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国内的朋友告诉我《出师表》体现诸葛亮的“愚忠”思想,从教材中删除了。听说而已,没有亲见。
我想起20年前,语文老师曾当堂向我们下挑战书:如果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班能有十个人上台背出《出师表》,本周就不占用任何一节体育课。
刹那间,整个教室所有人都切换了模式:睡觉的人挺直了腰杆,聊天的人按住对方嘴巴,玩GAMEBOY的人没存档就关了机……全班只剩下两种人:一种是自告奋勇会背的,另一种是自己不会背、怂恿别人上台的。
那一年很有幸,我是第一种人,并且是第二个上台完整背下来的。我还记得第一个上台的女生后来考上了清华。
而我现在却躲在远离祖国的东方岛国上,被窗外劈里啪啦的雨声吓得不敢出门,凄凄惨惨。
这场战斗最后我们赢了,但事情没完,因为有这么一句话:“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是南宋的谢枋得在《文章轨范》中引用安子顺的一句话,当然我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当年语文老师被我们“击败”后对我们讲的,那意思是:别得意,后面还有两篇文言文等着你们背呢!
如今,《出师表》竟然被踢出语文教科书了!
对此事,悲愤之人有之、赞成之人有之,而我则想到了日本,这个一向重视古文教育,很多时候甚至教的比我们还好的国家,其教科书中是如何对待《出师表》的呢?
写出答案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日本高中的古文教科书体系
在日本,学习古文的课程叫做“古典”,内容为中日两国的古文,而这门课又分为古典A和古典B两种
A和B的区别,一言以蔽之便是“B比A要难”
古典B每周的授课时间是古典A的一倍,获得的单位(学分)也是4个单位,古典A则只有2个单位。
不过,如果是理科生的话,一般是高二学习古典A,高三就没有“古典”这门课了,学习古典B的都是准备以语言文化类作为专业方向的文科生。
以东京大学为例,入学考试中“国语”这一项,若是理科生只需要考“国语综合”与“国语表现”这两科,连“古典A”都不用考;而文科生则在上述两科基础上还要考“现代文B”和“古典B”
另外,日本的高中教科书并不统一,各个高中都可以自主选择采用哪家出版社的教科书,所以无论是《古典A》还是《古典B》都不止一种教科书。
那么在如此之多的教科书中,《出师表》出场率如何呢?
首先我们看看“第一学习社”出版的古典A及配套的物语集,内容是这样的:
这些内容对国人来说无需过多介绍,尤其和三国有关的那三篇均与诸葛亮有关(鱼水之交、赤壁之战、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但偏偏没有完整收录《出师表》
这家出版社出版的《古典B》中多了一些古诗文和典故,关于三国的部分和《古典A》是一样的,依然没有《出师表》
接下来看看“三省堂”的《新编古典B》,长长的一大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都有哪些古文,懒得看的朋友请直接听结论:没有《出师表》!
还有第二部,照样没有《出师表》,有的则是“乱世奸雄”、“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和“白帝托孤”
接下来登场的是笔者比较喜欢的“大修馆”的教材:《新编古典A》
暴虎冯河、贤哉回也这两篇论语故事体现的思想,在当今多么难得!不过很遗憾,依然没有《出师表》……
同一家的《新编古典B》呢?
注意看右下角!在最后的最后,选读课文中终于出现了苦苦寻觅的《出师表》!
在日本诸多古文教科书中,要找到《出师表》的身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来我们的教科书中“下架”出师表,是一件和当年的白话文运动同等性质但不同规模的、向日本学习的行动。就像时下我们的年轻人,和实行宽松教育的那一代日本年轻人一样,正在娱乐文化从非主流走向主流的时代之路上大踏步的前进。奔放与喧嚣成为了淘汰诸葛亮“愚忠”思想的利刃。即便不论思想,仅仅是从《出师表》的文学感染力来讲,要让学生们静下心来学习也是一件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事。
毕竟一个对《铜雀台赋》爱其文辞华美、却能曲解其意的聪明人所写的美文,不聪明的人兴许真理解不了,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不需要培养那么多聪明人,没准聪明人越少越好!
(反正诸葛亮篡改《铜雀台赋》这段也是罗贯中他老人家瞎编的)
只不过,我现在替语文老师们捏把汗,没了《出师表》后,学生们看不懂下面这首诗的时候,该如何作答呢?