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决定未来

认知局限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中

最近走在路上,好几次发现因为天气太热而死亡的知了,它们没有来得及经历冬天,让我想起了那句“夏虫不可语冰”。某种程度上,人也和夏虫一样无知。微博上群情激愤的用户们,殊不知全国有大学学历的人口不过4%。看上去拼多多的3亿用户与大城市居民无关,然而问了一圈真有些不在乎品牌和质量的人喜欢它推荐的低价策略。

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一角,那些水面下我们看不见的才是真正巨大的未知。但是很多时候,人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看不到,等于不存在。这样的逻辑无疑是存在漏洞的。为什么?牛顿注意到了苹果为什么会下落进而发现了地心引力。地心引力以前难道不存在吗?并不是这样,只是以前的人们存在这个认知局限。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关于中医的,可能会引发大家的争议。和一个不认可中医理论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不知道有什么病是西医无法治愈而中医可以治愈的。我说巧了,我本人就是很好的案例。多年前的一次急症,上海三甲医院换了好几家,各种检查,最后打青霉素过敏(我以前打过但从未过敏),红霉素打了几天也开始过敏,高烧40度退不下去,医院查不出具体原因,也给不出更多的治疗方案。最后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3帖药,退烧消肿,现在彻底治愈了。其实我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是我的朋友不知道,他经常听到的新闻都是打着中医旗号实际上是骗子的谎言的案例,所以他很容易得出中医不靠谱的结论。不站队中医是黑是红,只说这件事本身,是不是正好反驳了他的观点?

不拓宽认知局限,就会永远坐井观天

凡事很难一概而论,因为特例普遍存在,但人总会轻易下结论。因为人的认知局限是庞大而固执的,许多人经常都意识不到自己身上存在了很多不合逻辑的思维定式。

最近和同事们谈起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惊讶地发现同一个人在和不同的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功地让所有人都讨厌他。每个部门都和他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原因基本上都是认为他不够专业,不能够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或是推卸了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样的人可能每个公司都会有,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他们的思维方式永远是这件事情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领导你必须听我的,不论你说的是否有道理;我做得不好是因为你给我的资料不对是你的问题,我自己并没有责任……如此种种,都是内心思维固化僵硬的表现,也是他们头脑中巨大的认知局限阻碍他们去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也是源于他们抱有固有的认知局限,等他们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和偏见以后才成为一对佳偶。

一个人在心态上不追求任何进步或是没有任何打破自己认知局限的想法,后果只会每况愈下,因为他的思考方式会越来越单一,行为举止也会越来越程式化,缺少了创新和活力,哪还谈什么有趣的灵魂?

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扩大认知局限

人可以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学习-实践-思考-总结,循环往复。

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最近和两个女生都聊到了婚姻观,发现和几年以前相比,选择已经大相径庭。当年认为颜值很重要的现在希望找一个“可以聊天”的人,曾经很注重男生经济实力的现在更着重关注对方的性格脾气。除了谈过几次恋爱以外,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她们从每一次的相遇中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也在不断调整自己在一段感情中的期望值。恋爱与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每个人的自我升级,让我们从中了解自己、思考总结、反思修正。

工作亦如是。我从纯外资的环境,跳入了创业公司的河流,又转而到了大型国企的平台,每一步都在适应新的变化,都是我希望不断突破自己认知局限的主动选择。转变的过程并不轻松,除了薪酬的起起伏伏、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也有自己面对新挑战的压力和忧虑。即使到了今天,我也并非完全掌握了工作的节奏,可是每一次,我都有一种发现美丽新世界的体会。全新的领域或环境、不同背景的同事和工作伙伴、甚至是城市之间往来穿梭的通勤,数次想放弃、累到睡着、流汗流泪,每样都打卡经历了,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想起来它们都让我更强大。

在每一份感情、工作、生活的小结中,删掉固有的观念,学习新的事物,锤炼自己的心性,反思后再实践,才能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

认知局限被打破,被扩大,被重组,每一次都是升级版的我自己。打破传统思维方式,让这个“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圈”越来越大,触摸到的世界也会越来越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