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画山水序》践行有感

   

宗炳《画山水序》践行有感_第1张图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得其道




  关于“道”和“理”“以形媚道”,和“卧游” 。又加上自己一直对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非常着迷。而对《道德经》一直觉得玄之又玄,敬而远之。今读到此处,不由的走进了《道德经》一解好奇之心。

    在学习《道德经》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体道,悟道,行道中感受“道”。原来感觉道离我非常遥远,当我慢慢的心越来越清净时,我才发现道就在我的身边 。

    例如一天我在游园时,迎面而来的风夹杂着花香,泥土的气息,还有草的青涩味,迎面扑来时,我突然感受到了一呼一吸中全是它们的成全。是花,是草,是树的成全。是他们默默付出而成全了人类。道就是默默的行善积德,道就是付出,道就是最好的成全。自然而然的无丝毫的做作。道就是人类的初心,干净而没有丝毫世俗的污染。


反之我们人类又该如何回馈自然?

如是想我以怎样的体验带动体验,让学生们将心扉打开走进自己,走进自然。于是就有了两周的《对话自然》的课程。调动孩子的五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对自然不在是熟视无睹,而是怀揣一颗敬畏之心走进。

怎样感知“道”的存在?

我一直在用绘画为自己修心养性,用觉察自己的方式内观为心擦尘。因为我感知到娃娃的心地是那么的纯洁,是那般的美好。世人也是经由那般美好后慢慢的被社会环境,被物欲所蒙尘。

于是,我经过尝试体验当下所得:

(一)坦诚的将心打开,是感知道的前提。知道,仅仅限于知道,是生硬的,是与内心毫无关联的,是“术”的存在。只有将心打开,让心与物建立情感的链接,此时由心生发的新知才是有温度的,才是“道”。

(二)抛除自己的认知,让思维保持活泼泼的。

人因为有了知识,会让自己在追寻知识中觉得有成就,会因为努力获得知识的付出而信息,自豪,或是骄傲自满。(术)

当事物有了答案后,这个答案往往也会成为束缚自己新知的障碍,因为人不由自主的会用已知去衡量外物,此时就是局限,而不在是重新认识。

  例如:我去游园时,我走进那棵经常出现在我都视野的树,站在山上看,远观,平观,近观,甚至跑到树底下往上看,发现每个视角中树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于是我更加明白了,有时人的觉得只是停留在某一个视角的以为而已,未必是全貌,人最怕的是停留在自己以为的觉得里,这个自己以为的觉得也会犹如“坐井观天”罢了。

圣人以神法道

古有“澄怀观道”“洗心养身”

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理由道生,道由理现

不为理陷入我执

带着好奇心,一直在寻道的路上,我会因为无数的可能而满心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宗炳《画山水序》践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