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观:找到值得重读的书

书籍是承载人们知识的载体,阅读是一种探索知识的必要方式。

对于阅读,我一直有个毛病,看过一遍之后,就基本上不会看第二遍了。不只是阅读,还有电影、电视剧以及电视节目等等,都没有耐心看第二遍。当头脑里闪过“要不重温一遍”的时候,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

但我又仔细回想过,有一些书我在一段时间内会反复看,而不会厌倦。那个时候是因为有某种目标,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书的内容。

人第一次想打开一本书,大概是因为好奇,这本书讲了什么?把这本书读完,大概是因为觉得它有价值。第二次想打开这本书,说明它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如果想要经常阅读这本书,那么它对我必然有很高的价值,能让我获益良多。

人与书之间大概也讲缘分吧,有些价值很高的书,我会望而却步,比如经文古籍、历史文学。别人被其浩瀚所吸引,我却因其浩瀚而退缩。因为能力、经历和智慧的限制,很多好书欣赏不来。但通过高手解读后,才能窥之一二。

最近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感触良多。一是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多年,这种深耕的品质令人佩服。二是看了文章后,见识了什么叫“讲透一个东西”。华杉参照了古代评注《孙子兵法》的书,以其中十余家成就较高的评注为对比,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解读了《孙子兵法》中的每一句话,使用了上百种案例论证,透得不能再透了。三是把《孙子兵法》的价值往工作、商业上延申,特别是兵法中关于军队管理建设,以及对将领的素质要求等思想,非常适合现代社会团队管理建设、提高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力素质等应用场合。例如美国西点军校就出了很多商业精英,很多公司内的管理制度最初都出自军队。

这本书还没看完,但我已经把它列为重读书籍。并且产生了新的阅读观。

以前总是想找到新的好书,但找到之后就不管它了,继续寻找下一本好书。这种阅读方式是探索式阅读,这只是阅读的一种功能。寻找新鲜不是目的,寻找价值才是。所以探索到好书之后,就要深耕。

在书的世界里,一本好书就像一座矿山,已经有无数人在一些地方上标注了:这里有矿,金矿。只要深挖就能得到,不过我们需要工具、时间,如果自己挖不动,借助那些很早之前就在这里挖掘过的人分享的矿洞和工具,也会收获不少。

在观念上已经有所改变,阅读不是为了找到新的,而是为了能找到好的,然后在反复阅读实践中,挖掘其价值。这样想着就能耐心重读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观:找到值得重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