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源:孔子家语;素养标签:道德品质(孝亲敬长);
本集出现的人物:爷爷;爸爸;妈妈;弟弟;孔子;曾晳;曾参;曾参朋友;孔子门童;
场景一:地点汪家餐厅,时间晚餐刚结束
弟弟:“爸爸,刚去世的澳门赌王最后那个字念什么?。”
爸爸:“Sh ēn 燊,何鸿燊。兴旺、茂盛的意思。”
爷爷:“与霍英东一样,他们都是为香港澳门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爱国企业家。”
妈妈:“好像有十几个孩子,这遗产还不得扯一段时间呀。”
爸爸:“已经都分配好了,虽然中途曾经还对簿公堂了。”
爷爷:“以前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南方的人更强调多子多福。”
妈妈:“无后是不孝,孩子争夺遗产这也不算孝顺吧。”
爷爷:“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孝顺首先是赡养,子女对父母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爸爸:“对于像何鸿燊先生这样的家庭肯定是不需要子女的赡养的。”
爷爷:“是的。现代社会把一切都经济化,孝顺和赡养其实不光是一个经济行为,首先要用心。孔子在论语里说,一般的动物也会赡养双亲,人类与动物的差异,在于人类知道对长辈要尊敬。”
爸爸:“让老人受尊敬,让老人有尊严。”
爷爷:“孝顺其次还要有爱。‘礼记’中说,孝顺的人一定会对父母和颜悦色、好好说话。”
妈妈:“现在很多小孩对越亲近的人态度越粗暴。”
弟弟:“对小孩也应该和颜悦色。”
爷爷:“所以孝顺首先是顺,是让老年人觉得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何鸿燊先生家的孩子在遗产这件事情上,没有让老爷子顺心。”
妈妈:“他们之所以对簿公堂,应该也是对遗产的分配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吧,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孝顺又合情合理呢?”
爷爷:“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给你们讲个曾参的故事吧。”
场景二:曾参家瓜田
曾参:头戴草帽,肩披汗巾,手拿锄头在田间梳理瓜秧、翻田,除草。西瓜长得半大,眼看要成熟了。曾参不留神将一根瓜秧锄断了。
曾晳:看到后,拿起一根胳膊粗的木棍,嘴里骂着什么,大怒冲向曾参,要打曾参。
曾参:满脸愧色,盯着锄断的瓜苗,双手放松,锄头落到地上。看着父亲过来,没有躲避。
曾晳:“还有一个月就能成熟,卖掉就可以挣钱的西瓜呀!你为何那么不用心?”说着举起大木棍打向曾参。
曾参:转过身子,用背向着父亲,受到重重一击,趴倒在瓜田。过了好一会,才苏醒,艰难地爬起来。转脸边作揖,边挤出一点高兴的对父亲说:“我刚才太不小心,让您生气了。您那么大力的教训我,没有受伤吧。”看到没反应,就躬身走向房间里面。曾参弹奏出一曲悠扬的曲子,并自弹自唱,希望父亲听到他的歌声,知道他挨打后身体没事。
场景三:孔子教室
门童:进入教室,向孔子报告曾参的情况。“曾参他......”
孔子:愤怒地说:“曾参来了,不允许他进教室。”
曾参朋友:小心走进孔子教室,拱手道:“在下是曾参的朋友,曾参知道先生对他的看法,他没有想明白,但又不敢来,叫我来请教一下先生,他错在什么地方?”
孔子:“舜帝的父亲是个盲人,因为眼睛看不见,很容易急躁。舜帝作为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在父亲任何需要他的时候,都能马上出现并及时的帮助父亲,而当他父亲说要杀他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着他。舜帝会观察,如果父亲生气,拿起小木棍打他,他就承受着,发现如果父亲要用大木棍打他,他就躲开掉。”
曾参朋友:“舜帝为何对父亲的责罚行为不一致呢?”
孔子:“因为大木棍会将人打死而小木棍不会。舜帝这样做一方面自己不失孝顺,另一方面又没有让父亲因可能杀死儿子而背上不义的骂名。”
曾参朋友:“那么曾参该如何做呢?”
孔子:“曾参应该躲开呀。如果被父亲打死了,就陷他父亲于不义,这不是更大的不孝吗?”
曾参朋友:“知道了。”
场景四:汪家餐厅
爷爷:“后来,曾参自己总结说孝有三层境界:最低层次是赡养,中间层次是使双亲不受辱,最高层次是使双亲受到世人尊敬。”
爸爸:“也就是说,曾参挨打属于最低的赡养的层次,包括让老人顺心,对老人和颜悦色、好好说话等。让父亲背负不义的骂名则是第二个层面的不孝了,而最低层面的不孝要服从和服务于第二个层面的孝。”
爷爷:“是的。如果最终让长辈得到世人更好尊敬的话,前面两个层面出现‘不孝’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妈妈:“也就是说,何鸿燊先生的遗产继承人如果把他的热爱祖国、发展澳门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了的话,现在争夺遗产的继承和管理权也是可以理解的。”
弟弟:“以后如果我作业没做好,妈妈可不许打我哟,省得留下不义的骂名,到时候还说我不孝。”
妈妈:“少废话!我还是到厨房帮奶奶和姐姐洗碗去,行点最低层次的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