悲剧。
《小丑》观后感_第14张图片
当然作为观众,这种无秩序的,混乱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社会,小丑的观点是错误的。电影的结尾还是有人对他的行为抱有一丝的理解和同情,或许小丑的所作所为可能代表了许多人心里的一个角落,那个自己的正义得不到申诉,人生得不到尊重时,情绪无处发泄的角落,当社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公的时候,人们有时会无法马上想到用秩序规定的流程来处理,而是在别人脚踩在自己脸上时,本能的想要站起来给他一拳,所以揭开道德的遮羞布之后,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曾有幻想小丑一样,践踏在不公之上,以血为自己画上笑脸,嘲笑这个癫狂的世界。更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向往那些能够超越规则的存在,比如侠,比如超级英雄。或许导演想将电影中的小丑演绎成另一类的超级英雄,但还是请把他留在电影当中。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是无法脱离社会的秩序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