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的提出与发扬广大产生了脱节,大多数人曲解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的本意,但是,误打误撞地对时下流行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笔者将现在的智能合约归类为操作平台,是一个过渡时期,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将会是其高阶形态。
1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一词最早由法律学者尼克·萨博在1994年提出。
Nick Szabo(1994):A smart contract is a computerized transaction protocolthat executes the terms of a contract.
智能合同是一种执行合同条款的计算机化的交易协议。
The general objectives of smart contract design are tosatisfy common contractual conditions (such as payment terms, liens,confidentiality, and even enforcement), minimize exceptions both malicious andaccidental, and minimize the need for trusted intermediaries. Related economicgoals include lowering fraud loss, arbitration and enforcement costs, and othertransaction costs.
智能合约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满足常见的合同条件(例如支付条款,留置权,保密性,甚至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恶意和偶然的异常,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可信中介的需求。相关的经济目标包括降低欺诈损失,仲裁和执法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
从尼克·萨博对智能合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智能合约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之中,本意为将现实世界中的合同用一种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语言呈现,并实现自动化执行,从而降低社会信用、仲裁和执法成本,减少欺诈行为。
90年代智能合约概念的提出,对处于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大众而言,多属于空中楼阁(此处需要特别强调,智能合约与电子合同之流的并非同类)。而站在彼时的立场思考,当互联网中的信息传输被价值传输取代时,智能合约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2 合同
国内对于合同的定义: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
A contract is a promise or set of promises that are legallyenforceable and, if violated, allow the injured party access to legal remedies.In the Anglo-American common law, formation of a contract generally requires anoffer, acceptance, consideration, and a mutual intent to be bound. Each partymust have capacity to enter the contract. Although most oral contracts arebinding, some types of contracts may require formalities such as being in theform of a signed, dated written agreement in order for a party to be bound toits terms.
合同是一种或一组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如有违反的,允许受害方获得法律救济。在英美普通法中,合同的形成通常要求提供,接受,考虑和相互意图受约束。每一方都必须有能力签订合同。虽然大多数口头合同都具有约束力,但某些类型的合同可能需要手续例如,以签署的,注明日期的书面协议的形式,以使一方受其条款约束。
笔者才疏学浅,在这里不对中西方法律条文的异同进行深度分析,仅从合同/contracts的基本定义方面解读,为下文的叙述进行铺陈。
关于合同的定义,虽说中西方略有不同,但是内容梗概还是一致的:
1 签署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签署合同的能力
2 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3 在法律框架内约定,并受到法律保护
3 网络协议
这里所讲的网络协议特指计算机网络协议,也就是网络规则,是通信计算机双方必须共同遵循的。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交流。这套规则称为协议(protocol),它最终体现为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的格式。它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时序。
网络协议融合于其它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在网络中协议是无所不在的。从比较常见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特殊协议,有上千种之多。
而为了使某一层协议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次的协议,协议往往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定义。
通俗来讲,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计算机相互沟通的语言规则。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政策引导之下,我们也就不难想象,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促使Nick Szabo在1994年提出了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这一过于超前,但在情理之中的概念。
P2P协议
现在较热门的P2P(peer-to-peer)协议也是通讯传输层的一种网络协议。P2P网络不同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端(client/server,C/S)结构,P2P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端。
目前P2P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网络模型,也代表着 P2P技术的四个发展阶段:集中式、纯分布式、混合式和结构化模型。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网络模型主要是指不同节点之间如何建立连接通道。
4智能合约or脚本
在信息互联网时代,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的实现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出现,使得信息互联网有朝着价值互联网迈进的趋势。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的雏形也随着以太坊而诞生(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合约)。
然而尼克·萨博所说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与以太坊的smart contracts所言一致么?
最近Vitalik在一篇推文中提到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Vitalik表达了他的遗憾,他说他更愿意把智能合约称为“持久脚本(persistentscripts)”。
显然,在Vitalik看来,以太坊所采用的“smartcontracts”并不能称为智能合约,因为“合约”是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法律的,在目前区块链落地尚遥遥无期,各国监管政策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智能合约”一词多属不严密的冒用。
但是,市场的火爆和对“smartcontracts”的崇拜,早已将这些问题淹没在不断跳动的“绿烛”之中。
那么,区块链中的smartcontracts究竟是什么?
以太坊给出的定义:apiece of code implementing arbitrary rules (smart contracts);Smart contracts, cryptographic "boxes" thatcontain value and only unlock it if certain conditions are met, can also bebuilt on top of the platform, with vastly more power than that offered byBitcoin scripting because of the added powers of Turing-completeness,value-awareness, blockchain-awareness and state。以太坊开发smartcontracts是为了补充比特币在脚本语言上的众多局限性(Lack of Turing-completeness;Value-blindness;Lack of state;Blockchain-blindness),而且强化了smart contracts可扩展性与适用性,使得快速部署、开发不限于金融的应用称为可能(如:发行基于以太坊的代币等,造就了区块链项目“千帆并进”的盛况)。
随着区块链的不断迭代,受以太坊的启发,部分公有链中也添加了“智能合约”模块。
借助于数字货币市场的火爆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此时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早已非尼克·萨博所提出的智能合约的本意了,更多为区块链DAPP开发的工具与平台。
5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的优点与风险
1随时响应,提高效率:智能合约不需要第三方人为干预,能够在任何时刻相应用户需求,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2准确率高:智能合约的所有条款和执行过程都是基于计算机系统提前预设好的,并在计算机的绝对控制下进行。因此,智能合约的执行结果都是准确可信的。
3独立性强:部署于区块链系统中的智能合约,内容是无法被更改的,合约的执行也不受第三方的控制。
4去中心化:这个更多地需要归功于区块链技术。目前智能合约的部署位置为整个区块链系统之上,因此具有区块链技术的所有特质。
硬币是有正反面的,智能合约也是如此。
从最开始的TheDAO被盗事件,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所以,如何确保安全,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其次是人为因素导致智能合约的错误,因为无法更改,所以在制定智能合约时,有必要增加审核流程;第三,由于区块链整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狭窄;最后,智能合约的高阶形态,是需要对接现实世界的法律系统,这将是其长远的目标。
6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的未来
区块链行业整体处于萌芽阶段,智能合约也是。
未来智能合约的发展确实应该有如下几方面:
1安全性:技术迭代,智能合约产品不断完善,可将成熟、历经验证的合约产品封装成模块运行。
2扩展性:在智能合约介入层面,所支持的语言必定是主次分明的,而且在语言角逐战中少数几种将会脱颖而出;智能合约的虚拟机将会消失,内嵌于系统之中;在应用层面,智能合约将会设计更宽广,更复杂的领域/关系。
3链接:智能合约发展的掣肘有二,一是技术,而是现实世界的法律体系。在不远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倒逼社会变革的现象将出现,智能合约的进一步演进与扩张,将会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参考文献
《详解区块链P2P网络》https://www.cnblogs.com/1a2a/p/9122110.html
《公有链安全性TOP20评分排行榜》http://www.lianmenhu.com/blockchain-3231-14
https://github.com/ethereum/wiki/wiki/White-Paper
https://github.com/EOSIO/Documentation/blob/master/TechnicalWhitePaper.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