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导语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老师而言,巧妙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

  对学生而言,有效提问,可以发现知识漏洞并查漏补缺。

  以下附学生提问实录,除表情包外,一字不差。供大家一起研究探讨提问的艺术。

一、无疑而问

疑问,疑问,有疑而问,先疑后问。依我之见,提问的艺术最基本的就应该搞清楚你的疑问在哪里。多年的高三备考中,我们发现总是存在很多连提问都不会的同学。很多同学只会说,这题我不会。可从不清楚,到底哪里不会?为什么不会?思维卡在哪里了?或者说,平时做完题、对完答案后,你的疑问,又在何处,为什么答案中的某一点你没有答出来,或者说,你对答案中哪些地方不太理解甚至不认可。提出来,才有价值;问出来,才有意义!

【学生提问实例】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12C. 王潮颇受将领信赖。陈岩去世后,其旧将大多投归王潮,并告知范晖可以攻取,王潮便派跟从自己的弟弟王彦复统兵,王审知督军,进攻福州。

【原文答题区间】

潮乃遣从弟彦复将兵,审知监之,攻福州。

【学生疑问实录】“从,跟从;弟,弟弟”(注意,这是学生的错误理解)。没有问题啊,为什么说这个选项错在此处?

【解疑释惑实录】你的错误,错就错在积累太少,基础太差。从弟是古代的一种称谓,简言之,相当于现在的堂弟。此处最易受“逐字译”的影响,错误地将从和弟分开翻译。这个错误,根本原因并不在翻译上,而在古文化常识欠缺。而古文化常识又是当下高考的必考题。因此请务必重视文常这一考点。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另一个问题:文化常识设题并不仅仅只在古文的第二题,也可以在其它题目中就文常设置试题考查。

来!我们总结一下!你看这一个小问题,因为有疑而问,问出的是备考的漏洞,答出的是命题的方式,指出的是备考的方向。

二、未思先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的,可偏偏知易行难。落实到实际的学习中来,鲜有同学能够做到学和思的结合。学习中遇到困惑后,我们常常习惯提问,问老师,问同学。但往往我们是有惑便问,从不思考。即便得到答案,下次还会再犯。这样的提问,等于没问,这样的学习,等于没学。请记住,一切不以思考为前提的提问都是耍流氓!来看段提问实例感受一下吧。

【学生提问实例】

【试题】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学生疑问实录】老师!老师!老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呼叫老师?老师也不懂。但,连叫三声,急切之心,可想而知。)这道题我们学校刚考了,为什么选C!明明A选项是没有问题啊。我们老师也不讲题,就对一下答案,我说答案错了,老师说这是真题,答案肯定没给错,就选C。另外,我觉得B和D好像也没问题~~

【解疑释惑实录】请看题干!请看题干!请看题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题目问是让选出有语病的选项,另外,这的确是道高考题,2011年湖南卷病句真题。

三、懒人发问

这一类提问也可称作“查字典式提问”。典型的懒汉,不愿自己查阅工具书,把老师当百度,希望“百度一下,就知道”。要知道,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和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才会有真正的心得感悟,才可能转化成你自己的能力。要想疑有所解、学有所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工具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解决疑问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自己在思考和翻阅工具书中解决(做好这一点,至少可以解决语文学习中一半以上的疑问)。

【学生疑问实录1】喂,你知道文不加点什么意思吗?

【学生疑问实录2】你是老师吗?爱屋及乌,后面那个乌是啥???????(原场景再现,一共打了7个问号,看来被这个问题困惑的也是不要不要的!!!)

【学生疑问实录3】吏部不管文武官?为什么不管?文武官都是官,是官就归吏部管?凭什么说不归吏部管,那请问吏部管什么呀?(原对话还加上了一个可爱的表情包。)

【学生疑问实录4】老师,期末考试题的作文怎么立意?(你是谁?哪里的期末考试题?你是怎么立意的?你是要考考我吗?这样的一个问题抛出来,引来的是老师一连串的发问。)

总结

      综上,有效提问是经过独立思考和查阅工具书之后提出来的;是在疑问解决之后能够及时总结并避免再犯。在备考路上,敢于质疑,学会提问,有效提问,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有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在不断的提出和解决疑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